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关桥,毕节的城市地标

李新春 云上毕节 2020-08-25


儿时,在毕节炎热的夏季,晚饭后休闲的时光,外出闲游纳凉,总是一种习惯。那时,手握凉扇的祖母,总会牵着我们的小手,带着我们兄弟几人,从解放路县革委对门的易家龙门小屋,顺着从二小、百花影院到南关桥的街道,漫不经心的闲游消暑,拂去夏夜无序的烦闷情绪,沿路有事没事地与邻居熟人答讪着,任由那贫瘠而知足的小百姓日子,在时光的河水里流逝。平淡又安静的童年时光,就这样悄悄地龟缩成了岁月的往事。



时光来到2017年的盛夏,烦闷得有些愁怅的自己,徒步来到南关桥头,站在城市地标性的桥上,抚摸着它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若有所思地倚靠着有些年岁的梧桐树,朝河的上游方向眺望,倒天河上那翻板坝溅起的水花和步行天桥行色匆忙的陌生人流,总让往事如烟的岁月记忆掠过心际,仿佛不变的依旧是风雨老桥,而变化了的则是桥上那些陌生的行人和穿流不息的车辆。偶尔,看到一二个儿时熟悉的背影,就会触动一下自己那根怀旧而脆弱的神经,点亮时光沉淀且尘封的记忆。


南关桥夜景


那时的毕节人,常年吃“包谷饭,酸菜豆汤,祖孙世代,粗茶淡饭”,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艰难生活。毕节山城很小,只有8条街道,有老字号名称的路段20余个,其中,南关桥至人民剧场这段叫砂石路的道路,全长仅200多米,是毕节城区最短的一条路。整座南关桥由青石琢成方块砌拱而成,桥墩顺水的两端是菱形,两个桥拱均为圆拱,便于分水减缓水压的阻力。整个桥建筑结构坚固耐用,桥上可跑汽车、自行车、马车和人力车,成为连接毕节城区大横街、清毕路、威宁路、松山路的交通要道。




据考证,位于砂石路上的南关桥属毕节城区闹市中心的重要桥梁。它始建于雍正年间,为双孔石拱桥,古名叫通津桥。民国时期及以前,桥两侧建有房舍,既可居住,又可营业,故有“过桥不见桥”的说法。解放后,1958年两侧房舍被拆除,用木担搭于桥墩,用木方铺就成为人行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童年时,南关桥就是毕节市民的一个共公休闲场所和最热闹繁华的地段。它东靠税务局、五金公司,南邻电影院、邮政局,桥的两侧均有商业旺铺,从清晨到夜晚,总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不时有解放牌汽车、东风拖拉机、马车、人力木板车及自行车等各种交通工具,混杂于人群之中从桥上缓慢驶过,在身后扬起一陈弥漫的尘埃,仿佛人们也不顾及,高音喇叭鸣起也是那样悦耳,就连下雨天,车轮下溅起的污泥,路人也无暇顾及,我们小孩子还会追着车子奔跑一阵,遇上空的马拉车,还会跨着书包玩皮地爬上去,减轻一段放学回家的路程,赶车的马哥头手拿一长竹鞭子,坐在坐车板上,也不在意,任由我们翻爬,不过,翻爬小孩太多时,马哥头也会恶作剧地把鞭子往空中一甩,发出清脆的响声,嘴里一声“呷”的吆喝声,让马儿奋蹄跑起把我们甩掉,急促地消失在桥头转弯的路口,在身后留下一串悦耳的马铃声。





南关桥旧貌 



南关桥的人行道上,常常站满着男男女女的中青年人,东一堆西一伙地围站在一起,不时传来一阵阵爽朗笑声。那时,我们太小还很懵懂,却常听到一些单身的青年人相约而说:“走!到南关桥上耍马仔去。”后来懂事一些后,方才知道这是毕节的一句老土话,就是去外面兜姑娘,当马路求爱者的意思。不过,有时还真的会碰上用山歌谈情说爱的好戏,他们多是山城周围来的一些唱山歌的歌手,现编现唱,临时发挥,随口就来。曾有朋友捡得并记住这样一段山歌对唱,男的唱到:“南关桥上好男多,妹妹留心撮一撮,嫁得俊男回家转,金童玉女满堂阁。”歌声一停,四周人群便摇头晃脑开怀大笑起来。笑声未停,人群中一大胆女子接口唱到;“南关桥上好男多,破衣烂衫当绫罗,小妹跟哥回家转,一男半女难养活。”那青脆响亮的嗓音,又赢得一阵阵热烈的喝彩声。


