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公用餐具喂狗”拷问的岂止公德心(锐评)

2017-09-24 中国网传媒经济

“公用餐具喂狗”拷问的岂止公德心

近日,家住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的杨小姐反映,她来到自家附近的一家餐馆吃饭,在用餐期间眼前的一幕让她恶心至极。原来坐在小杨邻桌的客人正用餐厅的盘子给狗喂食。(9月23日,澎湃新闻网)

平心而论,人到底能不能与狗共用餐具,这还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就如报道中,有的狗主人说,“这没关系,在家里一直这么做的”。

诚然,站在一些爱狗人士的角度来看,狗是家庭的一份子,可以享受几乎与家人平等的待遇,一起共用餐具似乎也合情合理。再者来说,这种做法也并非什么伤风败俗的事情,只要狗主人乐意,旁人无需“多管闲事”。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社会共同的道德认知。

长久以来,尽管大家普遍认同“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这种说法,但“人畜有别”的观念仍始终根深蒂固,狗要想真正和人类“平起平坐”似乎还只是一种“臆想”。当然,或有个别人已经开始做出尝试,但这仍局限于对“自家狗”的特殊偏好,远非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接受”。

而正是基于“人畜有别”这种观念,人们从内心里还非常排斥与狗共用餐具的行为,即便是报道中说着“没关系”的那些狗主人,如果换条狗,他们还会乐意与它共用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那么,是如何原因导致了他们这种“令别人感到恶心”的行为?最直观的讲,应该是公德心的缺失。如果这样的行为是发生在狗主人家中,别人“眼不见心不烦”,那么大家自然相安无事;如果狗主人给狗自带餐具,或许别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餐厅作为公共场所,餐厅的餐具又是“你方用罢我方用”的“公用物品”,这样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行为,必然令人反感,被人批判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公用餐具喂狗”的背后,拷问的并不只是狗主人的公德心,还有社会共管共治的“无力”。近段时间,类似的事件其实还出现过几起,报道中也有提及,同样发生在公共场合,同样都是用“公用餐具”喂狗。作为地方政府,理应在事件反复发生,并引起群众对公共卫生产生忧虑的时候,对社会良俗进行倡导和约束,指导餐饮行业对此做出规范;作为餐馆方面,也应制定相应举措,进行员工处置类似事件进行培训,对就餐顾客进行明文提醒;作为狗主人,更应从中吸取教训,多换位思考,在公共场合不做出“自己丢分,还让别人难受”的举动。很可惜,这些我们都没看到。

尽管涉事餐厅在事后及时将所有餐具进行了销毁,但是群众的顾虑却并不是这么简单就能消除的。或许只有当大家都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好,杜绝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才能真正缓解社会的焦虑和担忧。(文/陆仁忠)

“爬不出庐山”是“天价虾”事件的重演

近日,多名游客向《问政江西》求助,称在庐山旅游购物时遭遇店家价格欺诈、强买强卖,原本8元一斤的草药,打成粉末后变成了8元一克,游客拒绝付钱被威胁“不付钱让你爬不出庐山”。(9月23日,新华网)

在经历了青岛“天价大虾”、三亚“天价海鲜”、深圳“天价小黄鱼”等事件之后,美丽的庐山也被“宰客”事件“侵蚀”。“8元一斤变8元一克”“每斤3元变成每公斤3000元”“天价购买的阳元草竟然是秋葵” ……毋庸讳言,庐山“宰客”事件就是“天价大虾”事件的重演。

按理说,前车之鉴应该令人警醒。“宰客”事件对地方旅游形象和旅游经济的影响近乎是毁灭性的,要想重新赢得游客的“芳心”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和诸多的心血。然而,即便如此,“宰客”事件依旧时有发生,不禁让人想问,吸取教训真有这么难?

