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国家机密太侮辱人

2017-10-07 毒Sir Sir电影

都知道国庆节,是中国人欢庆的日子。


虽然我们拍过很多爱国大片,但老实说,那种民族的励志感,有点虚。


比如,我们用功夫教训了美国人。



又比如,我们用功夫教训了美国人。



还比如,我们用功夫狠狠教训了美国人。



是时候给美国远道而来的龙套们涨点工资了……


但,最近有一部电影,Sir真服气。


因为它不虚,它改编自真实事件,真的给中国人长脸。


而且,不是靠拳头,而是用美国人的方式


主角呢?呵呵,更稀奇。


很不年轻,也肯定没功夫、没肌肉——


一个八十岁的老头,和他四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儿。


标准的老弱妇孺。


稀奇不?


《国宝银行:小到可以进监狱》

Abacus:Small Enough to Jail



这个八十岁的老头,叫老孙。


他16岁就来了美国。


与其说他有美国梦,不如说,他有一个更小的,社区梦


老孙虽然来了超过半个世纪,但他的生活方式,仍然很中国。


他喜欢在上海理发店理发,侃两句上海话。



喜欢吃港式餐厅的面。



偶尔去看看中国戏剧。



没错,这里还有舞狮表演。



他在中国城住了大半辈子,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是一个“像家的地方”。


每当我在这里走走

我就觉得很有家的感觉



不,住久了,就不那么像家了……


他早年来时,也考虑过贷款做生意。可他发现这里的美华银行,广告倒是做得漂亮——嘴上说从装修到服务,都是中国味儿,中国人在这里贷款很舒心、很容易。


但实际上,一点不容易。



贷不到款,就买不了房子,安家难;


贷不到本钱,就发不了财,置业难。


有没有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银行呢?


这时老孙的社区梦,就开始萌芽了。


老孙不是一般人。他是高知,早年到美国干的就是律师,专门为社区里的同胞排忧解难。


但当他发现银行这玩意更好的时候,心就大了——


他干脆在当地开了一家小银行。


别看它小,可算得上华人首创,美国开天辟地第一家华人银行。


logo,还是老祖先的算盘——在他心目中,中国人数学也玩得6,算盘,当之无愧是国宝。


所以起名叫,国宝银行



老孙对自己的人生,应该很满意。


不仅因为他挣到钱,为本来漂泊无根的一家人留下了基业。


更让他骄傲的是,他勤勤恳恳服务了社区,获得了广泛的声望。


但到老,他遇到一个大坎


中国人的年龄,古话都有坎:


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


2008年,老孙已经过了73,却还有一个坎等着他。


这一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世界银行都亏损,国宝银行也未能幸免。


Sir不和你扯经济……Sir只看过电影,明白这次危机跟伪造文件骗房贷有关。


然而危机还不是最可怕,更可怕的,是危机后——


美国政府,居然对国宝银行伸手了。


为了不让经济秩序崩溃,美国政府花了纳税人7000亿美元填补亏空。


花了纳税人的钱,免不了挨纳税人的骂……这就急需一个疏通民众情绪的出口。


说的不好听,要找个替罪羊


可像高盛、花旗、富国这样的大金融机构,美国政府不敢碰。因为正是这些机构,支撑起了美国经济。


用片中的话说,这叫“大而不倒”。


大的不碰,只能拿小的开刀。


国宝银行,才芝麻大,又是外国人开的,简直再理想不过。


2009年5月,地检署指控国宝银行的员工和高管参与了有系统的诈骗行为做假捏造贷款单


于是也有了对应的一个词,“小可入狱”。


上面说的罪,美国大金融机构都犯过,有的甚至还公开承认。但国宝银行,至今依然是2008年金融危机中唯一被指控贷款欺诈的美国银行


很明显,就欺负你小。


你小,还要为金融危机背一个天大的锅。


背锅的感觉,怎么样呢?


不仅是失败,简直相当污辱——


在抓捕的日子里,电视、报纸新闻纷纷当罪案一样报道,给头版头条。


大家都像看稀奇事一样,围观这些“不守规矩、爱玩猫腻的黄皮肤华人”



又不是什么杀人放火的重罪,这些正常的银行员工,居然被手铐绑在一起。


女职工更是羞愧地低头,好像卖淫被抓似的……



连律师都说,这很不专业,过分了:


像是赶牛一样的,赶下这长廊



这是由地检署执行的抓捕,但你知道吗?


孙家的小女儿,就在地检署上班。


她说,她在署里待了那么久,也从来没看过这样的事。



她说,同事们熟悉我,熟悉我家,知道我爸的为人,可还是这样……


完全不合理



然后,她就愤而辞职了。


因为她不再相信美国政府的正义和公平,反而看到了他们的无能自大



气愤只是一方面,对家人的集体暴击,随之而来。


孙家的二女儿,国宝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当然会成为重点审查对象。


老孙的太太,和银行没啥关系,却也开始不敢出门和正常交际。


她说,中国人,好面子。


如果不能还一个清白,那外人会怎么看我们?


有人觉得我的小孩是坏的



这样的一家人,凄惨地聚到一起,开始聊起国宝银行的未来。


小女儿哭得很惨,她觉得法院好狠,一点机会都不给——


没机会付罚金;

没机会去在小的指控上服罪(一上来就是重罪);

甚至没有得到延迟审问的机会。


但老孙不打算认输,就算输,该打的仗还是得打。


活了这么大把年纪,使他即使面对大风大浪,也能保持冷静和达观。


他找了顶尖的律师,人家说,打赢不容易,但有希望。


律师说了一个,林肯最喜欢的谜语:


如果你把尾巴叫做腿,那么一条狗有几条腿?


