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通勤职工扇女乘务员背后的冷思考(锐评)

2017-07-30 中国网传媒经济


通勤职工扇女乘务员背后的冷思考

针对“一名男乘客抢占餐车座位遭拒狂扇女乘务员耳光”一事,7月29日,经兰州铁路公安局武威铁路公安处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证实,视频中打人男子系兰州铁路局职工,已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15日、罚款1000元的处罚。(7月29日,中国网)

不可否认,这就是一起很简单的乘客与乘务员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尽管这名乘客的身份略有不同,但本质上却是一样。虽然打人者已被处罚,但其背后仍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思考一:“特权主义”何时能灭绝?可以想象,这名铁路通勤职工之所以动手打乘务员,无非就是觉得自己是内部人员,本就应该享有“特权”,谁知道乘务员却“不给面子”,让通勤职工感觉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于是才有了打人的举动。可是,如果当时通勤职工拿出自己的工作证件,或者提供自己是内部人员的相关佐证,乘务员还会拒绝他抢占餐车座位吗?答案不言而喻。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有太多太多,内部人员有“特权”的事情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也正因如此,当“特权主义”遭遇“原则主义”,必然会引发矛盾冲突。尽管要想短时间内就铲除“特权主义”并不现实,但是我们仍应从眼前做起,一点点规范、一步步杜绝,否则迟早还会惹出其他事端。

思考二:服务何时能“以人为本”?笔者曾有过这样一段遭遇,乘坐沈阳到北京的列车,因乘客太多,只买到站票,于是从下午五点上火车到次日凌晨三、四点钟到站点,一直是“一只半脚沾地”站着,上厕所更是要从座位靠背上翻爬。当时笔者就曾想过,火车到底有没有超载一说。或许火车站无法预估有多少人会乘车,但是否可以按照车厢容量来限定票数,避免乘客被“挤爆”?尽管乘客无法选择能买到哪种类型的车票,但铁道部门是否可以有所作为,让乘客能更有尊严的站着?如报道中的通勤职工,我想他之所以要到餐车“蹭座位”,必然也是站累了,试想,如果他本就有座位,打人事件又怎会发生?服务需要以人为本,这不应是口号,而需要相关部门有真作为。

思考三:服务人员何时能做到“服务更贴心”?必须承认,当前在很多服务人员身上都存在一种“傲气”,在他(她)工作的“一亩三分地”,就必须按照他(她)的规矩来办事,否则就很难有“好脸色”。就报道中的事件而言,如果服务人员态度好些,处置更灵活些,比如另外找个地方让乘客休息,相信乘客也会谅解并积极配合,更何况这名乘客本就是内部人员,更不会做出“相煎太急”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搭好乘客与乘务员之间的桥梁,让服务更贴心,这其中考验的不仅是服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更考验有关部门的教育管理水平。

目前该事件只能说暂时告一段落,或许等待通勤职工的还有单位处罚,但我们大家都应好好反思自省,多换位思考、多谨守本分,毕竟社会和谐需要大家共融共建,也希望这起事件能够敲响警钟,推动社会有更多进步。(陆仁忠)

100名教职工配16个领导的依据何在?

海南省儋州市光村中心学校校本部(又称儋州市光村小学)配备5名正副校长、11名中层领导的消息传出后,儋州市教育局人事科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校长有权根据工作情况,自行任命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协助校长进行日常工作,教育局不会干涉且不用向教育局备案。(7月29日澎湃网)

一个只有100名教职工的乡村小学却有16个领导,不得不说学校领导阵容的强大。这么多的领导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必须,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恐怕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但不管是何种原因,100名教职工任命16个领导,其依据何在?

众所周知,学校领导不仅是一个岗位,更是一份责任,特别是中小学校领导大多都有着自己的教学任务,因此学校领导在待遇上不同程度地高于普通教职工,也无可厚非。但是一个中层领导绩效工资高出一线老师2000元是否高得有些离谱。加之无节制地任命领导,势必会影响学校教职工的整体收入。从网友提供的该校2017年春季学期绩效工资发放表显示,最高的7001元,最低的仅有150元。这已经不是体现拉差距的问题,用时下流行的话说是在“拉仇恨”,其结果必然会影响教职工的积极性。