南关桥下河里的冒沙井


炒米糖开水


其实,南关桥上最热闹的日子,当属一年中最渴望的传统节日春节,除夕夜得了压岁钱的我们,就会匆匆忙忙地融入到熙熙攘攘人流,来到南关桥上放鞭炮,在这里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那时,放鞭炮没有禁区,一路走一路放,午夜的钟声敲响,逐渐散去的人们,总会让桥上留下满地的灰尘,在烟花和轰响声中除旧迎新。新年初一,吃完母亲做的毕节汤圆,买上一个玻璃做的兵兵蹦,又一路来到南关桥一带闲逛,大多数人都穿着新做的衣裳,一派新年新气象的景象,春节期间做点小卖买不受限制,小商小贩们眼盯着我们那可怜的压岁钱,不过,花上一点小钱,别人赚到一点钱,我们也收获了一份好心情。春节初三过后,走街串户拜年结束,年味渐淡,可闹元霄在南关桥上的舞龙舞狮表演,又会再次让当年的节日凭添起几分的喜气,丰满起自己贫瘠而快乐的童年回忆。


老毕节全景


南关桥是昔日老毕节的城市中心和地标,也是那时毕节人饭后茶余,散步纳凉必去的好地方,更是小商小贩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的一个理想场所。以南关桥为中心,在砂石路有人民剧场,在威宁路有毕节电影院,在松山路有百花影院,老夫老妻或恋爱的小青年,总会结伴看上一场电影,然后,很满足的散步返回小小的家,顺便买上几支六六粉和踞木粉做成的蚊烟香,带回家里薰蚊虫,吃着盐癸花躺在凉椅上,手摇扇子,迷迷糊糊中就这样安闲地送去了一天的光阴。



到八十年代后期,已步入青春期恋爱季节的我们,去南关桥上散步,依偎着桥上的栏杆和梧桐树偷偷絮语,就算我们最浪漫的记忆了。恋爱到热恋阶段,热闹的南关桥就该告别了。男女相依相偎,沿河堤上游而行,躲在一个避静的角落悄悄谋划着婚期,戏说着“只要感情在,那怕吃酸菜″的誓言,人生便开启了另一个季节。如今,毕节人晚上最热闹的场所,已转移到公园桥一带,我偶尔去公园桥步行街散步,举目一看,周围全是少男少女的身影,自己与老伴已变成另类,颇有几分不合谐且格格不入的感觉。个别同龄人,还会投来异样的目光,以为我们是在搞什么黄昏恋似的,而年轻人们则根本不把我们这些霜雪染鬓的老人放在眼里,只顾如痴如醉地手换着手,书写着只属于他们的最浪漫的季节人生。



改革开放后,城镇化发展后的毕节老城,早已成为车水马龙的另一番光景。童年毕节最热闹的南关桥丁字路囗,昔日人们休闲聚集的地方,已转移到人民公园休闲步行街路段。今天的年青人,在这里游玩、休闲、消暑和品小吃,更加变得丰盛和有人气。然后,作为进入怀旧时光的老毕节人,我不知为何?总时常怀念起年轻时的那些美丽时光,特别会想起求学时,晚上在毕节一中补习归来的途中,能喝上一碗暖心的炒米糖开水,总是那么地让人舒心,故而难以忘怀。


如今,拥挤的南关桥,早已实行了人车分流。南关桥依旧,可四周却变了模样,多了过街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则少了叮咚作响的铁匠街和人民剧场,昔日的小商小贩也龟缩进岁月尘封的记忆里,故人已远去,年少的我们已步入知天命的年纪,如南关桥头垂暮中的梧桐树,在秋天里撒落着一地的枯黄,任河风把沉睡的往事不倦的扬起。


那天离开南关桥,我专门绕道而行,走过记忆中的"桂花桥上桥上桥,转过弯弯是瓦窑″的路段,不觉,有一些悲悯之情涌上心头,如烟的往事已随风散去,我那褪色的人生,就像如今的南关桥一样不再热闹,只有一圈一圈无法掩饰的年轮,让南关桥头的梧桐树显示得有些风雨沧桑的韵味,在时光荏苒的风中,见证着家乡毕节几十年来的进步、变迁与发展,只有南关桥下的河水还是那么执着,还在昼夜不停地向东流淌着,不时激荡起一串涟漪,美丽着每一个人的生命、人生与记忆。


 

文/李新春  图/网络

编辑:吴春妹

编审:秦   恒

监制:王应军

大家都在看

NEWS


农业户口将取消 , 赶紧告诉农村亲友,有四件事一定要尽早去办 !


感动!87岁的他为92岁的她唱歌!毕节这对老人让我又相信了爱情


注意 | 2018年国考时间定了!你准备好了吗?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