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配偶言行也是家风“放大镜”(锐评)

2017-12-12 中国网传媒经济

配偶言行也是家风“放大镜”

12月8日晚,通山县一患儿家属在医院打护士的视频在网上播出,迅速引发网友强烈关注。10日,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通山县委获悉,打护士的女子系该县城管局局长徐某的妻子房某。事情发生次日,通山县委已免去徐某城管局局长职务。(12月11日,湖北日报)

妻子打人本就不对在先,这位局长不但不真诚道歉,反倒在看望病人的时候百般狡辩,既归咎于“东北人脾气大”,更用“服务行业就该受气”来刺激人。可见打人的是这位“爱子心切”的妻子不假,但将妻子纵容成不讲道理、嚣张跋扈的“虎妻”的,恰恰是这位“护短”的局长。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不能严格履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不能严格约束家人及身边人的言行,没有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更在事件发生后因个人言辞不当让舆情更加恶化,他被免职真是一点都不冤。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羊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树立质朴家风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周恩来总理曾立下“家规十则”:“晚辈不该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有出差顺路时可以看望;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付;食堂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没有工作的由他代买;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车子;个人生活凡能自己办的事,不要别人代劳;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说与他有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家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港湾,更会对我们的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家风的确连着作风,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家风。

领导干部的家事,不仅仅是私事;领导干部的家风,也不仅仅是小事。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和身边人的言行举止是否合适恰当,和领导干部的日常约束有关,更与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有关。“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配偶家人的言行也是领导干部家风的“放大镜”“透视镜”。身边人言行失控的背后,更是领导干部“特权心理”失控的本质。因此,与其说是妻子“坑”得丈夫被免职,倒不如说是这位局长自己“坑”了自己。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不正,则政风难平。这起事件虽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却给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上了一堂“家风警示课”。领导干部不但要管好自己,更要管好家人,唯有立家身正,以自己的身端影正言传身教,当好家人的榜样,才能福泽后代、护佑家庭、平安一生。(文/李雯)

“你点我检”是食药监管好办法

东城区食药监局在微信上开通的“你点我检”平台自今年7月28日上线以来,市民参与热情极高,截至目前,共收到近14500余条有效诉求。据悉,东城区“你点我检”平台将延伸到餐饮企业,让市民全方位参与食药监管。(12月11日《北京晨报》)

其实,东城区此举并非开展食药监管的第一例。此前,已有很多地方也推行了“你点我检”这样的食药品安全抽检方式。比如,湖北省在去年就开展了食药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较好对接了市民对于食药安全的感知和诉求;在广东、四川等地也开展了“你抽我检”活动,而且每一次这样的新闻报道,都能引发舆论热议。让市民全方位参与食药监管,何以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一直以来,在查处食药品问题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最经典的“程序”往往是这样的:媒体曝光—市民质疑—网络热议—部门查处。这样的“程序”固然也能推进问题的解决,却也让我们看到了食药监管部门的失守。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如果食药监管部门依然原地不动,必然会留下巨大的安全漏洞。那么,食药监管部门该如何动起来呢?

显然,一味地奉行不曝光就不查处是行不通的,免不了还有不作为的“懒政”之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食药品抽检搬到市民都在使用的微信上,采取市民“点菜单”的形式,将检测主动权交还给市民,有效对接了市民对于食药安全的感知和诉求,使食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加贴近民生需求,是地方政府政务服务的一大创新。

“你点我检”是食药监管好办法。“你点我检”信息直通平台的开通,提高了食药品安全监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不仅有助于满足广大市民的食药品安全知情权,而且通过群众的自我感知,让其全程参与监督抽检过程,可以调动起群众参与食药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让抽检更具透明化。更关键的是,让市民全方位参与食药监管,有效延伸了食药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触角,弥补了执法力量不足的尴尬,有助于增强食药品安全监管部门与群众的互动,市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也得到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拓宽“你点我检”平台抽检范围,进一步提升百姓参与度,东城区食药监局在原有商超、农贸市场、便利店的基础上引入了小食杂店,检测项目也在进一步增加。在今后的工作中,“你点我检”平台还将延伸到餐饮企业,让辖区百姓全方位参与食药监管工作中。

“你点我检”激活了最广泛的监督力量,是食药监管的一次主动作为,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值得推而广之。我们期待着,各地区、各领域职能部门,都能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打造更放心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文/丁恒情)

“奇葩”险种频现,是创新还是炒作?

不久前,明星鹿晗和关晓彤公布了恋爱消息,粉丝沸腾。淘宝网马上有商家开始销售“鹿晗恋爱险”,每单保费11.11元,承诺如鹿晗关晓彤一年后仍保持恋爱关系,商家便支付双倍金额,不少粉丝竟然投保。(12月11日 人民日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潜在的伤害比比皆是,而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刚性需求”。然而近年来,保险业似乎一直热衷于保险产品的“推陈出新”,甚至出现了很多“奇葩”险种:违章贴条险、熊孩子 56 31145 56 17625 0 0 7428 0 0:00:04 0:00:02 0:00:02 7427祸险、扶老人被讹险、忘穿秋裤险、肠胃险、痘痘险……可谓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就连明星公布恋情也有所谓的“恋爱险”,可人家的恋情又与你何干?频现的网络“奇葩”险种,到底是创新还是炒作?

客观而言,诸如运费险、手机碎屏险等基于保险原理、定价较为科学的险种,满足了多层次、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但更多的网络保险不过是打着创新的噱头,博取眼球,欺骗消费者。可以说,一些网络保险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是一些险种并非保险机构开发、销售,保单毫无法律效力,存在诈骗和非法集资嫌疑。二是“网络保险”可能是网络赌博,有博彩性质。三是商家对关键信息含糊其辞,产品名不符实,会损害消费者权益。四是个人信息存在遗失或泄露的风险。

去年底,中国保监会发布的《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明确提出了产品开发的“五原则”和“八不得”,要求不得开发对保险标的不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合法利益、无实质内容意义、炒作概念的噱头性产品等八类产品。显然,以炒作博取眼球的一些网络“奇葩”险种应当立即叫停。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净化互联网保险市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要以“解决消费者实际保障需求”为准则,切莫靠炒作忽悠蒙蔽消费者。此外,面对层出不穷的保险产品,别人再怎么忽悠,消费者也要时刻保持理智,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险产品。(文/王芳)


(媒体公众号:mediachinacn)

编辑:杜新华   监制:张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