按照该小学所在教育局人事科工作人员的说法,“校长有权根据工作情况自行任命学校的中层领导人员,协助校长进行日常工作。”笔者认为,一个学校仅靠校长来管理确实不可能,但也不能借“协助”之名而随意任命学校中层干部,更不可在校长编制之外随意增加副校长职位。更离谱的是学校任命副校长竟然无需报备,而教育局也不知情,该学校难道是独立于教育局之外?这位工作人员的话听起来既是扇校长的脸也是扇教育局的脸。如果其说法属实,那只能说明主管该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存失职涉嫌。

小学校长不仅可任命学校中层干部,还能直接任命副校长,笔者还真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听说。虽然学校作为事业单位,国家对其配置领导人数并没有硬性要求,但有的地方却有着自己的规定,比如前不久成都就明确了事业单位编制在101至500人的可配领导4至5人。而该校100名教职工真有配备4名副校长、11名中层领导的必要吗?难道该学校就不怕“请神容易送神难”?这让笔者回忆起上中学的时候,初高中一起有30个班,也就两名副校长,而教导处也就1名主任,也没见学校教学秩序出现混乱。

近年来,各地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各地各部门存在的超职数干部得到了清理。笔者认为,学校虽然不是行政单位,但其在超职数配备干部上也非净土,其也需自我清理,自我规范。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更应切实担当,既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也要履行好主管和监督责任,而不是让学校在配备干部上放任自流。(邓尤福)

万亩林权证作假,暧昧态度岂能免责?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中国之声持续关注了一起发生在林业系统的大范围造假事件。当事人举报后,三年多来,非但没有调查结论,涉事企业还被评为河南省的林业龙头企业。纵观整起事件,涉事的企业、多个县政府部门,甚至包括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态度暧昧。(7月29日央广网)

报道称,早在2014年5月,线索提供人李鹏举报河南程平林业名下,有多本假林权证,所记载的面积,合计近五万亩。河南省林业厅就曾对媒体表态:尽快安排相关部门进行立案,同时督促地方林业部门进行落实调查。但三年过去,依然没有公开的调查结论。假林权证的问题非但没有得到处理,这家公司还在2014年底被河南省林业厅评为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李鹏提供的六份林权证的扫描件中,三份林权证的签发单位是确山县林业局,另三份的签发单位是淅川县林业局。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记者实地走访了这六份林权证所记载的五个行政村,所有村干部的说法都是一致的:不知道这回事儿,林地仍属村集体,从来没有承包给外人。

林权证是依据《森林法》等有关规定,按照有关程序,对集体或个人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并登记发放的证书。按理说,林权证的颁发是经过层层审核把关,数据和程序都能经得起推敲检验的,但却出现如此乱象,值得反思。暂且不追究5万亩的数据是否真实,但从目前的证据表明,事件的背后必定存在造假行为。可为何,2014年就曝出的事情,相关部门至今未给出一个说法,甚至表现出态度暧昧?难不成,真相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回顾事件,公众有太多的疑问,有关部门早就应该给予回答,为何谁都不愿意站出来,难不成认为与己无关?举报人提供的六份林权证上,国家林业局林权证监制专用章、两个县政府的公章、两个县林业局的公章,清晰可见。显然,涉事企业、多个县政府及部门,甚至包括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就是责任部门,在事实没有调查清楚前,谁都脱不了干系,态度暧昧岂能免责?

实践证明,问题面前,政府部门态度暧昧,互相推脱,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应有态度,更不能成为责任推脱的借口。假如为之,只会让事件越闹越大,一发不可收拾,到最后既损害了基层党组织和政府的公信力,又造成不可挽回的群众信任危机。因此,面对群众的质疑,不管正确与否,有关部门都必须认真对待。对质疑中涉及的相关问题,有则改之,虚心听取意见,积极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方法,减少和避免失误;无则加勉,要及时释疑解惑,消除误解。这样,对我们的工作就是一种促进。

河南省的林业系统大范围造假事件,举报显然是证据确凿的,且目前有四个质疑亟需给出说法:一是省厅、县局、行政村、涉事企业数据严重失真,到底谁在说谎?二是事情没有调查清楚,这家公司还被评为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认定是否存在瑕疵?三是面对群众诉求,一拖就是三年,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行为?四是出现如此大的问题,监管到底在哪里?

“群众利益无小事”,既是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也是应该牢记的大事,期待相关部门能主动介入,查明事实真相,对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和责任人进行问责,给举报人和公众一个说法。同时,要举一反三,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程序和制度,谨防再次出现问题。(任禾仁)


(媒体公众号:mediachinacn)

编辑:杜新华   监制:张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