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谁该把“假摔帝”“扶”起来(锐评)

2017-09-20 中国网传媒经济

谁该把“假摔帝”“扶”起来

17日,安徽阜阳街头,一位八旬老汉当街“摔倒”,市民看到后有的给他食物,有的……这是一位著名的“假摔帝”,他又上街头了。民警无奈苦劝:“别骗了,回家吧,我天天围着你转,一天能出你几个警。”(9月19日 北青网)

民警的一席话,给“假摔帝”画了像,让人们对“假摔帝”有了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对“假摔帝”如果只是止于了解,接下来他还会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甚至年复一年地上演同一个节目。“假摔帝”的假摔,是人们、特别是民警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接触、观察得出的结论。民警成了事实上苦劝“假摔帝”的第一责任人。这个活其实不应一直压在民警的肩上,“假摔帝”也不应成为街头的常客。

一位老人经常选择“摔倒”在街头上,无论对自身还是对他人都会构成安全隐患。老人毕竟已进入耄耋之年,他应该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光,尽管老人可能对生活的水平和模式有不同的要求,甚至施行了“骗术”,但街头终究不是老人的诉求之地,也不是老人的栖身和养老之处。

现在需要伸出一双“扶”起老人的手,这一“扶”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调虎离山,而是能让老人回到家中,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予老人应有的照顾,让他安下身去、安度晚年。把老人从街头上扶起来容易,而扶持老人过好晚年生活不易。但是,不能因为不易,就对老人放手不管。

如果老人有后代的话,要追究老人子女的责任。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街道、社区的管理人员要承担起“大管家”的责任,深入老人家庭,调查摸底,调解处理家族矛盾。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多跑腿,多动嘴,把矛盾化解在家庭之中。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可以帮助老人诉诸法律,为老人讨回公道。

如果老人无后或子女无赡养能力,地方民政部门在老人的生活上就应该兜底。民政部门既要对老人宣传政策,也要对老人用足政策。宣传政策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向老人讲深讲透应该享受的待遇和标准,为了增加可信性和说服力,也可以请一些同类型的老人为“假摔”老人现身说法,开导教育,让“假摔”老人尊重政策、接受政策,从而不再上演“假摔帝”。(文/范丰)

“执业资格考试泄题”不容小觑

上周末举行的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后,不少考生反映,“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存在泄题情况。原本17日下午进行的考试,但当天凌晨就有一份“模拟试题”疯传网络,考生称这份“试题”内容有80%是当天考题的答案。北京晨报记者调查发现,最初发出这份“答案”的是《今日头条》一用户,昨天中午该帖被删除。住建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表示,已接到考生举报,将展开调查。(9月19日《北京晨报》)

一级建造师,是建设工程行业的一种执业资格,是担任大型工程项目经理的前提条件。取得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不仅意味着一只“金饭碗”,更需要从业者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既要有理论水平,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本来是挺严肃的执业资格考试,却被一份网络疯传的“模拟试题”压中了80%的试题,的确让人大跌眼镜。

应该说,类似一级建造师这样的执业资格考试,属于全国统一组织的,不仅规格比较高,应考人数也比较多,也是未来要从事该职业的人所要走的必由之路,其严肃性不容质疑。但是,考试泄题事件近几年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视野。从四六级考试,到司法考试、医师资格考试,乃至国家公务员考试,不管是冠以“含金量最高”还是“中国第一考”的名头,哪一级别的考试都曾被泄题疑云笼罩过。这足以说明,泄题已成为一种顽疾,威胁着社会公平和正义,亟须引起警惕。

虽然泄题事件一经暴露,就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此类事件的不断重演,从另一个层面也证明了泄题事件的生存土壤依然牢固。有媒体指出,从往年发生的泄题事件来看,泄题背后是完整的利益链条,部分助考培训机构则是利益链条的关键点。可见,那些押题命中率奇高的培训机构并非得到“神助”,往往是通过勾结相关环节的“内鬼”,提前获得考题信息,攫取非法利益。尽管受利益驱使而利欲熏心的只是少数人,但泄题事件屡禁不止,也从一个侧面清晰的折射出考务环节存在严重的管理上的漏洞和疏忽。

