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盲人“西行漫记”是最好的励志剧(锐评)

2017-10-02 中国网传媒经济

盲人“西行漫记”是最好的励志剧

9月20日晚10点,喀什机场有一些寒意。盲人曹晟康手执盲杖,摸着栏杆,缓缓走下飞机舷梯。在圆满完成从北京到西安的徒步旅行后,他又一次出发了,开始他寻访“一带一路”的第二段旅程。(10月2日 中国青年报)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容易,考虑越多牵绊就越多。用脚步丈量旅途,放弃乘坐交通工具,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对个人身体和精神意志的全方位考验,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可这对盲人曹晟康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他用行动证明了盲人旅行并非天方夜谭,“虽然看不见风景,但是我在路上,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活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这便是一场最好的励志剧。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人生要有梦想,不然与咸鱼有什么分别。8岁那年因一场车祸,曹晟康变成一名盲童,他变得自卑与消沉,曾多次离家出走,还被骗到某地的建筑工地上打了几个月黑工。19岁开始从事盲人按摩,2011年当从收音机里听到翟墨独自驾着帆船完成了环球旅行,激起了他人生旅行的勇气与力量。“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美好,我凭借耳朵、知觉也一样能感受到”。

只要走出了第一步,剩下的都不是难事。曹晟康很好地诠释了这一道理,这些年来,他游览印度,成功横跨美国10个州,到了澳洲、欧洲,还在非洲成功登顶乞力马扎罗山。语言不通,可以借助手势。一路走来,曹晟康总能得到爱心帮助,不管是乘车、过马路,还是住旅馆,旅途上收获了许多暖心故事,作为回报,有时会在马路边帮别人揉揉腰背。

用脚步丈量丝绸之路,这是何等的人生壮举。曹晟康的励志故事,感动着志愿者同他一起走这一段路程,脚磨起水泡忍痛挑掉,摔到了大不了爬起来,一路风餐露宿收获的是不一样的风景,情到深处,二人也忍不住会高歌一曲。一路走来,也会听到不少的质疑声,“图个啥”“有钱和时间没处花了,吃饱了撑的”。曹晟康对此早看透了,“其实不被理解才是最难走的一段路,但习惯了、想通了也就觉得没什么。

人生要活出不一样的精彩,首先要过自己这一道关。挑战自我,挑战所谓的“不可能”,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去迎接挑战,不接受命运的安排。或许,这便是从曹晟康身上感受到的不一样的劲头和力量。(文/史扬帆)

“1毛钱交警察”是堂生动的德育课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是我们从小就会唱的儿歌。9月29日下午,在南京雨花台区江南路,一个2岁多的小朋友,就将自己捡到的1毛钱,交给了正在执勤的南京交警八大队民警。(10月1日,澎湃新闻网)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捡到1毛钱交给警察”这样的事情只能存在于记忆中的儿歌里,真要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估计连弯腰捡起的心思都没有。

的确,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别说1毛钱,即便是1块钱,估计也没多少人会“看在眼里”。甚至一些人会觉得,那弯腰捡钱的一瞬间,都足够自己赚无数个“1毛钱”“1块钱”了。

事实上,把1毛钱交给民警的小朋友,或许他并不清楚这种举动究竟代表着什么,也不知道1毛钱到底是什么概念,甚至根本不明白这1毛钱为什么一定要交给警察叔叔。也许只是因为他听过或者学过“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歌,就一直牢牢记住了;也许他在平时生活中接受到过长辈类似的教育,就一直将之视为“好孩子”的标准;也许他只是在电视中看到过类似的宣传,就做出了出于本能的效仿。但不管是哪种原因,他的行为都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有了这堂课,让我们重新追忆起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那些年,我们也曾渴望有一次“拾金不昧”的机会,期盼能因此而得到警察叔叔和老师的表扬、得到小伙伴们崇拜的目光。或许在我们重温过往的时候,可以唤醒已渐渐被世俗所侵蚀的内心,再次激发年幼时的向善初心。

当然,在这堂课上,我们还应向两位“助教”学习。家长对孩子良好的教育培养,让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对孩子行为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民警的配合,让小朋友在“捡钱”中学会思考、在“交钱”中学会处置、在“受表扬”中感受鼓励。两位“助教”的积极辅助,不仅让这堂课更加完美,也让我们更加反思,在这个商潮涌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担起为人父母、为社会人的责任,扛起弘扬传统美德的重担?

人之初、性本善。相信每个人生来都是善良而纯净的,或许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让初心蒙尘。我们不妨都从这堂德育课里好好学习一下,秉持一颗善心、坚持多做善行、呵护每次善举,不要介怀于“善”之多少,更不要被世俗因素所左右,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贡献更多正能量。(文/陆仁忠)

节中守廉就当常念“严”字诀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秋国庆期间,为进一步巩固作风建设成果,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各省区市通过重申纪律要求,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责任追究,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确保风清气正廉洁过节,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人民网10月1日)

有道是“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两节期间内,为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确保风清气正廉洁过节,报道称,多个省区市通过重申纪律要求,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责任追究,进一步表明了在惩治腐败、清正党风的问题上,常抓不懈、坚持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诚然,节日是考验党员干部的关口,也是折射社会风气的镜子。而领导干部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贵在坚持,贵在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唯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制度建设,方能把清正廉洁从“虚”转向“实”,由“软”变为“硬”,由“弱”变成“强”,在常念“严”字诀中,让节中守“廉”成为常态。

党风正则民风淳。事实上,近年来每当节日来临,通过畅通举报渠道、加大曝光力度狠刹不正之风,已然成为各地纪检监察部门的惯例。究其原因,节日往往是“四风”问题的高发期。总会有个别党员干部不肯收手,企图在节日期间“捞一把”者。什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吃请请吃、违规使用公务用车、借考察培训之机公款旅游等等等如是。可见,从“小”抓起,紧紧盯住节日等关键节点,以点带面、逐步深入,以小见大、以小带大,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是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铲除滋生“四风”问题的土壤必要手段。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干部廉不廉,要看节和年。党风政风与世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风是关键,世风民风是风向标。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纵观十八大以来,被拍落马下的“老虎”“苍蝇”,不难看出大多数贪腐者皆源于在一杯酒、一支烟、一杯茶、一次宴请、一份礼物中,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失守。或许,出现不廉洁、不自律,既有个别领导干部认识产生偏差,认为逢年过节,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坦然待之;也有思想放松警惕,以为亲朋好友及下属,只是联络感情,不会另有所图;更有侥幸心理作怪,心想年关年关,又有谁人监管心理作祟。鉴于此,节中守廉需要监督不放松。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按理,依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关规定,要求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是没有多大难度的。但怕的是,一些人出于“礼节”、碍于“面子”,陷入“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等怪圈。让原本正常的节日内涵,演变成“犹抱琵琶半遮面”。当然,“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强化监督检查,至少能让党员干部时刻谨记不能心安“礼”得、乐而忘“廉”。再通过加大处罚的力度,把廉洁从政这根弦能绷紧,敲响用权千万不能任性警钟。从而汇聚激浊扬清的正能量,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正常的礼仪不可或缺,心存“小九九”的节日四风不能有。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节中守廉就当常念“严”字诀,可以有。笔者相信,有了适时的警醒教育,有了节中监督得力,有了反馈跟踪,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医治作风问题的“沉疴”,很好遏制其顽固性和反复性“病灶”。(文/余志勇)


(媒体公众号:mediachinacn)

编辑:杜新华   监制:张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