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驱车追赶藏羚羊照相拍出追赶者丑态(锐评)

2017-10-08 中国网传媒经济

驱车追赶藏羚羊照相拍出追赶者丑态

      10月6日下午有微博网友发布图片称“越野车追逐碾压藏羚羊”,针对该微博网友所称越野车追逐、碾压藏羚羊,致使多只藏羚羊“受伤死亡”的说法,西藏森林公安局昨晚表示:森林警方找到了案发时的目击者,经初步核实,涉案人员驱赶藏羚羊进行拍照,没有进行碾压和碰撞。拉萨市公安局联合森林公安成功将两辆涉案车的7名乘员控制,目前警方正对7人进行调查审理。(10月7日 央广网)

       旅游拍照,是旅行者不可或缺的常规项目,将美丽留在相片中,留下美好的回忆。但经常见到一些旅游者用不文明行为给自己留下倩影,攀爬景点文物或景观,或骑或坐或立,令人不齿。今年国庆假期,又爆出越野车追逐藏羚羊拍照的视频,真是奇葩到顶,拍照者竟然用这种方式与藏羚羊亲近,真是天下奇闻。不文明行为年年有,这种不文明行为还是首现。

       藏羚羊被称为“高原精灵”,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国家对藏羚羊保护异常重视,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候对藏羚羊保护做专题研究,并为其开辟专门的通道,国家已经成立了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重点对藏羚羊保护。

       驱车追赶藏羚羊对藏羚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虽然藏羚羊在高寒缺氧高原环境下生存能力十分顽强,但它是一种天性异常胆小、非常害怕惊扰的 “小精灵”,驱车追赶,会造成藏羚羊的惊吓,如果有怀孕的藏羚羊,由于惊吓可能导致其流产,对藏羚羊繁衍生息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驱车追赶还可能造成直接伤害,如被撞死亡或者受伤等。也许驱车追赶者满脑子都是如何更接近藏羚羊,留下和藏羚羊在一起的倩影,根本没有考虑到其行为可能对藏羚羊造成的伤害,如果是这样,更显示出追赶者的无知,如果追赶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可能造成藏羚羊的伤害依然追赶,则凸显追赶者灵魂的丑陋。

       藏羚羊是人见人爱的野生动物,爱它就要尊重它,保护它,而不去惊扰它,否则以惊扰的方式与藏羚羊更贴近,是对它的伤害,这不是爱,是害。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地球上任何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家园,我们与他们是平等的,都是自然之子,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伤害他们。爱藏羚羊,可以在不打扰其生活的条件下去欣赏它,不去干扰其自由的生活,更不能破坏其栖息地。人与藏羚羊和平相处,充分尊重动物的福利,不干扰不破坏动物的生活环境就是对藏羚羊最大的尊重,我们应该建立起这个观念,爱藏羚羊不是将其收进相机里,不是将其圈在动物园里让人欣赏,而是让其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维护其生存的空间,给予其自然的自由。驱车追赶藏羚羊,就是不懂得如何去爱藏羚羊,是一种狭隘的爱,是占有的爱,是自私的爱,这种爱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会给藏羚羊带来一定伤害的爱,是藏羚羊的敌人,是真正爱护动物的人是不可原谅这种行为,我们高度鄙夷这种荒唐的爱!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驱车追赶藏羚羊拍照者的行为对藏羚羊生命造成一定威胁,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受到调查处理是咎由自取。驱车追赶藏羚羊拍照照出了追赶者丑陋,是一个反面教材,我们应以此为鉴,保护好高原的精灵,保护好野生动物,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让人与自然和平相处,共享美丽的地球家园。(文∕姜文来)

大学生小长假泡网吧险丧命谁之过?

