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毕节故事 | “野猫洞”由阴森到繁华之蜕变

李新春 云上毕节 2020-08-24


从我家居住的关门山隧道靠近洪南路宏蓝商住楼的路边站台,乘坐11路公交车,来到这条公交车线路的终点站“腾龙桥”,是我多次前往“同心步行街",乘坐次数最多的一条公交线路。



 每次来到这片新城区及沿河景观位置,无论是去同心博物馆参观,还是去同心步行街游玩,或者是去市委党校礼堂采访,路途上总会看见沿河的“同心公园”正在不断的改造和建设,加之碧阳国际和兰乔圣菲等楼盘的开发建设,昔日这片荒凉得有些阴森的地方,如今已因碧阳湖畔的秀美与灵气,使这片新建的城区一隅,变得繁华又聚起鼎盛的人气。


每次来到这里,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里曾经有一个百姓耳熟能详的地点,其名字怪异而好记——叫野猫洞。说起野猫洞,老毕节人都有记忆,都觉得这里有点阴森恐怖,甚至有些怪异。


 这个片区开发前,可以说是毕节城郊结合部有点邪气的地方,虽说是老清毕路进出老城区的必经之地,但入夜后就有些冷清得阴森,特别是夏季,包谷等植物茂盛时节,把零星的几户人家掩没进一片绿色之中,黑夜步行于此,仍觉后背心有一丝丝的凉意。



这里是昔日毕节城郊的一个麻窝之地,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一位做水果生意的村民彭庭华,在郭家湾安置小区获得安置房三套和门面一间,他仍操持老本行,用一辆电动摩托车,在小区兜售着新鲜的水果,闲谈中,他向我描述了自己对野猫洞的印象。


当人们站在原地区农机厂的高处,远眺倒天河下游靠河边的野猫洞,洞口宛如一个张着大口的猫嘴,两侧裸落的灰白石岩,则像一对猫耳,栩栩如生地把一个野猫的形象,烘托得异常的僵真,故人们便把这里称之为野猫洞。当走在清毕公路老路,若回头瞧一眼野猫洞,喀斯特地质形成的岩溶洞口,就与其它地方的山洞,没什么区别了,只不过近观两侧凸出的灰白石岩,这时就幻化成一对酷似天然石狮子的模样了。每逢雨季,洞内便有一股清泉,静静地把水注入倒天河里,发出叮咚的声响,傍晚时分,常有蝙蝠在洞内岩壁上翩飞。



从洞口处向洞内探望,洞内足可容10桌人一起用餐,顶上有一个小天井,光线照射进洞内,不时有泥沙滑落的声音,打破洞内的阴森,惊飞一群蝙蝠。小时候,大人们戏弄我们小孩子,说蝙蝠是耗子偷吃盐巴后,才变成这般丑陋模样的,仿佛告诫我们,乱偷东西吃,一定会受到相应之惩戒,那时我们从没怀疑这是一种质变。


如今,来到这个繁华路段,郭家湾高架桥横跨在倒天河上,同心博物馆已把昔日的一些岁月留痕彻底抹去,大桥上下形成的交叉路,早已是行人匆匆,车水马龙。


若凭记忆复原昔日这个地段的历史原貌,还真要费一番脑筋,才能遐想起那些消失了的地方和企业,以及野猫洞所在的位置,新的道路、新的楼房、新的沿河景观,早已把郭家湾农场、地区酒厂、毕节制革厂、毕节羊毛衫厂、毕节食品厂、大树林加油站、毕节冷冻厂等企业和一些老式民居,彻底地从人们的视线中给抺去了,借助毕节民族中学、毕节市委党校、毕节干休所等尚存的老地点,还有沿河步道绿化带上残留的几块假山,总算让我判断出自己曾经居住过的楼房的位置,而野猫洞则位于今日同心公园靠近碧阳派出所临河的地方,已被公园一个景点给代替。



漫步在今日郭家湾高架桥的沿河四周,这里俨然已成为毕节新城区的一个交通枢纽,除形成滨河路、公务员小区、郭家湾安置小区等住宅群外,同心阁、同心博物馆、郭家湾高架桥、碧阳湖、同心公园、同心步行街、毕节三医、腾龙桥、沿河休闲步道等城市景观及建筑,已成为了新的城市地标;


(张忠应 摄)


入夜后美化亮化工程放射出的奇幻灯光秀,也让我这位土生土长的老毕节人,萌生了一种“把故乡当他乡"的错觉,颇有几分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涤荡起一丝既亲切又欣慰之情绪。



 野猫洞作为一个地域俗名,从人们的记忆中走失,折射出的是一种社会和时代进步的必然,当现代的人们用新的地域名词取代旧的地域名词后,留给昨日和今日毕节人的乡愁记忆,自然已是不同形式"托物抒情"的载体,相同的却是大家永恒的浓浓的故乡之情。




编辑 / 吴春妹   编审 / 吴春妹 秦   恒 


-----------------推荐阅读----------------

危险!毕节这群学生在拱桥上“滑滑梯”,吓死宝宝了

长脸了!这项省级比赛,这几个内容毕节人包揽了第一

赞!毕节学子复旦博士毕业后放弃海外名校博士后,毅然回乡当医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