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儿子被外地女人睡了,赔多少钱才合理?」让我想起一档混账节目

2017-11-03 毒Sir Sir电影

“儿子被外地女人睡了,赔多少钱才合理?”


一个挺“讲规矩”的句子,听到耳朵里却感觉……什么鬼。


这可不是狗血对白,这是真事:


微博上一位上海老阿姨说的。


事情是这样,一户上海本地人家,上大学的儿子跟外地姑娘谈恋爱,还滚了床单。


男方父母认为,是外地妹主动睡的儿子,尽管女方没提要求,她也希望先下手为强,所以很“讲道理”滴在网上询个价,想让女方拿钱走人。



……WTF。


不用Sir挑,网友早把这段里的荒谬字眼,扒得差不多:


摁倒:


如果说“外地妹”的称呼可以原谅,那“摁倒”是啥意思?哦,上海人的儿子,肯定不会主动想搞外地妹,一定是被下了蛊、霸王硬上弓的。


新的


很明显,处女。也是全文最扎眼的字,带着一种从棺材里挖出来的旧社会语气。一个外地女生,居然可以被视为物品,以新旧估价。


来自知乎网友@天天阿黄


上门:


上门催债,上门讨公道......在老阿姨眼里,女生见家长的行为,带着明确的目的性,不是骗钱就是要结婚。虽然“儿子名下无房,女方现在没提要求”,但阿姨似乎仍觉得外地妹心怀不轨。


小城市双职工


女方父母是小城市双职工,为什么就没有经济底子?为什么就一定就没能力养老?


中等水平


把别人家庭评价了一通,最后还很谦虚地把自己定义为“中等水平”(郊区别墅+内环线三居室),不少上海网友看到都笑。



来自知乎网友@花村妇联主席


很显然,这么一条小微博,又在网上引发了地图炮。


但……地图炮有意思么。


好比拿某个低素质国人的行为来贬低中国。歧视的源头,往往是主动暴露自己的狭隘和低素质。


上海人对外地人存在歧视吗?


……存在啊。各行各业屡见不鲜。要不硬盘这词是干嘛用的。


但其他地方没有么?



其他歧视没有么?


你有地域歧视,我有贫富歧视,他还有智商和学历歧视呢……


让网友集体愤怒的原因,无非是:


这文字太有毒,背后的这位老阿姨,意识太可憎。


Sir呢,脑海里就情不自禁,蹦出了一档同样意识可憎的上海本地节目


不怕说得难听——


就因为这样的奇葩老阿姨,才有这样的奇葩节目存在。


也正是这种低级节目,在持续鼓舞、蒙骗着这样的观众,让他们自我感觉好到不行——


《新老娘舅》



“新老娘舅”,到底是干啥的?


你先看看,这都什么节目标题。


上海婆婆究竟干了啥,气得外地媳妇要卧轨还撞墙?

婆媳互斗,儿媳竟离家出走!

婆媳为何见面就互掐?


嗯……它是一档社会调解节目,属于拉帮劝架,调解家庭矛盾。


都叫“老娘舅”了嘛,娘家人多亲热,听起来肯定是做好事。


加个“新”字,仿佛跟随了新时代了呢。


但年轻观众看了,纷纷表示中毒。


吃饭的时候,我妈常看,我也只能看,我觉得这种节目根本就是用摄像机强奸嘉宾的思想……



部分上了年纪的老伯伯老阿姨,简直看上瘾——


我父母本来就胆子小,怕这怕那,看了这个节目后,脑子都坏掉了,整天说这个社会到处都是坏人……



到最后,毒气沸腾,被迫停播。



Sir曾出差上海几次,看过。虽然属于看不久就换台,但那些狗血细节,真的好难忘。


在节目上露脸的家庭,好像都有病。


还不简单是病,是阴谋论——


我妈就是“皇帝”,我是“太子”

我爸就是“太监”

“太子妃”进来了就要“谋朝篡位”了



感觉家庭不是家庭,全都在讲阴谋,讲宫斗,讲政治。


听谈吐,明明过的是小日子,但里面不少老阿姨,姿态都了不得。


有一位徐阿婆70多岁,得了胃癌刚做完手术,面色憔悴。


但面对镜头,遮不住一脸的警惕。



对视一下,是不是一寒……


内环线阿姨把“摁倒”儿子的女孩叫“外地妹”,徐阿婆管儿媳叫“外地媳妇”。


她告诉记者,就不希望儿子找外地的。


别误会,徐阿婆没什么钱,所以她也不歧视穷……


但“外地”这词,比穷还可怕——


就不希望儿子找一个外地的媳妇

人家说婚姻自由

我的意思是再穷也要上海人



所以她家的矛盾,和一般婆媳矛盾还不一样。


就因为这个,儿媳不去看生病的婆婆,婆婆也不愿住小辈的家。


两人一见面就掐架,婆婆一不顺心,就开启地图炮模式:


你这种外地人不要脸




这个外地媳妇,有没有求着婆婆的地方呢?


……不争气地,她确实有。


自身条件应该不佳,来沪10年总算熬到了符合入户的政策,儿子、公公都说该给她报户口。


按道理,报户口嘛,也是方便一家人生活。但婆婆,就是死活不同意。


她(婆婆)不想给她报

既然户口簿在你那里

你不肯拿出来



徐阿婆不肯让儿子娶外地人,更不愿意让外地人“占她便宜”成为上海人。


上海人对她而言,已经不是一个户口本,而成了一种血统


可能在很多老阿姨眼里,徐阿婆的警惕心,启动得还是太迟了……


最好的警惕,就要发生在“摁倒”之前!


