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来唐茶诗载体如此多,你知道几种?——(试论唐诗对茶文化的传播之十)

2016-07-13 董文鑫 悦读茶书会





本文是作者完成于2010年,运用现代传播理论,来探讨我们大唐盛世时期的诗对茶文化的影响。由于文章较长,我们将分多次连载。


第三章  唐诗传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3.1唐茶诗的载体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而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而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诗歌这种形式至唐而体制基本定型。唐茶诗在这种背景下题材形式多样,各种体式都具有其独特之处。

3.1.1古诗

这类茶诗数量众多,主要有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其中有不少咏茶名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诗(五言古诗,序略):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这首诗写了名茶“仙人掌茶”,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历史资料和咏茶名篇。而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则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卢仝用了优美的诗句来表示对茶的深切感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但使人诵来脍炙人口。对其诗中的字字句句,后代诗人文士,都广为引用。

3.1.2绝句类

绝句类的茶诗主要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五言绝句如张籍的《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诗中将茶叶生长的形态描写的的惟妙惟肖,采摘之趣跃然纸上。

七言绝句如刘禹锡的《尝茶》: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诗中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清晨,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3.1.3 律诗体裁

律诗的创作,除了声律韵调以外,还要求文辞洗炼,意蕴深广。两者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成。这就要求创作者在懂得声律韵格的同时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字功力,凝炼的笔触,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深广的视野,多层次的表达技法,精到的文理安排等。它的蕴涵量不是仅仅从文字表面就可理解的。这就是历来人们所说的“功夫在诗外”。

    这方面主要有五言律诗,如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七言律诗,如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蜀新茶》;更有特点的是排律。排律是就律诗的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达百韵的,除首末两联外,上下两句都要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如齐己的《咏茶十二韵》便是一首优美的五言排,此诗对茶的功效,茶与人形神互动的描写可谓神来之笔: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遶蜀山明。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3.1.4 联句

联句是旧时作诗方式之一,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首、相联成篇,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答。它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概括其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这种联句的茶诗主要见于唐代,往往被友情诚挚的故旧知友们所选择﹐以增进沟通﹑理解﹑或表达离情别绪等等情怀。如茶圣陆羽和他的朋友耿湋欢聚时所作的《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此诗生动的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创作和灵感: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湋)喜是攀閳者,惭非负鼎贤。(羽)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湋)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羽)闻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湋)历落惊相偶,衰羸猥见怜。(羽)诗书闻讲诵,文雅接兰荃。(湋)未敢重芳席,焉能弄绿笺。(羽)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湋)何事重香案,无端狎钓船。(羽)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湋)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羽)。

3.1.5 宝塔诗

宝塔诗是最具特色的。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至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后又增至八字句或九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元稹写过一首咏茶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是非常有名的: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首诗从第一句第一个字开始,或逐句成韵.或两句成韵.每韵增加一字,增至每句七字.形如宝塔。因为这种诗体格律严谨,过分讲究诗体形式,所以创作难度较大,在浩瀚的唐诗之中显得凤毛鳞角。

END



本期整理编辑:宋宋。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余悦教授,著名茶文化专家、民俗研究专家,“中国茶文化学”首倡者与理论奠基人,“悦读茶书会”倡导者与推动者。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全国《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主编,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任《文艺理论家》、《内部论坛》、《鄱阳湖学刊》主编,《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江西省期刊协会副会长,获得首届江西省“十佳出版工作者”、首届江西省“十佳期刊编辑”等荣誉称号;兼任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茶艺导师、南昌女子职业学校高级茶艺顾问、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茶文化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等。

主持全国和省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200多篇,《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多篇;撰写书籍60多本。多次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讲学与交流。



悦读茶书会


悦读茶书,悦读好书,悦读社会,悦读世界。欢迎关注!



更多阅读,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