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息尚在、奉献不忘,毕节84岁党员退休22年仍发挥余热

云上毕节 2022-03-30

讲述

毕节8名道德模范候选人的事迹


今天

和云妹子一起

来了解这位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郑显才



大方县莲花塘党支部书记郑显才退休22年来,始终把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保持党员干部的纯净性作为目标,继续发挥余热,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头发雪白,但身体硬朗,热情爽朗,有一种与84岁高龄不相符的精悍。已经是耄耋之龄的他,有着一颗大爱之心,时刻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就要一辈子为党旗增辉”的人生信条。


心中有党:为共产主义社会建设奋斗坚持到底 


1934年7月,炎热的夏天。一个名叫“郑显才”的男孩出生在绿塘公社一个贫困家庭,名字里就透出一股子隽秀儒雅的门庭气息。小时候的他非常机灵、同时也非常胆大和勤奋,他的机灵、胆大和勤奋甚至伴随他一直走到今天。 


1950年秋天,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发动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已是当时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鉴于此,年仅16岁的他因表现出众被区中队领导指认为大队儿童团团长,随后又推选为青年委员会民兵、民兵队长。郑显才回忆说:“那个时候的土匪太多了,区组织委员徐宝玉就是在带我们去纳雍县野鸡隆捉拿土匪蒋洪开时牺牲的。” 


土改前夕,也就是1951年秋天,郑显才被选到区里面参加土改卫生工作队学习。学习结束后,郑显才便回到绿塘公社参加土改工作。“土改工作真的苦,但当时我们年轻,晚上不睡觉,白天照样的不会累。”郑显才说:“那时候人才非常欠缺,农村多数是不赞成参加的,而我的理解和他们不太一样,既然是组织的意思,那么组织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1952年7月,第三期(最后一期)土改工作结束以后,为了维护社会安定,郑显才便积极参加到“减租退押、震压反革命”的队伍中来。1953年7月1日,郑显才通过努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郑显才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期间,他通过学习和实践,革命觉悟得到大幅度提高。 


因工作能力强、热情高、思路好,并村建乡后,1954年郑显才被组织安排到猫场新寨参加普选。这一年,他被普选为区青年干部,分管财粮和统计工作,具体负责征收农业税和购急粮。经过三年的努力,郑显才从一名青年干部成长为“公正无私”的公安干部。 


心中有责:把到百姓需要的地方作为人生追求 


“这么大年纪了,党性和责任心居然还这么强,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楷模呀!”这是2017年市委组织部来大方调研“两学一做”教育时对郑显才的评价。 

  

究竟他有“多强”,用原大方县委组织部长董才芝的话来说就是:郑显才同志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的确如此,和记者交谈过程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地道的农村人,既然端了共产党的饭碗,做任何事情就虽然不求有功,但是一定要对得起党组织,对得起人民群众。” 


郑显才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中央发出大炼钢铁的号召后,贵州和全国一样高举总路线、大跃进的旗帜,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此时的郑显才,除了担任猫场公社的书记外,还成为干柴团的团长。“我当时统带四个营,3000把斧头和3000个劳动力负责100座钢炉的所有燃料。”郑显才说:“当时整个杨家大箐,我用1年半时间就把它砍平了。” 


60年代的绿塘公社,不仅没有路和电,而且连老百姓吃饭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郑显才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到县委组织部请缨,请求组织让他回绿塘公社工作。郑显才的想法被组织部长董才芝知道后,给他的答复是:你现在的地方,不管是环境还是条件都要强几十倍,而且回去也必须当书记,何不选择留在现在的地方工作呢? 


面对这一答复,郑显才便直接找主要领导汇报:“给书记当也好,不给书记当也罢,即便是当一般干部我都要回老家工作。领导问我为什么,我说绿塘太贫困落后了,那里的老百姓太吃苦得很,只要能够回去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我当老百姓都可以。”无奈之下,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绿塘的书记。 


心中有民:时刻朝着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前进 


郑显才到绿塘任书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路从鼎新修接岔河,由他亲自担任指挥长。“修路的时候,我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就在‘箐脚’睡觉,根本没有时间回家,当时真的累得喘不过气来。”郑显才说:“路才刚修结束,我又带着老百姓修电站、搞林场。” 


掐指一算,转眼郑显才在绿塘工作已达17个年头。1977年4月,郑显才被组织安排到双山当区委副书记。当时,区里面正在修双山至素合的公路,郑显才上任后就兼任指挥长,具体负责项目全部工作。“每天清晨,我必须亲自全线检查指挥放一排炮才开工;中午,借休息的时间再指挥放一排炮为下午备料。每天至少来回4次以上,每次走五六公里,还有临时处理工地问题。”郑显才说,这就是我的工作。


