其他

【古田好家风(四)】崇儒重教育贤才——古田县邹洋村阮氏家风故事

2018-05-03 古田发布

【氏族概况】 

         古田县大甲邹洋阮氏,始祖阮大通南宋熙宁五年(1072年)从宁德漳江(今漳湾)迁至大甲阮洋。大通第五世孙阮洪仁于绍兴三年(1133年)肇基邹洋以来,迄今已880年,传代三十四世,繁衍后裔共计22000余丁。除留守邹洋外,迁往外地居住尤多。据族谱记载,主要有福建、湖南、山东和马来西亚。

        明崇祯年间,古田知县杨德周编纂《玉田识略》,书中收录南宋名将韩世忠撰 《阮氏家谱序》,加按语曰:“古田阮氏,世为望族。”

        宋绍兴三年(1133年),阮氏始祖即依据阴阳八卦、天干地支、天人相应、历史典故等,在大甲邹洋规划设计建村造屋。为维系世脉相连,辈分不紊,定“维宗孔孟则文章华国;专依周召以诗礼传家”十八字作为辈分“字行”。力求族人尊崇孔孟之风,周公之制。

       阮氏族人自古以来勤俭持家,耕读传世,重视对子女后代的教育,在家训中强调,“崇儒重教,弘扬祖训祖德”“古往今来忠孝者,看来多是读书人。”元末,第二十五世祖子瑜公,倾其一生积蓄,修宗祠、建宫庙、凿湖修路。立遗训,“不能入学者助以金”。明代以后,村中书塾众多,读书之风盛行。明代,阮福坚在新亭老屋后建书楼设私塾;明末清初,思超公构书斋设家塾,其长子阮明文以“三家祠”为“大书学”,设馆聘请名师授课,并设立“灯油租”制度,即在各房公产中留有数额不等的学租,作为教育专项经费;清康熙间,阮鸿烈经商致富,乐善好施,捐资设塾,并设立“优生田”制度,即在各房公产中收一百多担学租,作为学子奖学金;清道光间,阮华享聘举人来村设馆授课;民国时期,阮鼎堂在宗祠内创办村塾,开办学校,解放后设立邹洋小学,培养出不少品学兼优的人才。

       要说培养子女方面,阮觉轩家族是个典范。在邹洋村头,有一排结构基本相同的清代古厝——四排栋。是同时兴建的,它们厝厝相连、门门相通,老宅古色古香,这就是被誉为“清芬式穀”的阮觉轩家族的故居。

        阮觉轩(1826-1880年),又名阮法先,字承效,号觉轩,幼时以儒学为业,聪慧过人。除了通晓儒家经典著作和史书之外,还对医学、占卜、堪舆各家之书,无不涉猎且精通。其父阮立亭是地方名士,热心于公益事业,“诸如修家塾以培教育,置祠堂以绵祀典,创亭榭以便行旅,事事精详,殊愜人意”。并擅岐黄仁术,活人无数,誉满乡里。阮立亭过世后,阮觉轩承其父志,全揽家事,井井有条,对母亲必诚必敬。阮觉轩品行端正、诚信待人,在乡里威望很高。村民遇到意见不合之事总是找觉轩评理,经他调解,总能消除矛盾,释怀而去。乡内曾经泛滥的赌博之风在他的影响下也彻底消失。

       阮觉轩在教育子女成才方面的经验至今还被乡人传为佳话。他遵祖训、守家规、育英才。11名孩子中,个个品学兼优,闻名遐迩。 

 邹洋古巷道

        有一次,次子琇琳上课不专心致志,文章写的不够深刻,其父觉轩,磨刀砍柱, 柱子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并教育子女,磨刀不误时,砍木才深刻,写文章也一样,只有博览群书,胸有成竹,写出的文章就能入木三分,更加深刻。从此他刻苦学习,文章超群。觉轩还书写“勤一分有一分事业,闲半刻少半刻工夫”、“天道酬勤,功不唐捐”等警句格言,挂于书房,以此勉励子女治学唯勤,努力绝不白费。他循循善诱,晓之以理,11个子女学业大有长进。长子琇钧,例贡生;次子琇琳由优廪生中光绪甲午科举人,拣选知县;五子琇尧、八子琇枢皆扬名学校,文章名气并列于当时;九子琇桐也被授予例贡。

        其次子阮琇琳最为突岀,琇琳原名志名,字大善,学名琇琳,号剑玉,乃知名的优廪生。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第四十七名举人,拣选知县。琇琳善属诗文, 亦工书法,其作品“莫近求仁惟强恕;必来取法在明伦。”至今仍留存在“春晖堂”中。 参加科举考试时,主考官对他试卷的评语是“如桶脱底"。而他还精通拳术,但知道的人并不多。据说有一次,他独坐在椅子上,两人拉之不动,又叫两人分蹲地上,以左右手各一指按其肩,两人均不能起立。神乎其技,可谓文武兼备。

        阮觉轩的11位子女中,培养出“三贡三庠一举人”,世人称他“教子有方,敬师有礼,冬雪夏萤,琅琅诵声不辍”。夫妻相得,尽力为乡里做事,当时学政冯仲梓赠予 “清芬式穀”匾,旌奖他德性高尚,教子有方,化行乡里。

       阮立亭、阮觉轩、阮琇琳祖孙三代,让书香在家族中传承,读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据统计,自恢复高考后,阮立亭支系后裔大、中专以上学历者达一百多人,其中阮少宁获得博士学位,阮珊珊获得硕士学位,副高以上职称20多人。其家族在崇儒重教、弘扬祖德、祖训方面,是乡里的典范,为后来邹洋阮氏继承家风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邹洋古民居群

        史载,“阮氏家族自元之后,越至明清,历有科甲蝉联,清代以来,取得功名的有举人3人,优廪生3人,文庠生24,邹洋古民居群人,武庠生7人,贡生23人,国学生15 人,还有自治学校毕业12人。”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至今的70多年间,有大、中专以上学历近400多人,获副高以上职称 40多人,中级职称50多人;有留洋博士阮养强,父子三博士阮召元、阮以志、阮以文,博士阮少宁,还有世界航模冠军阮以斌,歌剧艺术家阮余群等。

        邹洋阮氏在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族人遵循家训、家规,每个家族都形成了各自特色的家风。在民居的厅堂上有“有梁孟风”“清芬式穀”“好善乐施”等题匾;四壁立柱楹联悬挂着至理名言,如“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清白明世,耕读传家”、“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等,勉励子孙如何为人处世,优秀家风代代相传。

  【阮氏祖训】

        尊祖、睦族、守业、治生、教子、耦寅、慎守、惩忿、改过、恤邻。

        祖训十条,全文666字,强调祖宗为本、饮水思源,家族和睦、财丁两旺。告诫后人创业艰苦,守业更难,当男耕女织、勤俭持家。教育子孙安分守己、忠孝两全,明义知礼、奋发图强。谨言慎行、诚实守信。忍让为先、不争长短。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乐善好施,友爱互助。其核心都是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其实质都是伦理教育、人格塑造 。

【专家评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邹洋阮氏“家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邹洋阮氏重视家庭教育、人才培养的家国情怀和世代追求,是邹洋阮氏家族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财富和无价之宝。

                        (阮以敏古田县教育局中学教研室主任)


来源:《闽东好家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