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戒毒的中国经验:实践与理论
冯连世1,张雷1,冯俊鹏1,2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北京体育大学
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伟大成就属于伟大人民,伟大硕果由人民共享,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内涵,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不断推动健康中国战略。
面对毒品这一人类公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站在国际禁毒斗争的第一线,时刻坚守国家和人民安全底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并将禁毒工作上升到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人民福祉的高度,作出了“坚定不移打赢禁毒人民战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禁毒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为推进新时代禁毒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广大禁毒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禁毒斗争形势稳中有进,趋势向好,禁毒人民战争取得新成效。
帮助吸毒成瘾者科学戒除毒瘾是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内容。司法部唐一军部长指出,一直以来,司法部以科学化、专业化为方向,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推广科学戒治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戒毒医疗水平,运用科技手段推进“智慧戒毒”建设等不断促进戒治质量提升。近年,因体育运动对毒瘾戒治的有效作用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届的广泛关注,广大戒毒工作者和体育科技工作者不断深化运动戒毒的理论研究进展,并在全国多个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运动戒毒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运动戒毒的中国经验。
在2021年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笔者对中国运动戒毒近年的实践与理论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提炼,以此感谢广大运动戒毒工作者的辛劳付出,希望运动戒毒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司法部于2018年开始部署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旨在构建以分期分区为基础、以专业中心为支撑、以科学戒治为核心、以衔接帮扶为重点延伸的工作体系,形成工作标准、流程和制度更加完善,基层基础更加坚实,工作特色更加明显,戒治质量更加优良的工作格局,推动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
2018年国际禁毒日,司法部提出“以运动戒毒为引领,构建中国的戒毒体系”的核心目标,我国的运动戒毒实践与理论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年,司法部戒毒管理局下发了《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运动戒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选取了全国11个试点省份、24个试点戒毒场所进行运动戒毒试点工作,全国开展了广泛的运动戒毒实践。2019年3月,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运动戒毒工作推进会召开,进一步提高了戒毒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4月,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教育矫治(运动戒毒)培训班在杭州开班,对前期试点单位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提炼,并从运动戒毒处方的制定和应用、运动训练的组织和实施、健康评估、运动风险的防控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2019年6月,司法部戒毒管理局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签订运动戒毒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结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发共同开展运动戒毒干预研究,协议的签订对推动我国运动戒毒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经过共同努力,截至2020年,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有226个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运动戒毒实践,开展率达到71%;累计有8万余名戒毒人员参与运动戒毒,占在所戒毒人员总数的36%。
各省份依托自身优势特点开展了特色显著的运动戒毒工作(表1)。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分别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上海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单位和科研院所签订运动戒毒合作协议。山东、广东、浙江等地专门划拨经费,建设了高标准的运动戒毒实验室,确保运动戒毒工作科学、专业、精准。
国内早期对运动戒毒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运动干预戒毒人员生理、心理的影响,这些成果为我国运动戒毒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整体上存在研究的系统性不足,实证研究的数量较少、样本量少、干预时间短、缺乏科学的效果评估等情况。
