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节在《古文观止》里面被提到的这个地方,迎来一批重要客人!

云上毕节 2022-03-30

地处黔西县素朴镇西北部的灵博山是一个“有仙则名”的地方。这个“仙”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灵博山与王阳明的渊源,皆因灵博山上修建的象祠和王阳明先生所作的《象祠记》。因王阳明先生的生花妙笔而入选《古文观止》的千古名篇《象祠记》,其开篇直叙“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黔西县灵博山上修建的象祠


8月28日,“问道向黔——重走阳明悟道之路”主题采访活动在黔西县素朴镇灵博山象祠景区举行,本次活动是第三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众多专家学者、中央及省内主要新闻媒体代表齐聚黔西,重走阳明悟道之路,深入挖掘阳明心学,发现贵州文化先贤、黔中王学的文化脉络和遗迹 。

▲有关领导陪同专家、学者参观象祠

▲专访国家新闻出版署原副署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 梁衡

▲专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贵州省哲学学会会长、教授  徐圻

▲贵阳学院教授、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院长  陆永胜重温王阳明与安宣慰(安贵荣)互致书信的故事。



龙场悟道: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龙场万山丛薄,民族杂居。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王阳明哲学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素朴中学学生为大家诵读《象祠记》

合影留恋


王阳明在贵州的踪迹,可以分为被贬入黔、谪居龙场、 龙场悟道、龙场讲学、贵阳传道、王学传播、返程任职等阶段,每个阶段都留下了王阳明的故事、思想、诗词、文章、友情。


民族文化是支撑旅游发展的不竭血脉,而古象祠这个借先贤王阳明而得以张扬的古老水西文化载体,无疑是黔西北人文景观中不可多得的宝贵元素。有理由相信,底蕴深厚的象祠文化,一定会在当代社会中发扬光大,并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媒体记者现场提问、交流心得


延伸阅读: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别号阳明,卒谥文成。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中,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王阳明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陆九渊)王(阳明)心学之集大成者,他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学说,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今贵州省修文县)作驿丞;晚年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有广泛影响。



记者:王华 王震宇 顾林荣

编辑:吴芳 

编审:李明星  郭磊

监制:叶光良

投稿邮箱(bjtvysbj@163.com)

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