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满载时间机器的渡船(上)
点击标题下「世界知识画报」可快速关注
在伦敦搭乘地铁从Tottenham Court Road站下车,沿大罗素街走上5分钟就能看到坐落在新牛津大街北面大罗素广场上的大英博物馆正门。徜徉在博物馆里,开启的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罗塞塔石碑、古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殿遗迹、传为顾恺之所绘的《女史箴图》、不同类型的木乃伊⋯⋯1300万件藏品(含货币)犹如一台台时间机器,带领参观者回到它们出生的年代,去探索和发现那一个个属于它们的世界。而在这个春夏,“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来到中国展出,更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大英博物馆这艘航渡在时间长河的渡船身上——它的丰厚家当能给我们带来好奇和挑战,更能讲述故事——一个有关博物馆的故事,有关过往更预示未来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一个有关世界历史的故事。
古典又现代的空间
大英博物馆前任馆长尼尔·麦格雷戈曾在被媒体问及自家与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的不同特点时哈哈大笑:“另外两个博物馆将收藏重点放在艺术品,大英博物馆则有相当多藏品在展示全球社会的变迁历史,而且我们是最古老的,卢浮宫要年轻40岁,而且只有我们是免费的。”
大英博物馆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本身也是历史文明的一部分。它的诞生要从一位医生说起——英王乔治二世的御医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除了鼓励世人接种牛痘、防止天花传染,他最著名的“功绩”却是雅好收藏——他通过投资生产治疗疟疾的奎宁原料而积累的大笔财富,来收藏货币、勋章、绘画;在牙买加行医期间,他还收集了很多动植物标本。1753年93岁高龄辞世前,他将79579件文物无偿捐赠给政府,并希望在此基础上为大英帝国创立一座国家级博物馆。当由41人组成的斯隆遗产托管小组把斯隆的想法传达给议会后,议会同意为藏品拨款,并因此发行了全国性彩票为筹建博物馆募集财源。托管小组以1万英镑买下当时伦敦北郊蒙塔古公爵昔日官邸Montagu House作馆址,并以3万英镑购买政府债券,使大英博物馆在70年内每年大约有1200英镑的利息收入,得以维持日常开支。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座“时间渡船”的诞生,也是伦敦城市发展的重要文物——当时的市郊,已成为今日伦敦的中心了。
汉斯·斯隆爵士临终前捐赠的近8万件私人收藏,为大英博物馆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1759年,大英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初址曾是蒙塔古公爵的官邸。
博物馆正门两旁各有8根爱奥尼亚式圆柱,每根圆柱上端是一个三角顶,上刻一幅巨大浮雕,使整个建筑气魄宏伟,蔚为壮观。这当然不是蒙塔古旧宅的原貌——约瑟夫·邦克斯爵士和威廉·汉密尔顿爵士在开馆早期搜集了许多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物,弥补了斯隆藏品的不足。随着英国国立的增强和殖民扩张,开馆后200多年间,大英博物馆陆续收集了众多英国本土以及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古老国家的文物:1770年航海家库克船长太平洋航行的捐赠、1772年那不勒斯大使汉密尔顿爵士的两批希腊花瓶捐赠、1802年英国海军远征埃及的战利品和古物捐赠,等等,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文物愈来愈多,蒙塔古旧馆已难以容纳,博物馆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进行扩建:1823至1828年间所建的皇帝图书馆用来收藏乔治四世捐献的大批图书;1852年完成主体建筑后,1857年中央庭园被用作阅览室及仓库;1888年,为收藏阿布多·美吉特王赠送的摩索拉斯陵寝大理石,特别扩建了新回廊;1914年,博物馆完成了爱德华七世大厦;1938年为展示帕特农神庙的雕刻又兴建了西侧回廊。至此,博物馆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样貌。
博物馆的发展有增必有减,第一次大分离是1880年将自然史文物标本迁到伦敦西部南肯辛顿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二次则是1973年将历任国王捐赠的图书全部划归新建的国家图书馆,为大英馆腾出40%的场地,但仍保留了4个图书室和阅览厅。
壮观的大中庭于2000年建成,顶部是用3312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拼成的,玻璃屋顶与白色石头的结合让整个中庭即使在天气最阴暗的时候,依然是一个令人愉悦的闪亮所在。大中庭下方就是原属于大英图书馆的保罗·翰姆林阅览室,它就是“传说”中马克思潜心研究的所在。在这个既古典又现代的空间里,大英博物馆所怀有的“向全世界展示全世界”的雄心渐次展开。
敞亮的大中庭是欧洲目前最大的有顶广场
构建文明的交换与凝视
大英博物馆里永恒的景点,是古代埃及馆里围着木乃伊的大活人。的确,除了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古埃及殡葬文物,62和63号展厅集中展示木乃伊,玻璃展柜中的“人”与展柜外的人四目相对,人潮汹涌。除人气爆棚的古代埃及馆,游客心仪的馆还有古代西亚馆、东方馆、古代希腊罗马馆,当然,书籍与抄本馆、东方书籍与抄本馆、古代英国及中世纪馆、版画素描馆、人种志馆、货币与纪念章馆的收藏更为专业甚至冷僻,但都是大英博物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埃及馆是当仁不让的最大,7万多件文物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藏品年代可上溯到5000年以前,包括大型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石刻器皿和金属首饰,其中公元前196年的罗塞塔石碑被视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块刻于托勒密王朝时代、于埃尔拉什德的罗塞塔村庄出土的玄武岩,是1799年法国上尉皮耶·布夏贺随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发现的,在运回法国的途中被英国海军截获——至今,石碑题签上还写着“不列颠军队的战利品”。这块高1.14米、宽0.73米的石碑上刻有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的诏书,镌刻了希腊文、古埃及文和当时流行文,近代考古学家商博良据此破译了失传千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之意义与结构,为埃及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埃及馆内的拉美西斯二世头像来自底比斯的拉美西斯神殿。原像1799年遭到毁坏,1816年一个叫乔瓦尼·巴蒂斯塔·贝尔佐尼的人将现头像成功运出埃及,最后抵达伦敦。
