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改革!派出所不再接处警!
好钢用在刀刃上——特巡警变成接处警“主角”
作为专业化的应急处突力量,济宁市局特巡警民警、辅警分别占全市民警、辅警总警力的6%、25%。去年,济宁公安成立由特巡警组成的“猎鹰行动队”,开展全天候武装巡逻、动中备勤,打击街面违法犯罪。一旦遇有警情,“猎鹰行动队”第一时间到达、处置,大大提高了街面快速反应能力。截至目前,全市18支“猎鹰行动队”和数十个轻重装车组,已累计办理各类案件1156起,抓获街面违法犯罪嫌疑人223名。
“‘猎鹰行动队’参与接处警,为构建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注入了新动能,其出色表现证明特巡警有能力承担接处警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决定在全市城区范围内全面开展110接处警改革工作。”济宁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海洋说。
去年11月19日,济宁城区40辆巡逻摩托车、18个网格接处警PTU车组,奔赴各自辖区网格,全面开展110动态接处警工作。
110接处警改革启动后,济宁公安机关围绕“预警、接警、派警、出警、处警”5个环节,网格化布警、一体化巡处、扁平化指挥、规范化处警,做到“以动制动、以快制快”,全面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全市特巡警和辅警每天三分之二的警力投向街面,三分之一的警力备勤训练,随时保持接处警实战状态。接处警主体力量的变革,既发挥了特巡警优势,又解放了派出所警力,实现了互补双赢。
为强化110接处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研究制订特巡警动态接处警工作实施方案、110接处警工作细则等规范,明确特巡警在城区“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的工作职责。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治安、法制、信通、督察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各司其责,协调推进特巡警接处警工作高效运转。
锚定黄金5分钟——网格化布警,打造群众身边的“神兵神将”
今年4月22日21时59分,兖州分局第一网格三区接到指挥中心指令:一KTV门口发生纠纷,现场不少群众聚集围观。
22时01分,分局特巡警大队第一、二、四、五网格联动出警,快速到达并控制现场。情绪激动的双方当事人看到装备整齐的特巡警队员出现,各自认错后离开。
出警快一秒,平安多一分。市局锚定“5分钟到达现场处置”的目标,分析城区面积、警情数量、治安状况,将全市划分为51个接处警网格,确保每个网格至少有5名民警、20名辅警的警力配备。“网格化布警的好处,就是能够确保网格内处处有民警、时时可接警,最大限度压缩出警时间。”济宁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李庆春说。
为确保网格划分更合理,济宁市公安局坚持因地制宜,不靠“一个方子治病”。任城分局以所为点、以路为线,将辖区科学划分为5个网格。其中,针对任兴、南张两个派出所辖区跨度长的实际,将其分别纳入3个网格,确保实现警力5分钟到达目标。金乡县公安局以城区4大驻勤点为圆心,打造了常规半径1公里的智能化、实战化、精准化警务生态圈。目前,济宁市城区出警时间已由改革前的平均7.8分钟缩短至4.32分钟。
要出警快,更要处置漂亮,才能真正成为百姓心目中的“神兵神将”。为提高110接处警民警工作能力,改革之初,特巡警支队就以出警班组为单位,采取跟班学习、骨干带领等方式,指导接处警民警熟练掌握指挥流程、职责规范、设备应用及武器装备使用,实现接处警过程的规范化、流程化。特别是对一些后续需要移交处理的案件,接处警班组作为第一责任主体,需要第一时间搜集固定证据、开展现场询问、同步录音录像,并按照有关要求统一录入,为移交和后续案件办理打好基础。
