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部台湾出品看剧9分,看良心10分

2017-07-19 毒Sir Sir电影

一部好剧。


一部台湾医疗剧。


《麻醉风暴》



一般医疗剧,把眼光投向的是外科医生,《X医生: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外科风云》;


急诊室医生,《急诊室的故事ER》《黑色警报》;


乃至,实习医生,《实习医生格蕾》《实习医生风云》;


因为这三者比较有看头,既有争分夺秒的抢救,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生死抉择,也带出医者仁心的个人成长。


《麻醉风暴》很大胆。


它庄重描述了一个被忽视的医生群体:麻醉医生


很多人以为,麻醉医生就是一班“闲人”,配药、消毒、撸袖、打针、病人睡着,收工。


Sir本来也这么想——直到看完《麻醉风暴》。


这是一班真正的无名英雄。


论本领,麻醉医生需要掌握全面病理知识,有丰富的危重症治疗经验和过硬的急救技能。


论辛苦,每台手术,他们最早到,最晚走。


手术开始前就得进行血压、脉搏等全方位身体检查,询问病人情况。


麻醉后并不代表结束,他们99%的工作都在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全程监护,术后还得跟踪恢复病情。


所以,麻醉医生也被称作手术室的隐形侠不见阳光的人



也才有这么一种说法——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麻醉医生》颇有开宗立派的架势,它隆重地推出了这个长期失语的部落。


男主,麻醉医生萧政勋(黄健玮 饰),只是众多麻醉医生中的一个。


剧一开始,就事无巨细地表现一个麻醉医生的工作常态。


一脸疲态,却脚步匆匆。


因为所在医院的日班麻醉医生只有他一个,一天得负责好几台手术,一个月两三百台手术。




他必须不间断地穿梭在不同的手术房。


检查,询问。


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危机解除,下一台手术又赶上了。



每天就像活在战场,因为人手不够一直超时超量工作,长期睡眠不足也必须把自己压到极限。


因为肩负的,是病人一旦睡过去,不知道能不能再醒过来的压力。



工作容易对付,工作之外的“人情”,才难搞。


一次,剧中的议长夫人要生了,她想来医院做无痛分娩。


这可是贵客。


医院要升级成为医学中心,需要议长的良言和资源。


一旦怠慢,将对医院升级的评鉴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院长亲自指示,萧医生优先为议长夫人麻醉。


这拉扯出医院中晦暗的等级观念——病人有先后之分,医院也有高下之别。


而我们萧医生,因为手头有个更需要做麻醉的急诊病患,评估过后,他拒绝了院长要求。


结果,议长夫人顺产,却因为做不成无痛分娩,要求转院,并表示以后都不会再来这家医院。


萧医生错了吗?


于做事来说,没有,于“做人”来说,有。


院长耳提面命。


你没做错,但做人嘛,医院就像个社会一样嘛,不但要会做事,还要会做人。



萧医生不肯配合:


我只想做个单纯的医师,政治对我来说太复杂。



但,有人就有江湖,有人就有政治。


在一个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人的医院,你躲政治,迟早被政治。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萧医生就被裹挟进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这是一台关乎医院声誉和评鉴的示范手术。


院长主刀,萧医生负责麻醉。


手术过程,病人因为麻醉过敏,引发罕见恶性高热。


萧医生第一时间给病人打了恶性高热的唯一用药丹曲洛林。


却——


完全不凑效。


病人不治身亡。


这后果谁也没想到。


院长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自己手术台上没有死过人,为了追求不败的记录,他坚决把已死的病人送进加护病房。



呵呵。


更呵呵的是,萧医生成了这场意外的背锅侠。


这时,萧医生才明白——


一个人的“人情”容易对付,一群人的“舆情”,才难搞。


萧医生不想坐以待毙。


在热心保险从业员叶建德(吴慷仁 饰)的帮助下,他们发现,医院已经两年没有引入过丹曲洛林。


那他用的丹曲洛林从哪来?


两人顺藤摸瓜,继续追查,找到供药厂商。


真相触目惊心。


医院储备的丹曲洛林是过期的,而且不止是一家医院,是所有医院都这么做。



过期药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这是医疗常识。


医院为何无视这种医疗常识,并明知过期,还要求厂商更换标签,继续使用?