事实上,无论任何一项执业资格考试,从命题开始到试卷最终到达考生的手中,需要经过诸多环节,包括命题、印刷、押运、保存以及监考等。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是大问题。换句话说,如果相关部门把各个环节的监管漏洞都补上,很多泄题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也提醒我们,虽然许多泄题事件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错综复杂,但并非无迹可寻,只要相关部门寻根溯源,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让那些泄题者承担起超乎获利的相应刑责,起到杀一儆百的功效,这样就会让泄题者有所忌惮。

在此次泄题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做出回应,并表示会对此展开调查,这样的态度固然值得肯定。但相关部门更需要反思的是制度设计方面的漏洞和管理上的疏忽,亡羊补牢,避免泄题事件再次发生。(文/丁恒情)

“好心”局长没“好报”的N种思考

为职工“谋福利”、挪公款办“猪场”,本想着“好事”办了一大堆,然而却触犯了刑法。近日,河南省伏牛山自然保护区黑烟镇管理局(以下简称黑烟镇管理局)局长刘书定因私分国有资产、滥用职权、挪用公款、非法持有枪支弹药被法院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检察日报9月19日)

按照谚语云“好心没好报,好泥巴打不好灶”那是何等的心塞。作为一局之长,为职工“谋福利”,想必无论放在何种语境之下,都是天经地义备受属下赞誉。然而,就是这一所谓的“好心”却换来私分国有资产、滥用职权、挪用公款、非法持有枪支弹药被法院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诚如办案人员所指:自己分到的款额并不多,却一心想着为全体职工谋“福利”,造成几百万国有资产被私分,刘书定对涉案资金的发放和管理负有主要决策责任。看到此,冤吗?

其实,透过私分公款为职工“谋福利”;虚报套取94万改造资金;挪公款搞“猪产业”经营。观者应该略知一二,“好心”局长的所作所为皆离不开“公款”二字,不外乎是拿公款刷“脸卡”,不外乎是监督之殇下的沽名钓誉而已。没有“好报”也就在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而“好心”局长没好报,更是带来N种思考。

福利,本就是一个十分敏感但又令人眼球放光的字眼。如何激励员工是机关单位、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激励的手段,不外乎两种——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过于虚化,物质激励来得实在毋庸置疑。特别是在工资上涨乏力时,形形色色的福利,确实会让人觉得为之振奋,甚至铤而走险。这也就衍生出文中对中幼林抚育补贴专项资金案例。可问题是,每年用于中幼林抚育专项资金,都会接受省、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定期检查,一个编造出每个职工一次栽种了多少亩数的假支出清单,缘何就骗过专款专用,单独建账规定?

马克思曾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此言或许过于片面和功利。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实则是我们不能为了不当利益,就让自己出丑。林场棚户区改造,上级批复306户,每户补贴2万元,共计612万元。另外,财政又补贴配套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水、电、气铺设。而黑烟镇林场实有职工200多户,在上报该项目时,刘书定为了林场小区的配套资金更充足,虚报47户名单,套取了94万元棚户区改造资金。试想,虚报47户,一个不小的数字;100多万元虚假施工合同,并通过验收,是谁致使国家194万元的资金脱离监管?

回到事件的原点,其实纵观该案,监督没有及时到位,班长成员基本知晓体现出一种群体犯罪意志是两大看点。非法将专项资金为单位谋利的目的,而不是个体犯罪意志。应该说被私分、截留的钱于单位内部是一种公开或半公开地状态,用于林场工人工资、福利、奖金、生活补贴等,在单位内部一定是有明细账单进行备案。可恰恰是这一“侵吞”、“窃取”、“骗取”的手段,被“平帐”处理,也为后来的挪用420万公款搞野猪养殖,埋下伏笔。刘书定伏法,更多值得思考的是我们监督部门。该如何约束钱与权?员工的福利可以有,但非领导干部脑洞大开任意妄为。

这正是:为员工谋福利需“谨慎”,否则出力不讨好!(文/余志勇)


(媒体公众号:mediachinacn)

编辑:杜新华   监制:张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