阿蒙神(Amun)的歌女Katebet木乃伊(约公元前1300〜前1280年)。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拥有22个展厅的古希腊罗马馆展出的文物反映了自公元前2000年爱琴文明到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的漫长历史时期中精美的文化遗产——历代古罗马皇帝的半身雕像是重要看点,17号展厅中的巨型雕塑涅瑞伊得斯纪念碑亦值得一观,而最著名的展品就是用埃尔金大理石复原而成、占据了整整一间陈列室的帕特农神殿雕塑,当然,它也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世纪初,英国外交官埃尔金伯爵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买下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帕特农神庙大理石建筑装饰与雕刻,切割后送回英国,1816年英国王室花3.5万英镑买下,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底楼的18号展厅中。无论是坐姿还是立姿,裸体还是着衣,都表现得充满生气,那种自由的舞蹈状或者小憩状,衣纹形成的流线、动态形成的节奏,无不体现着古希腊的爽朗与自信。
这些被称为埃尔金大理石石雕来自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如今,它们的艺术特色已被淡化,更多地成为政治争端的焦点。
作为一个中国观众,来到大英博物馆,必须记住的号码当然是33——这是中国厅的编号,与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33号厅是博物馆仅有的几个永久性国别展厅之一。来到一层最北侧,看到一尊10多米高的汉白玉佛像,就到中国厅啦。从6000年前半坡的红陶碗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刀玉斧到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六朝时期的金银佛像、唐代的三彩、宋元明清的瓷器字画应有尽有,门类齐全,美不胜收;对中国唐代画幡、绢画和写经、文书收藏方面,大英博物馆堪称举世无双。中国厅里2000多件文物被条理分明地摆放于展柜中,在雾都讲述着辉煌的中国历史。而且,大英博物馆有一件总是“秘而不宣”的珍藏——1903年,曾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的英国军官约翰·基勇将其在圆明园掠夺的一幅画卖给了大英博物馆,这就是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开卷之图”的东晋顾恺之所绘《女史箴图》。看不到顾恺之,还有许多中国画史的大咖能与我们狭路相逢——唐代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五代巨然的《茂林迭嶂图》、北宋范宽的《携琴访友图》、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苏轼的《墨竹图》,还有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等珍品,就连博物馆后门的两只大石狮子也是从中国运去的。
唐代陶瓷墓葬俑
元青花盘
大英博物馆致力于向每个观众展示全世界——早于《圣经》400年的“大洪水”记录板上用楔形文字记录了诺亚方舟的故事;地下25号厅的贝宁铜板记录了16世纪尼日利亚贝宁城的宫廷生活和宗教仪式;印度厅中阿玛拉瓦蒂大塔雕刻代表了印度南部在公元前2世纪的建筑与雕刻风格。虽然来自全世界的公民到大英博物馆肯定不是主要为了英国的文物,但源自公元7世纪早期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萨顿胡船葬遗物却也颇为值得一观:发现于英格兰萨福克郡的萨顿胡第一基地的武器、盔甲、器皿和珠宝堆满长舟,据专家研究它很可能是东安格利亚国王雷德沃尔德的船葬墓室;50号展厅中的“林道人”是英国最老的公民,如今已2000多岁,1984年发现于林道沼泽地(Lindow Moss)的泥盐沼里,并被命名为彼得·马什(Peter Marsh)。相比古埃及木乃伊皆是皇室贵胄,“老彼得”的境遇却有点悲惨——展品介绍上说,“它”很可能是当时被用作活人祭祀的贡品。
从煮物罐到黄金帆船,从石器时代的工具到信用卡,大英博物馆包罗万象的文物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凡响的经历;它们跨越时空,讲述这个世界的历史,它们所表现的是整个社会群体极其复杂的演变过程,而非一些独立事件:1939年的政治事件决定了人们对萨顿胡遗址的发掘与解读,罗塞塔石碑是英国与拿破仑治下的法国相互缠斗的记录,而美国独立战争可以通过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张美洲土著所绘的鹿皮地图而展开,来自婆罗浮屠的佛头和皮影说明爪哇有可以与地中海文明相媲美的灿烂文化——这些“时间机器”共同发声,讲述了制造它们的时代的故事,也是它们经历重塑与迁徙的时代的故事,而这何尝又不是囊括它们的大英博物馆的玄妙之处:它与它们,在始终“保持缄默”的伟大历史面前成为“呈堂证供”。
约公元前1550年的莱因德纸草书,它是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著名的数学手卷。此页纸草书上记载了如何计算三角形面积。
·未完待续·
【全文刊于2017年5月号,更多图文阅读请订阅《世界知识画报》】
◎文字为作者原创,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媒体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世界知识画报 ∣和你一起走世界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世界知识画报》
合订本·2016
如需订购请添加世界知识画报
微信号:wap-2017
定价:150元(上下册)
免费平邮/挂号3元/快递20元
(海外及港澳台按实际邮费收取)
邮购热线:010-65275359 联系人:刘家彤
邮局汇款信息:
收款人:世界知识画报社
收款人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邮编:100010
汇款人资料:请详细填写汇款人地址、邮编、姓名和电话,并在汇款单附言中注明2016年合订本、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