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毕节故事 | 刘仲元:闪耀在毕节文化星空的剪纸艺术

李新春 云上毕节 2020-08-24


从萌生撰写老毕节故事之伊始,我仿佛就被一个情趣牵引着,时不时就会想起一个远去的背影。他那独特的黔西北剪纸艺术,总时刻叩击着我的心灵,让自己多次提起笔来,欲想写一写他的故事。


        


他不是别人,就是原毕节师范退休美术教师刘仲元。先生虽然故去多年,可他那唯美且充满黔西北民族风韵的黑白剪纸艺术,仍然鲜活在许多人的记忆里,宛如先生并没有走远似的,可以这样说,先生因剪纸艺术,仍然是一颗悬停在毕节文艺星空上的耀眼星辰,在毕节的时光记忆里,可谓留下了一道浓墨重彩的划痕。


        


刘仲元不是我的美术老师,却是我敬重的一位长辈,因为,他的几位子女,都是我儿时的玩伴及好友,那时他们家在毕节二小里,我们家在斜对面建筑二社里的易家龙门,放学后常在毕节二小的操场里玩。不过,我有许多当年就读毕节师范的朋友,都是先生的学生,接受过先生的教诲,从大家的言词表述中,我分明感受到,大家对老师的尊重和仰视之情,非常赞赏先生在美术方面的造诣。

        

刘仲元先生酷爱艺术,早年曾研习过版画、年画、西画、水彩画、木刻画,同时还喜爱舞蹈和音乐,但都无大的建树,仿佛坠入峡谷,自己总觉与艺术若即若离。


        


艺术是需要感觉的,在一次写生采风创作中,先生的视野豁然开朗,心中郁结多年的结被解开了,那年他已55岁。返家的路上,一个画面始终萦绕他的思绪。那个背着木桶向先生走来的苗家姑娘,身着浓郁的民族裙妆,体态轻盈,在河边洗浴,金色的晚霞,把宁静的村庄和眼前的一幕映衬得格外美丽。

        

当她解开如瀑的长发,在寂静的河边梳洗时,先生猛然间,仿佛找到了创作的灵感,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席卷而来。


        


回到家中创作室,先生丟掉手中的画笔,找出了刻刀刻板,经过构思,创作出了那幅有名的栩栩如生的刻纸画《长发妹》。此幅刻纸画匠心独运,将现代、传统及民族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其意境是一位身材窈窕的裸女,双手轻抚丰腴的大腿,侧脆在一株花旁,瀑布似的长发一泻而下,如纱如幔,掩隐着少女青春的萌动。胸脯高挺,勃发着朝气,光洁脸上的大眼睛,目视着那株小花,让整幅画呈现出了一种忘我的意境。


        


凭借这幅唯美的剪纸艺术作品,先生在1995年日本东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作品展览中,摘取了“国际银奖”。经过十多年的艰辛采风和创作,先生倾情创作了3000幅反映黔西北各民族习俗风情的刻纸画,并于1996年2月先生62岁时,在毕节成功举办了“黔西北民族风情刻纸画展”,至此,先生让这个来自民间的艺术,走出了多表现节庆、喜庆的“下里巴人”的窘境,登上了大雅之堂,为宣传黔西北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之,如《蝴蝶》、《火把节》、《苗族铃铛舞》等作品,在全国的一些活动中获奖和被收藏,更加彰显了黔西北独特的人文风情。


        


先生不幸病逝后,偶而还能听到一些搞艺术的人和他师范的学生,追忆起先生的许多往事,说起他的剪纸艺术总会赞不绝口。先生的刻纸画,以黔西北民族风情为元素,以刻纸技术为手法,其艺术作品集中展现了毕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可分为传统风情、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及人体剪纸等几个系列。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说,刘仲元先生用他的黑白艺术,揭开了黔西北民族风情的神密面纱,给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毕节多元文化的窗户。可惜先生有一个遗憾,没能在生前把自己的作品汇编成册,传于后世。今天,我还能看到先生的作品,主要是从自己收藏的一些当地报刊上,当年选用先生剪纸画作题花的一些留存了。


编辑 / 任佳丽   编审 / 吴春妹 / 秦   恒 

----------------------------

 爆料/广告/ 合作 

请添加 

小编微信 qsmy8886



-----------------推荐阅读----------------

老毕节故事 | 天河马车悠扬着古典而浪漫的气息远去

老毕节故事 | 鸡鸣三省纪念碑落成史话

老毕节故事 | 毕节老城"猫猫城蛙战″之记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