随着司法部戒毒管理局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戒毒合作的开展,科研人员进行了多种运动方式、大样本量、长时间干预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研究,建立了更加科学的效果评估体系,多数省份也进行了后续随访,研究运动干预对强制性戒毒人员的后续影响,得出了诸多重要结论(表2)。研究表明,小、中、大强度的运动均有助于减少吸毒成瘾的正反馈过程,中大强度的抑制成瘾效果更为有效,但最佳运动强度尚不明确;运动时间延长或运动量增加能够提高运动对吸毒成瘾的毒瘾形成阶段的抑制效果,运动量与毒瘾形成阶段的干预效果可能存在剂量效应;对于戒毒期间及戒毒后的康复期间,长期、规律、强度为60%~70%最大心率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在改善冰毒、海洛因等依赖者戒毒期间的戒断征和降低复吸率方面更为有效,且效果与毒瘾程度负相关;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可以改善戒毒者的焦虑、压力等指标,对缓解长期戒毒综合征具有明显的效果。
可以看到,这些研究将运动戒毒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到了新的水平。理论研究进一步探析了运动干预可以减少毒品接触、减缓或抑制毒瘾形成、减轻戒断症状和降低复吸率的作用;进一步从生理机制上明确了运动可以通过刺激多巴胺释放、增强中脑多巴胺系统功能、改善中脑多巴胺系统结构等途径稳定中脑多巴胺稳态,抑制毒瘾的形成过程;进一步阐明了毒品戒断过程中运动可以通过稳定多巴胺水平、增加多巴胺受体等形式改善脑内奖赏通路,减轻戒断症状、降低复吸率(图1),由此,运动成为药物干预、心理干预基础上新的戒毒干预方式。
在《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运动戒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下,近3年我国的系统性运动戒毒工作覆盖了11个省份的超过15 000名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运动干预方式包括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健身气功、球类运动等多种运动,干预效果研究涵盖了身体机能和素质、心理健康状况、认知功能、复吸倾向性、毒瘾渴求等多个层次,运动戒毒的实践与理论工作成绩显著。
面对复杂的禁毒斗争形式,我国的运动戒毒工作还存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1)运动戒毒被试人员的挑选存在不足。目前挑选的参与运动戒毒试点的人员大都身体素质较好且具备良好运动基础,这样对能否在普通戒毒人员甚至身体素质偏弱的戒毒人员身上适应缺乏有效验证。2)运动戒毒被试人员流失较大。试点工作中尽管进行了严格的条件筛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仍然不断有人员退出,如果常态化开展对照训练,人员的流动性会更大,对结果的影响也会更大。3)对运动戒毒被试人员的后续跟踪照管不力。目前,对出所后的运动戒毒被试人员很难进行全面、持续的跟踪回访,相关课题设计也没有对回归社会后戒毒人员相关内容进行设计,导致跟踪回访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对运动戒毒试点的长期效果缺乏有效验证手段。4)运动数据整理分析智能化程度不高。从目前场所配置的训练、测试以及风险管控设施设备上看,运动戒毒人员的心率等训练测试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处理等还不能智能化实现。
展望“十四五”,充分发挥运动戒毒在我国戒毒体系中的引领作用是运动戒毒工作的核心任务。以运动戒毒为依托,创新戒毒的技术与方法,拓展戒毒的路径与渠道;帮助戒毒人员降低毒品渴求、提高拒毒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戒毒人员戒断率的提高和复吸率的降低;形成药物、心理和运动三大综合戒毒干预手段;研制戒毒人群运动指南,科学防控运动戒毒过程的运动风险,建立综合、全面、科学、系统的运动戒毒理论体系、应用体系和评估体系,形成中国特色运动戒毒体系。
为了能够凝聚共识、汇集合力,共同促进我国运动戒毒事业的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中国运动戒毒创新研究中心和运动戒毒实验室,为运动戒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2)建立国家层面的运动戒毒专家库。汇集体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相关领域专家,推动运动戒毒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向着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3)研究建立中国特色的运动戒毒理论体系、应用体系和评估体系,为运动戒毒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4)搭建高层次、高水平运动戒毒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国际国内专题论坛、学术会议,推动运动戒毒理论研究与应用实施成果的转化。
5)建立运动戒毒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标准。加强运动戒毒管理人才培养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运动戒毒管理人才队伍。
6)建立运动戒毒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认证体系。分类分级开展运动戒毒管理人员运动戒毒职业能力培养,提升运动戒毒管理人员的运动戒毒专业技术能力。
7)开展运动戒毒科学传播。开设运动戒毒科普讲座,编写运动戒毒系列丛书与挂图,制作多媒体资料,普及和推广运动戒毒的知识和方法。
8)研究建立运动戒毒的运动处方库。实现运动方案的多元、精准、个性、依从、坚持。
9)探索新技术新设备在运动戒毒中的应用。探讨使用AI、VR等新技术运用于运动戒毒。
10)研究以八段锦、太极拳等为代表的传统运动疗法在运动戒毒中的应用。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惟有体魄强健,惟有精神抖擞,中华民族才能永续传承。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征途路上,中国特色的禁毒工作为守护人民健康、保护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复兴铸牢坚实防线。作好运动戒毒的中国工作,是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的必要,凝练运动戒毒的中国经验,进一步推动运动戒毒实践发展,夯实运动戒毒理论体系,以运动戒毒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中国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推动全人类的禁毒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