1986年10月,郑显才又被组织安排来大方负责修城关自来水工程。“当时我完全可以将工程发包出去,平时就监督、指挥,结束时验收就可以了。但那样会有管理等占总投资11%—12%的费用间接落在中间环节人的手里,这笔钱对于大方这个贫困县来说,还是非常令人心痛的。”为了将这笔“中间费用”全部用在工程上,郑显才决定亲自组织农民施工。从火焰山打隧道到九层衙水库,郑显才用了4年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把自来水疏通到县城的每家每户。期间,他被认命为大方县城乡环境保护局局长。回忆起那段岁月,他欣慰地告诉笔者:辛苦是少不了的,但每当看着大家都用上自来水后,心里面总是美滋滋的。 


“自来水工程结束后,我就去找当时的县委书记禄智明汇报,说我要准备退休了。他听后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郑显才,他说你不叫郑显才,你还要再完成一个任务才叫郑显才。”郑显才补充说:“随后我又接手修西大街,在这里又搞了4年。” 


心中有戒:保持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和道德风范 


1994年,郑显才名正言顺地退休了,组织赠给他一块“铺路石”的纪念匾。按常规,像郑显才这样的老干部,已经为党的事业付出了所有青春和心血,退休后应该是游山玩水、坐享清福才合情合理,而郑显才的选择却出乎大家的想象。 

  


退休以后,虽然不能够为国家做出惊天动地的贡献,但也不要给党添加负担。所以,我退休就来莲花塘党支部,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尽点微薄之力。”郑显才说,生理虽落、心理如常;余热虽少、天天在忙;头发虽白、丹心闪亮;一息尚在、奉献不忘。 


90多岁高龄的张廷英前辈,虽然已经和郑显才交往了几十年,但每当提起“郑显才”这三个字,他总是打心底佩服得五体投地:“郑显才是我们党的好同志,他不管做什么都非常讲原则。他参加工作时间长,并长期都在做与工程有关的事情,但从来没有人对郑显才的作风产生过怀疑。” 


这就是“口碑”,郑显才时刻以他的人格魅力征服和感染着身边的人。听说绿塘乡丰产一村要修建广场,他个人出资1万元,这是他近3个月的工资,并动员自己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共捐资4万元用于小广场的修建。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立即发动支部募捐1.1万余元送往灾区。逢年过节,他发动支部出资慰问困难群众。“之前我得经神病,因为家里没有钱一直未去医院看,后来是郑爷爷给了我1000块钱才去医院的,我的命如果不是他早就结束了!”大方县兴隆乡石板村村民张永梅满眼含泪地说。


2015年,郑显才发动莲花塘党支部的成员出资出力,在大方县的最高峰龙昌坪种植树苗1万株,他说,以后每年都要种,不仅如此,他还出资15万元修缮了丰产一村石拱桥,架起了沟通河两岸的民生桥;为使丰产一村山更绿,水更清,郑显才又购买1万余株杉树苗栽种在丰产一村;知晓丰产一村存在村民取水用水难的问题后,郑显才老人慷慨解囊,用于修缮丰产一村的供水设备,解决了丰产一村200余户村民的饮水问题;2017年他又赠送了3000株青杠树苗栽种在巍峨耸立的大方县最高峰龙昌坪上。“我是我们支部最年轻的,今年都84岁了,最大的是98岁,感觉大家都进入耄耋之年了。为此,我们专门选择在大方县的最高峰龙昌坪,种了1万多株红色青杠和白水青杠。” 郑显才红着眼说:“红色青杠象征红色政权,白水青杠代表我们支部老同志们一生执政清廉。” 


郑显才老人谨记党的教诲,没有忘记党的恩情,以身作则,教导子女要继续为绿塘乡的发展做贡献。郑显才的女儿郑世敏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先后为绿塘乡贫困户进行了种养殖培训,并无偿为丰产一村最偏远的大坪子组修建了到村委的通组路。因郑显才老人及其子女对绿塘乡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绿塘乡党委聘请郑显才和郑世敏担任绿塘乡丰产一村荣誉村主任。


2017年6月,郑显才荣获大方县第三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点击阅读原文,给邹玉(助人为乐)点赞投票!


监制:王应军

编审:秦恒  编辑:任佳丽


更多新闻


爆料-广告-合作

请添加小编微信【qsmy888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