事实上,之所以会有“宰客”事件的发生,从根源上讲,无非有三大缘由。

其一,“欺生”。如庐山“宰客”事件,商家的手段并不高明,媒体曾报道过不少类似“伎俩”。然而,正因为游客只是“过客”,商家天然有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优越感,习惯性地把游客当“唐僧”,认为“能宰一刀是一刀”,即便游客想反抗或反悔,也可以拿出“地头蛇”优势“强压”,所以才有“不掏钱就让你爬不出庐山”“出门在外平安最重要,不付款休想下庐山”的嚣张。

其二,“明码标价”仍是“奢望”。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中草药究竟怎么判定成色、又该是什么价位,每种草药该以什么单位论价?这些问题本就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别说商家玩“文字游戏”,即便不玩,被“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何况旅游景点不像商场超市,可以看价签、扫码划价,游客想购买东西就只能任由商家“摆布”和“忽悠”。

其三,商家“宰客”成本低,而游客维权成本高。商家“宰客”只需动动“嘴皮”,就可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将物品售出,即便被举报、被查处,不外乎罚款、整顿,再严重点也不过吊销营业执照。对商家而言,这些处罚其实与“隔靴挠痒”无异。消停一阵、换个地方或者换个执照,照样“重操旧业”,甚至可以变本加厉“弥补损失”。但对游客而言,被“宰”后维权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却是用金钱所无法估量,这也是很多游客宁可“吃哑巴亏”的原因所在。

所幸,在执法部门的介入下,庐山被“宰”游客都获得了全额退款。事件看似圆满解决,但给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至少短时间还很难消除。我们不妨将“爬不出庐山”看作江西旅游业在为“成长”买单,这种“有痛感”的成长代价或许更能促进其尽快成熟。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及早建立健全完备的旅游市场运营体系、监管体系和商家诚信体系,提升旅游市场自我净化、自我规范、自我升级的能力,让江西,乃至全国,都尽快形成纯净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不再面临“被宰”的危机。(文/陆仁忠)

人行道受阻是服务群众有“梗阻”

最近,有市民给反映,说普陀区丹巴路650号工地门前人行道太窄,导致行人来到这段路,就不得不走上非机动车道。结果记者到现场发现,丹巴路的这段人行道,位于同普路与金沙江路之间。只见此处人行道仅有一米见宽,与行道树土坑宽度几乎相等,人行道等于被这一棵棵行道树给分割了,因此上面根本就无法通行。(9月23日 人民网)

众所周知,人行道本是为行人提供安全通行的道路,设置人行道既是为了方便通行,更是为了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然而,普陀区丹巴路的人行道虽然就在那儿,却形同虚设,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可有可无,来往的行人无路可走,不得不选择走机动车道。如此一来,所谓的人行道既不能与行人方便,更谈不上安全,自然惹得群众牢骚满腹、怨气冲天。

其实,人行道被占用的现象并不鲜见,商铺在门口摆摊设点要占人行道,机动车乱停乱放更是让人行道成了停车道,小摊小贩四处游走把人行道当成了贩卖点…...在这场道路争夺战中,仿佛行人永远都是弱者,只能够退一步以求海阔天空。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被“撵出”人行道,走上机动车道的行人,他们的安全又由谁来保障?安全隐患带来的可怕后果,又由谁承担?人行道屡屡被占,行人们该何去何从?被占的人行道到底该谁来管?

从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一面是临街的机动车道,一面是高耸的围墙,仅1米宽的人行道还被一棵棵大树分割开来,这样的道路还能否称得上是人行道?答案显而易见。针对过路市民反映是围墙占据了部分人行道才导致人行道变窄,不妨来分析一番。假如真是这座围墙占了人行道,按照项目施工公示,竣工日期为2017年6月,虽然占用期间给行人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到今天,项目早该竣工,围墙早该拆除,被占的人行道自然也该“取之于民,还之于民”,安全隐患也自然可以消除,可令人惊奇的是,围墙还在,早该动工的项目时至今日,不仅没有竣工,反而还未动工;假如该人行道的狭窄与围墙无关,是该处人行道的本身就只有一米,笔者更是纳闷,仅一米宽的人行道,为何非得栽上一排的行道树来抢夺地盘呢?如果要栽树,又为何不在规划之初,就设置更为宽阔的人行道呢?

无论是围墙的“岿然不动”,还是规划之初的不尽合理,人行道上无法行人的事实就在眼前,群众的不满更是如雷贯耳,为何相关部门就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呢?人行道被占的危害不言而喻,相关部门置之不理的背后,笔者看来,正是庸政懒政的思想在作怪,正是服务群众有“梗阻”的表现,也正因如此,才上相关部门高高在上,对群众呼声、对百姓诉求坐视不理,才让群众身临险境却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笔者看来,要想还路于民,就必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疏通服务群众的“梗阻”,真正的走进群众、贴近群众,才能一切从群众出发,不做让群众为难的事,不做危害群众利益的事,这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苏玳)


(媒体公众号:mediachinacn)

编辑:杜新华   监制:张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