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营国城郭 井井有序——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
发掘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赵海涛
位于河南洛阳盆地中东部的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自195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主干道路网络、宫城、宫殿建筑群、官营作坊区、铸铜作坊、贵族墓葬和青铜礼器群、绿松石龙等重要遗存,确认它是中国青铜时代最早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城。
二里头都邑平面示意图
21世纪初,遗址里发现的“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把二里头都城划分出多个区域,确定了大致的布局框架。发现宫殿区和作坊区外侧均有墙垣围护。
根据各区发现的居址和墓葬的分布情况、7号墙与“井”字形道路的关系,我们曾推测:“井”字形道路网络划分的网格中,除宫殿区和作坊区外,其他网格或为不同家族、群体的居住区和墓葬区;作坊区西侧新发现的墙垣Q7,很可能是作坊区以西网格的贵族居住和墓葬区外侧的大型围垣设施的东垣;进而推测,除了宫殿区、作坊区外侧存在围垣之外,其他网格的各贵族居住和墓葬区外围也应有墙垣围护。
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他区域外侧是否也有围墙,里面的内涵、布局和演变情况等更多细节,2019年以来,考古人员围绕上述问题展开新一轮发掘,发掘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取得重要突破。
在中心区新发现的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揭示二里头都城为多网格式布局。
二里头都邑中心区西南路口的新发现
航拍示意图
我们宫城西南之外侧发掘,首先发现了“井”字形道路西南路口,路口处的南北向和东西向主干道路宽度约18米,且继续向南、向西延伸;发现了宫城城墙的西墙南段和南墙西侧段,西南角被破坏而无存;发现了作坊区围墙的西北拐角;发现宫城以西区域的南侧围墙和东南角,确证宫城和作坊区之外的其他区域外侧有围墙。
二里头都邑8号基址、
宫城西南与作坊区西北部
以此处的发现为起点,我们扩大范围追寻主干道路和夯土墙垣。以钻探为先导,钻探和解剖相结合,在中心区新发现更多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
宫殿区南、北两侧的东西向道路向东、向西延伸,向西延伸已分别达470余米、440余米,都超过宫城的东西宽度295米,因此推测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
二里头都邑向西延伸的宫南路及其两侧墙垣
二里头都邑向西延伸的宫北路及其南侧的墙垣
宫西路向北延伸200余米,东西宽约17米,局部以较小陶片铺垫得较为平整。道路的两侧均有与宫城城墙平行或成一直线的夯土墙。
二里头都邑祭祀区西侧的道路和墙垣
二里头都邑祭祀区西侧的道路和墙垣2
二里头都邑祭祀区西侧道路上铺垫的陶片
祭祀区已发现东侧、西侧的夯土墙,祭祀区以西区域已发现其南侧、东侧的夯土墙,宫城以西的区域已发现北侧、东侧和南侧的墙垣以及东南拐角,作坊区以西的区域已发现北侧、东侧的墙垣。
二里头都邑宫城以西区域围墙东南角的围墙和道路示意图
二里头都邑作坊区围垣北墙剖面图
还在距宫城北墙约350米处发现与其平行的东西向道路,在距宫城东墙约280米处发现与其平行的南北向道路。
新发现的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揭示二里头都城为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这是二里头都城布局考古中的一项重大突破。二里头都城这样严谨、清晰、规整的布局,显示当时有明确的规划,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这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手工业作坊的新发现、新突破,填补二里头都邑布局和手工业考古的空白。
在遗址西北角发现大量带漆陶,提示周边可能存在制漆作坊。
二里头都邑西北部出土的带漆陶片
二里头都邑的陶窑
首次发现较丰富的制陶遗存和骨器、角器加工作坊现场,包括陶器、骨器、角器加工工艺的多个阶段,是手工业考古的新突破,填补了二里头都城布局和手工业考古的空白。
二里头都邑骨角器加工作坊整体平面
二里头都邑骨角器加工作坊局部
“井”字形道路划分的祭祀区以西网格中,发现有贵族居住的夯土建筑和出有铜器、玉器的墓葬,附近还有多座墓主被截肢、砍头,但随葬有陶器的墓葬,还有一座多人乱葬的合葬墓葬,均为以往较少发现。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了二里头文化盛行“居葬合一”的布局形态,深化了对该网格区域的认识。
二里头都邑祭祀区以西的非正常墓葬
二里头都城严格方正的都城规划制度、“居葬合一”的布局结构,同宫城宫室制度、青铜礼乐制度等制度一起,为商周及后世文明奠定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基础,体现了二里头文化、二里头王国在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开创、引领作用。同时,二里头都城的这种布局,也为先秦时期其他都城遗址探索布局、结构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