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核潜艇之父”赴京参加央视春晚 曾用算盘研发出核潜艇

2018-02-15 中国网传媒经济

有一位老人名叫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也是全国道德模范,94岁高龄仍坚守岗位,这 一次老人要从武汉飞往北京,去参加一场团圆宴——春晚!

青年时代的黄旭华

1945年7月,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开始毅然追寻“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想。

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旭华,面对当时落后贫穷的祖国,立下志愿,要科技救国。从上海交大造船系毕业后,他就开启了与潜艇一生的缘分。

1954年,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首次试航,这种新武器的巨大能量,一度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4年后,我国也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曾参与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黄旭华,被选中参加研究。

研究开始不久,苏联宣布撤回援华专家。毛主席说出了让黄旭华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心潮澎湃的一句话:“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

为了这句嘱托,黄旭华全情投入到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当中。在当时,黄旭华和同事们,连核潜艇的样子都没有见过,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外型是水滴型,美国在研制中谨慎地选择了三步走,先采用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普通线型,再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都成功后,才结合研制成水滴型核潜艇。

而黄旭华认为时间紧迫,在与同事商定后,毅然决定将三步并作一步,直接瞄准适合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型方案。

研发核潜艇时用的算盘

“当时连基本的研制条件都不具备,就开始干了。”黄旭华回忆说。他和同事们大海捞针一般从国外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核潜艇上的大量数据。为保证计算准确,科研人员分为几组分别计算,结果不同就重来,直到得出一致数据。

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黄旭华和同事们正是用这种土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

一次,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模型玩具,黄旭华喜出望外。掀开玩具窗户,里面密密麻麻的“设备”,竟和他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画出的图纸基本一样。“我们拆解分装了一次又一次,发现跟我们推演出的设计图基本一致。大家高兴坏了!”

只用了十年,黄旭华和同事们就成功了。1970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091型攻击核潜艇下水,4年后的建军节,它被命名为“长征1号”,正式服役。

1988年4月29日,中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深潜试验。62岁的黄旭华当即决定一同下潜。

至此,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三十年没回老家的“不孝子”,终于令母亲自豪了!

自1958年进入核潜艇研制团队,到1987年以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身份解密,黄旭华30年间隐姓埋名。

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刊登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描写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一时轰动全国。

黄旭华把文章寄给广东老家的母亲。文章中只提到“黄总设计师”,没有名字。但文中“他的妻子李世英”这句话让母亲坚定地相信这个“黄总设计师”就是她的三儿子。

读着读着,母亲嘴唇哆嗦起来,她没想到,30年人间蒸发、被弟弟妹妹谴责“不要家”的“不孝之子”,竟在为国家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深潜试验成功,黄旭华回老家探视。30年后再相会,父亲和二哥都已去世,95岁的母亲与他对视却无语凝噎……

1988年,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黄旭华已双鬓染白发。

1994年,因其在核潜艇研制方面功勋卓著,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媒体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还没退休。他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点半准时到办公室。他说,自己要做年轻人的“啦啦队”,为他们加油鼓劲,必要时出个点子。什么时候退休不知道,身体还可以干几年。

2013年,黄旭华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

你埋下头,

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一穷二白的年代,

你挺起胸,

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

正如深海中的潜艇,

无声,

但有无穷的力量。

致敬!


(来源:中国青年网)


(媒体公众号:mediachinacn)

编辑:沈岩   监制:张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