宫斗剧中,经常看到妃子被太后怀疑,怀的不是龙种。


一位外地媳妇小何,也受了这种怀疑。


怀孕后,小何高兴地拿验孕棒给婆婆看。谁知婆婆不信:


这也可以造假的



儿子和儿媳又专门去医院做孕检。


谁知道,婆婆还不信:


孩子是不是他的都不知道




在这些婆婆眼里,外来媳妇,自带欺骗属性。


因为她们接近上海这个“利益中心”,肯定有目的、有心机。


就觉得你是外来妹

可能要个户口

贪你套房子 贪你点钱




这种警惕,表现出来的是方方面面的歧视


来自江西的85后媳妇,在教育孩子上跟婆婆产生了分歧。


本来只是小事,却被婆婆上升为没教养、没层次:


你不要用你们南昌话跟我讲话

我听了头痛

像你这样没有教养的人

没有层次的人

不配跟我讲话




但这些阿婆真的有教养、有层次嘛?


不,他们隔不了几分钟,就会暴露各种不体面


前面生病的徐阿婆,因为老伴站儿媳一边,她能马上拔地而起,指着老伴的鼻子,扬言要打死他。



节目中的一位东北媳妇,控诉婆婆不让她吃饭,拉起她的头发就打。



还有一对夫妻,外地亲戚到家里串门,推开门发现婆婆坐在家里,张嘴就骂:


哪个赤佬又进来了

这房子是我们的



这些节目里的小辈呢?行为处事一样没层次


一位本地老公,吵架时竟然理直气壮喊出“二手货”。



是吧,和内环老阿姨说的“新的”,没啥区别。


也不必多损他们了,因为他们过的日子也不咋地,有一种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味道。


而且,他们只是歧视的甲方吗?


不。要知道,即使身处上海,就离不开歧视。


老上海口中,上海可是有“上只角”与“下只角”的;


来源:上海沃画报


当年,如果一个住在“上只角”的小姑娘,跟“下只角”的小伙谈恋爱,她的父母也慌。


如今的上海,各区间也有互相瞧不起的。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很抱歉。


不管内环老阿姨优越感多好,《新老娘舅》里的老阿婆们警惕性多强。


你们应该已经是本地歧视链的下端了。


从行为、思维方式的落伍也看得出,他们只能代表“一部分上海人”。


哪一部分?


一些逐渐失去竞争力的,城市老居民。


不仅上海,其他中国大城市也不乏这种老居民。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教育程度不高带来的意识狭隘,社会竞争力不足带来的焦虑,以及逐年下降的优越感


电影《十二公民》中就有这么一位——老北京,仅靠收房租就能衣食无忧。


开口闭口,每句话都在骂进京的河南人。


“北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乱的?不就是这帮河南人进来以后吗?”


一直趾高气扬以本地人自居的他,却不经意间道出真相:


住我们那屋的那几个河南小姑娘,都对我好着呢

可要是没有他们,我儿子不就能考上大学了吗



一急,就暴露出了一种即将失势、丧失各类资源优势的预感与隐忧。


这么来说,阿婆们的警惕,倒也不是没道理哦——


新人来了,老人被挤走了。


但她们真的拦得住吗?


那些由外地人演变来的,“新北京人”“新上海人”的冲击?


西城的金融白领沉浸在年终奖的亢奋中;海淀的码农们敲完一串代码,看着奶茶的照片,幻想自己成为下一个刘强东;朝阳的传媒精英签完一个大单,站在CBD落地窗前展望人生……

——《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


新上海人,浦东密集度最高,办公大楼里最多。到浦东,尤其是陆家嘴,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有点像美国土著红种人。

——《新民晚报》


不管情缘与否,客观事实是——


无论上海、北京还是什么大城市,未来不会掌握在那些坐拥零星小资产的“老阿姨们”手里。


所以说到地域歧视,我们真的要介意吗?


不管介意与否,它都不会消失,因为老化的思维模式很难被教育。


它的根源是狭隘与反智,往往来自弱势群体。


而人类有一种歧视,比“本地人歧视外地人”更客观,更无法改变。


叫做,来自新新人类的漠视。


大城市的发展,总依赖于不断涌入的新人类。


他们能来大城市,靠的就是各种优势:智力、体力,更强势的竞争力,他们怎么可能问你老阿婆要身份、要机会。


在北京上海扎根的新新人类,10年20年前来的时候,一样没房没车。但他们逐渐增长的,单论薪资都快过老阿婆几十上百倍。


现在老阿婆手里的老房子值钱,可以后的资产计算,又不知道会以什么为准。


老阿婆不知道,新新人类会知道。


城市发展的铁律,就是依赖新的一代代奋斗者,不管他来自哪里。


所有高层写字楼、高大上的商场、现代化配套,都围绕他们搭建。


所有新潮娱乐设施,全球化的消费习惯,也都是他们在享用。


老阿婆的老思想老观念,迟早会随着老居民楼一起,消失在进化的废墟中。


——在新新人类的漠视之下。


其实在老阿姨这条微博里,最让Sir瞧不上的,是她儿子。


老阿姨的措辞固然可笑,但儿子的反应才真可悲。


信中有一句提到,“儿子默不作声,估计也有点后悔。”


Sir忍不住想问,你是后悔睡了,还是后悔爱了,还是后悔没听妈妈的话?


连爱都没种,这辈子做什么能有种。


青年时代最可悲的,就是连爱情都被绑架。


是连人生的选择与判断,都基于过时的、落伍的、狭隘的三观。


Sir不担心他会不会给外地人养老。


Sir只担心他这辈子,走不出“老阿姨”那间内环线三居室。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爱奇艺上有


编辑助理:卡卡西式角色扮演、伍迪爱伦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