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毕节故事:记忆中的节庆小吃及其他

文/李新春 云上毕节 2022-03-30

去年春节前夕,去赫章出差,看见市场上赴集的人很多,我就和毕节日报社的吴雄结伴,游历了一下赫章县城节前的市场。原本只是闲逛,仅想感受一下渐次浓烈的节日气氛,突然眼前一亮,一种赫章独有的地方特色小吃,诱惑了我的好奇,它是一种鸟状的米制食品,除了唯妙唯俏的鸟型惹人喜爱外,铺垫的松针叶更让人新奇,于是,我寻问了从事这项营生的女人,她热情地告知我们,它叫雀雀粑,这种小吃在赫章已有一些年代了,是用饭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揉制而成,用松针叶,一方面是为了增加粑耙的香呋,另一方面是防止粑粑之间的粘连。




当时,走在赫章的集市上,感受逼近的年味时,我就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儿时,毕节每年正月初一热闹的年集。



确切地说,在毕节是没有赶庙会一说的,故而,就权当叫赶年集好了,它比平时的赶集要闹热许多,小时候按惯例,农历新年第一天,即正月初一,母亲就会早早的起床,给我们包毕节汤圆和做母亲从黔东南老家带来的小吃“牛打滚”,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吃过母亲准备好的汤圆和牛打滚,怀揣昨天吃年饭后,奶奶和父母发的压岁钱,我们就会穿上母亲一年一度给我们缝制的新衣,三三俩俩相约一起,去毕节小小的城区逛街——赶年集,融入人头攒动之中,年的味道就倍加浓烈起来,仿佛也是我们童年最开心的事情了。




记得那时,在毕节年集上,吃的玩的,还真是丰富多彩,许多人也借过年,施展自己的手艺,找一点小钱,因为,平时不敢,碰到喊街的人,即四管会的人,就会被扣为投机倒把,被没收而血本无归,过年这几天,到也例外,也不是法外开恩,我猜,可能是他们也要放假过节。



正月初一,是毕节年集最热闹的一天,这种热闹可持续到大年十五,在毕节人的习惯里,只有过完大年十五,年味才能真正的消褪而去,所以,至今我们的同辈人,还依然感叹,还是小时候过年有味道。说到毕节的节庆小吃,现在许多都消逝了,如碗耳糕、印合粑、洗沙饼、吹糖人、卤牛杂碎、麻糖、火草耙、泡泡糖等,不过,像米豆腐(现在称凉糕)、豆浆油条、苦荞粑、姜粑、臭豆腐、盐癸花、糍粑等,现在依然还经常可以吃到。



在毕节年集上,还有许多从事各种小手艺经营的人,除了卖黄历、窗花剪纸、年画和写春联的人外,还有刻章、修钟表、修油纸伞、编箩筐、卖烟斗、卖跌打损伤膏药、算八字、倒卖粮票、摆小人书、摸肚子、镌牙齿、理头发等的各种市井景象,当然还有吆喝着卖糖水、祖传秘方、餐用刀具、蒸板、蒸笼等人们,最能给毕节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当属炒米糖开水和双井寺凉水的吆喝声了,如今,这些远去的吆喝声,仿佛已经成为了毕节一二代人,浓浓的乡愁记忆了。




那时,我们家住县革委对面的易家龙门,从一街解放路出发,沿着水沟边,走过今天的松山路,来到南关桥,赶年集的人们早已熙熙攘攘,到处都是抚老携幼的一家人,仿佛全城的人都涌向了街上,当然,还有许多是从城郊赶来凑热闹的人们,于是,在毕节最热闹的新街、大小横街和威宁街,人声鼎沸,到处是叫卖声和吆喝声,我们一般都只买一个乒乓蹦和汽球,一边逛街,一边玩耍,只图热闹,根本不敢买那些丰富的小吃和玩具,最会攒钱的是我哥,凑上去亲戚家拜年得的赏钱,我哥攒的钱,一般都够开学时交学费了,那时,一个学期的学费也就几元钱,所以,大哥总讨母亲欢喜,说长大后能持家。而我,从小就好玩,奶奶便调侃我说,乒乓蹦、乒乓蹦,跨出门槛就吹通。




随着毕节建筑一二公司组成的舞龙舞狮队伍,在大年十五完成最后一波表演,在绽放的铁水火花中烧毁,毕节浓浓的年味就算真正的结束了,静下心来,我们便赶写寒假作业,在过年的余味中,悻悻然开始新学期的准备了,不过,童年那浓浓的年味,便永远定格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了。





监制:王应军

编审:秦恒  编辑:吴春妹

更多新闻


爆料-广告-合作

请添加小编微信【qsmy888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