答案:还是四条。


因为你把“尾巴”叫做“腿”,并不能让它成为狗腿。


意思是啥?事实就是事实,控罪再大,也不是真的。


于是,地检署起诉国宝银行的上百条罪名,老孙一个都不认。


渐渐的,地检署发现,他们也许选错了对手。


这柿子不软啊……


老孙的老婆说,你们就是选错了对象:


汤姆(老孙英文名)不是个随便让你推来推去的人



老孙的朋友则说:


你是个战士



只有老孙一个人硬,显然不够。


好在他还生了四个,强势、聪明、专业的女儿。


是的,老孙对抗地检署的唯一武器,是……


一整家的律师



但,这仍是一个很贵的决定——


这5个人,面临的对手是整个地检署大陪审团,100多位律师,180多项控罪,以及1000万美元的代价。


老实说,打赢的过程并不好看,因为这不是电影,而是现实——


一家人需要耗时5年(老孙从75岁耗到了80岁),大家成天坐在一起,吃三明治,咬汉堡,开会,争辩……


就这样,硬是啃下了90万页的相关文件,做好了长期辩护的准备。


故事就说到这。


这部片的豆瓣评分8.6



虽然是一部纪录片,却明显很吸人眼球。


中国观众的关注点,都在种族偏见正义之类上。


真正的内容是关注种族、偏见和正义……@维妮小姐



电影最后,另一位华人说出的话,引起了Sir的联想:


美国梦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但是会让你花1千万



美国梦贵不贵?


从老孙家来看,起码有这些成本。


首先,金钱。


老孙肯定算得上美籍华人中的富人。他应该出身不错,受过好教育,才能从律师做起,做到开银行,就这,还是全美排名2651的小银行。


打这个官司,捍卫自己的美国梦,要花1000万。



不,光有钱不行。


其次,教育


如果老孙没有一家好女儿,以他的精力,仗肯定打不赢。


他的女儿们在美国成长,受的是美国教育,学的是美国法律,工作的地方,算得上是美国上层机构。


如此,她们才有了为自己发声、争取权益的基础。


然后,美式逻辑和思维。


简单的说就是,在人家的地盘,你得说人家的话。


举个例子。


在主要控罪上,地检署控告国宝银行伤害了房利美(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骗了它们的贷款。


审理中,地检署多次揪着贷款程序不放,还打了个比喻——“你最开始偷了5美金,就算最后还了10美金,你还是偷了”。


可法庭上,这几位女儿的辩护策略是:


没有损失,没有伤害,何罪之有


她们说,咱家银行办理了3000个房屋贷款,只有9个不履行借贷。


9个,可是个惊人的数字。


证明了国宝银行的不履行借贷率,全美最低。


人们买到了房子,房利美收到利息,不光没损失,还赚了几千万美元。


如果每一家银行的贷款业绩都像国宝银行,说实话,就不会有经济危机。


(老实说,Sir觉得两边都有理……)


最后与其说,是事实说服了陪审团,不如说,是女儿们用擅长的美式逻辑与法律思维,与陪审团周旋成功。


这一幕,理应让所有人感动——


当着老孙一家人的面,法庭人员逐个念着240项罪名,并且在每一条罪后面,一次次的念着……


无罪。


5年,老孙一家终于等到了,让自己扬眉吐气的一刻。


就这样,一个美国梦被捍卫了。


可其他的美国梦呢?


Sir注意到,电影里还有着很多生活在美国的华人。


卖菜的,因为支个摊超出了几公分,被罚1000美金。



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只会擦鞋补鞋的人,只能在超市门口摆摊。



没有被美国社会接受的主流技能,活着就“等着被捕的老鼠”



技能是一方面,文化习惯是另一方面。


中国人的信用体系,更多建立在人情上,而不是银行。这在中国没毛病,但在美国就很容易惹事。


在美国人眼里这种“中国式团结”,就是用看不懂的方式处理问题。


比如在中国文化里,“借款”和“馈赠”的界限很模糊。父母亲戚朋友借钱,一般都不用打欠条。


再比如,中国人爱用现金做交易,在贷款时,就很难查到收入情况、信用记录……


他们一有难处,只能找老孙这种有知识、地位的华人想办法。


而老孙,从国宝银行一案你就看得出,他尽管有钱,也没什么势。他除了表示控诉,也很难根除问题。



电影里的华人们,是团结友爱的。


而这种“团结”,反而彰显了华人发声无能、维权无力的弱势。


“团结”这词,用在他们身上,其实代表着一种隔离、不融入


你还别说这些华人文化低、竞争力差,没得比。


难道高知人群就好混了?


回看二十年关于移民美国的影视作品,Sir也处处看到了不融入


1994年《北京人在纽约》,在国内拉大提琴的音乐家王起明(姜文 饰),到了美国只能洗盘子。


差不多20年后,还是这德性。


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图》,在国内做外科主治医生的郝志(吴秀波 饰),在美国只能当接产的司机。


直到王起明终于发达,那也是千辛万苦脱层皮,多年以后的事了。


在国内你有身份,在美国你只有身份证。


和老孙一样,初到美国的第一代华人,很多没资格做美国梦,他们惯性地还是住中国城、吃中国饭、说中国话。


在一种安全、团结却也封闭的环境下,痛苦地转型着,积攒着走出中国城的资本。


如果积累得成功,到了第二代,老孙的女儿们才有资格谈美国梦。


金钱,有形的成本;生存技能和美式教育养成的思维,无形的成本。


而没有这些,也就没有抵抗屈辱和不公的能力。


比起遥远的美国梦,这才是现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电影首发站上有


编辑助理:伍迪爱伦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