为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济宁公安机关每周评选“110接处警之星”,评选标兵、能手,培养了一批接处警业务骨干。市中分局特巡警大队民警孟震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表现优秀,他连续3次被评为“110接处警之星”。“参与110接处警工作后,我不仅学会了执法办案,还养成了主动思考、创新工作的习惯。”孟震说。
去年11月以来,济宁市城区51个网格共接警8万余起,其中求助类警情现场处结率为96.3%、纠纷类警情现场处结率为92.2%,比既定目标分别高出6.3%、22.2%,全市城区警情数据同比下降17.4%。
专职指挥长专责专业——实现全流程监督、扁平化指挥
7月13日9时,市局市中分局指挥中心主任张亿在分局指挥中心大厅组织召开110接处警警情分析会,与会的各特巡警中队长、部分派出所所长就各自辖区110接处警情况进行通报,并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分析会上现场研究拿出解决方案。作为市中分局专职指挥长,主持召开警情分析会是张亿每周一的例行动作。
专人负专责。自110接处警改革之初,市局就从体制上解决专人专责的问题,实行专职指挥长工作机制。市、县两级遴选的专职指挥长全部转入指挥中心,确保每名指挥长可以心无旁骛地专职开展工作。截至目前,设立78名专职指挥长,在指挥调度、执法规范监督、重大警情处置等方面负专责,打造了专业、高效、权威的指挥中枢。
市局优化现有指挥调度模块,实施流程再造工程,重新梳理6大类重大紧急敏感警情,完善指挥处置流程,对12类26种高发频发警情制订“微预案”,实现了扁平化指挥、规范化处警。对于需要移交派出所或相关专业警种的警情,严格执行动态处警警情管辖工作规定,确保警情正常流转、案件顺利办结。
在市局110接处警指挥大厅,专职指挥长席位格外醒目。指挥中心主任李庆春告诉记者,专职指挥长专门承担警情的全流程跟踪处置,实行主副班24小时轮值制度,指挥长挂牌上岗,每天早晚两次视频调度全市社会治安状况。各县市区局专职指挥长24小时在市局视频监督下开展工作。
在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下,全市公安机关还建立警情“日清零”制度,对受理的每一起警情实行首接负责、全程督办、民意回访,力争每起警情日清日结、群众满意。今年以来受理的22万余起警情,已全部实现了“清零”。
专职专责更要专业。济宁市公安局建立即时培训、每周研讨、一警一考、实战演练等工作制度,先后举办专职指挥长信息系统、应急处突、涉疫情警情处置等培训班16批次,培训人员1150人次,确保实现各类重大紧急敏感警情的处置预案、工作流程、信息报送、系统应用、法律常识“五个熟练掌握”。围绕应急处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局开展专项教育整顿活动,出台6项刚性规定,5次开展无预案重大敏感警情实战演练,提高了精准指挥、权威调度专业化能力,实现对110接处警警情处置的无缝隙衔接、全流程监督。
济宁市建立市、县两级接处警回访机制,对每一起接处警进行回访问效,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和评价处置工作质效的重要参考,切实提升了接处警工作质量。
【延伸阅读】
“1+5”指挥机制提升实战水平
特巡警动态接警能否精准高效,指挥调度是关键。济宁市公安局以打造实体化警务实战中心为目标,建立专职指挥长和5个警种常驻指挥调度大厅工作机制,提升“情指行一体化”实战水平。
市局选拔6名年轻的副科级干部作为首批专职指挥长,各县市区局各选配专职指挥长3至5名,实行24小时轮值制度,行使本级公安机关警务工作最高指挥职能。图侦、法制、特警等警种常驻指挥调度大厅,一旦发生重大紧急警情,专职指挥长立即召集进驻警种同步上案、全程介入、合成作战,及时为处警民警提供点对点的数据、法律等全方位支持。今年上半年,济宁市公安局专职指挥长先后组织合成作战处置117起重大紧急案事件。
“1+5”指挥机制高效运行,得益于情报信息的强力支撑。市局在数据赋能上下功夫,完善各类数据库信息,优化“排查摸底、研判评估、整改化解”三位一体工作法,形成涉疫情中小企业风险、打击逃废债等专题风险研判报告11份,成为服务实战的“指南针”。
来源:人民公安报公众号后台回复【文书】
获取2020版GA行政/刑事法律文书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