       21岁的小谢在长沙读大学,这个假期他没有回家,原本计划在网吧和同学打游戏消遣,意外的是,在中秋节当天,他被送进了医院。10月6日,记者从湖南省某医院获悉,小谢被诊断为脑卒中,所幸抢救及时,目前正在做进一步治疗。(10月7日《潇湘晨报》)

       国庆小长假,大学生有了比平常忙碌的学习生活更多的时间来支配自己的生活。这其中有的会执意以一次短期旅行来丰富人生的阅历,还有的借此来赚取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有的大学生却适得其反,选择泡网吧打游戏,来颓废自己的生活。

       在长沙读大学的小谢,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没回家,约好一起在网吧打游戏。在游戏的刺激下,小谢和同学们不知不觉在网吧待了3天3夜,4日中秋节凌晨,正在和同学聊游戏的小谢突然没了声音,并开始呕吐,慢慢陷入昏迷状态,同学立即把小谢送往附近医院急救,才脱离了危险,保住了生命。

       小长假以“网吧”为家打游戏事件的发生,看似个案,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就是小长假未能回家的大学生谁来管、怎么管?应该成为高校和家长们的“必答题”。这个“答题”若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大学生小长假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会不在话下。笔者认为,对小长假没有回到父母身边的大学生,校方、家长两个责任都不能缺失,必须勇于担当,跟进到位。

       一方面各地高校要因势利导,教育大学生合理安排好小长假期间的生活,要突出“讲文明、增健康、有意义”的主旋律。尤其是对小长假继续在校的学生,高校要摸清底数,逐一造册,做好在校的管理服务工作。校园的文体活动阵地要适度开放,且不能让他们跨出校门,走上社会,沉醉于网吧打游戏,这种久坐不动,久不进食,损害了健康,游戏了人生。同时高校要与驻地相关执法部门搞好协调配合,对校园周边的网吧进行管控整治,且不能形成24小时都营业的网吧市场,让大学生透支消费,透支健康。

       另一方面家长要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引导孩子培育起自律、自控的能力,绝不能让孩子滋生“小长假就可放任自流、无所顾忌、任意而为”的杂念;再者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调控好孩子的日常消费支出,斩断孩子“泡网吧”等方面的不合理支出,回归正常的大学校园生活。(文/朱连斋)

“游客违规喂熊猫”背后的反思

       10月6日,媒体记者携带家人来到四川熊猫谷游览,看到的除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之外,也看到一些不文明的场景,部分游客除了冒险翻越栏杆拍照之外,还有游客用树枝串起苹果违规给熊猫喂食。(10月7日,澎湃新闻网)

       毋庸讳言,类似的不文明举动早就算不得什么新闻,尽管媒体曝光了很多,也批评了很多,但问题总是有禁不止,背后的原因值得令人反思。

       很多人讲过,这些不文明行为是游客道德素质差和规矩意识欠缺所带来的“恶果”。的确,动物园内四处设有警示标牌、文明公约,也有工作人员、志愿者时刻进行文明劝导,从“硬件”基础来讲,应该算有比较齐全的规则环境。游客身在其中,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除了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他们的错误行径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多的办法。更可况,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执法权,更不可能增加人手对游客进行“一对一”盯人监督。

       但是,笔者认为除了这些理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游客“从众心理”的影响。

       事实上,每个游客心中都有道德标尺,他们对熊猫的喜爱绝非心血来潮,更不是出于对“国宝”两个字的好奇,而是打内心的真心爱护。他们或许知道乱投食不好,但是看到别人投食而熊猫非常喜欢的时候,就片面的认为熊猫喜欢、熊猫饿了,于是便盲目跟从,还喜滋滋的认为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

       这种从众心理其实与道德、修养、素质等并没有多大关系,只是社会条件下的一种普遍自然反应。正如发生在八达岭动物园的“熊咬人”事件,相信游客肯定受到过景区的提醒,也知道给熊投食存在很大的风险,但当看到别人投食都没事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认为“安全”,但恰恰就是他认为的“安全”,成了自己受伤的根源。

       客观地讲,“从众心理”人皆有之,并非任何人都可以在人潮涌动的大环境中保持“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我们固然要强调游客讲秩序、守规矩,但也不能忽略人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这个客观现象。至少在那些被认为是不文明游客的心中,就不一定认为自己做了多大的错事,甚至会反问,“别人可以做,为何我就不行?”

       因此,要想杜绝类似的问题,不能总是把矛头指向道德、素质、意识等,更重要是注重合理利用舆论力量来做好文明宣导。正所谓“堵不如疏”,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倡导号召,或许效果会更好。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规矩的力量,其实两者本就是相互统一、互相促进的,规矩是对文明的外在约束,而文明则是发自内心的规矩尊崇,唯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让“游客投食喂熊猫”的问题不再发生。(文/陆仁忠)


(媒体公众号:mediachinacn)

编辑:杜新华   监制:张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