甚至,不止药,连器材都是。



你猜对了——


为了通过评鉴。



两人继续追查,发现知道真相的,远远不止一两人。


器材能不换就不换,价格比规格重要



这时,萧医生们才彻底明白——


这是一条从厂商、到基层医生、再到医院高层,环环相扣的利益关系链。


高层决策,基层执行,厂商听命。


医院上下,团结一心——为了评鉴。


每个人都顺从这条关系链的法则,并寄望于通过评鉴,获得更大的利益。


而且,做得面不改色。


我一直相信,只要我们能够通过评鉴,就能获得很多新的资源,医院的很多问题就可以慢慢得到解决。



看到这,你才发现,《麻醉风暴》要讲的,不仅是一个麻醉医生的工作常态,而是要借麻醉医生卷入的风波,牵引出医疗体制的腐败与崩坏


看到这,也许你会骂——


混蛋啊,你们!



但《麻醉风暴》的野心绝不止于此。


相反,它有意模糊道德界限,也不想当然地把萧医生们与其他人分别置于善恶阵营。


这不是黑与白的对抗。


这更像是一场善与以善之名的平庸的恶之间的持久战。


不是吗?


一个人的麻药好打,但如果整间医院都被麻痹了,又有谁来(能)唤醒它。


你会发现,处在这个崩坏的医疗制度里的人,大概有三种选择。


一是萧医生的方式,他的选择是逃避



从被甩锅毫无异议地接受,到发现黑暗内幕,听了院长说辞决定不公开。


他抵抗体制的方式是,中年的无奈。


二是保险员,他的选择是冲撞



萧医生不想公开,他直接往媒体撂。


六年前,他逃避过一次,他不想再一次被改变。


他抵抗体制的方式是,少年的热血。


最后一种,则是院长,他选择妥协


这个曾抱着救人救世的理念入行的人,因为长时间被权力奴役,慢慢变成权力的爪牙。


成为一个眼里只有病历,只有数据,感觉不到病人真正痛苦的医生。



他抵抗体制的方式是,成为体制的一份子。


哪种是对的?


谁又能坚持一辈子,只做一种选择?


有人把医疗剧称为电视剧王冠上的明珠。


世界各地,出色的医疗剧数不胜数。


仅仅台湾,就有《大医院小医师》和《白色巨塔》。



前者通过一个新手医生的陌生视角,体验人间生死百态;后者则白描出医院的权力角逐,梦想与命运的对撞。


但《麻醉风暴》想走得更远。


它借从业人员越来越差的工作环境,暴露医院的经营的困境与困惑,以此把医疗制度不在阳光下的一面,毫无保留地撕裂开来,并延伸到个人选择。


诚如导演萧立修所说:


《麻醉风暴》想表达的是,你很难要求一个体制变完美你才去参与,你一定是在不完美的体制中,不断地去帮它修正,也修正自己。


换言之,它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个医生,也清醒而锐‍利‍地指出今天医疗体制的种种弊端。


这样冷静的平视,或许才是我们今天医疗剧最最欠缺的态度。


回到现实。


当年,《麻醉风暴》获金钟奖四项大奖后,导演、演员纷纷将荣耀献给第一线医护人员,不少麻醉科医师就欣慰被肯定。

 

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麻醉科主任储宁玮表示,自从《麻醉风暴》播出,民众了解麻醉医师在做什么,更能体谅医师忙碌,他曾遇到病患说:“在电视上看过麻醉过程,您辛苦了。”


当然,也有这样的相关报道跟进。



这样的案件,当然也不仅仅发生在台湾,发生在过去。



这或许就是一部优秀电视剧,带给现实的意义。


所以Sir常说,对待电视剧,我们从来不该甘心于明星,收视,炒作,话题。

一部真正优秀的影视作品,它有的不仅是一个扎实饱满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立体的人物,它的精神,也一定关照到这个时代最深切的脉动。

难道不是?


与其喋喋不休地争论哪个鲜肉演技更好,哪朵小花人气更高,不如把时间花费在像《麻醉风暴》这样的好剧上。


发现它,推崇它,助长更多像它的作品出现。


不更有价值?


PS.《麻醉风暴》第二季将在九月开播。


再再PS.想看第一季的,腾讯视频就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库布里没有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