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个人,13年,毕节69岁老兵做了一件大事!

云上毕节 2022-03-30



一个人,13年,种下4万多株青松树半生相守
一座山,一片林,这是69岁的退伍老兵张德意如今最“得意”的“作品”。
走进昔日荒芜的大街乡大松村窝蛋山,如今已是草木葱茏,鸟雀欢鸣。一株株碗口粗细的青松傲然挺立在山头,树下厚厚的松针叶铺成一片绵软的天然地毯。
杜鹃、映山红、蕨叶等灌木丛点缀其间,红果、野草莓如献宝般擎着一颗颗红的、白的果子在林间招摇,张德意说,林子里还有野兔、野鸡等小动物时常出没。森林的意趣、热闹,非同寻常。
张德意和他的松树林 
随着阵阵松涛,张德意拄着拐杖,开始了又一天的“巡山”。
从他出门,到树林边上,不过两三百步的距离。
张德意乐呵呵地说:“我就为了看护这片林子,才到这里修房子呢。”
说起种树的经历,张德意仍然记忆犹新。
张德意在巡护
2007年,政府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派发松树苗,鼓励并带领群众搞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时年56岁的张德意看着光秃秃的窝蛋山,也加入了造林大军。他说:“我小时候,这片山坡的树又大又密,我们时常到里面捡柴火,环境舒服得很。后来在部队我当的工程兵,修路造桥也都需要大量木料。我就想把这片荒山种起来。”
自此,张德意的种树热情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带着妻子和6岁的外孙女每天早出晚归,一直在窝蛋山种树。
他的妻子说:“最开始连续种了5、6个月吧,他去政府发苗点背树苗回来,外孙女负责分苗,我和他负责种。”
张德意“巡山”
由于路不通,张德意从发苗点背苗赶往窝蛋山要走2、3公里山路。从早忙到晚上,三人一天大约种40、50十株树。
就这样,张德意从2007年密集的种树到2010年,基本将窝蛋山的边边角角都种满了树。
张德意说:“有时候种的树遇上天气不好,都枯死了,我们又回头补种,一棵树来来回回补种了两三回是常有的事。”
张德意和他的松树林
2010年,大量种树基本告一段落后,张德意又操心起了管护问题。这一次,他干脆把家都搬到了山林边。
张德意说:“种了树不管好,种多少都是白种。正好政府给我们发了危改资金,我就把房子建到了山林边来,一出门就看得到,心里踏实。”
自此,早晚“巡山”成了张德意每天必做的“功课”。
张德意“巡山”
撵走啃树皮的羊、修理遮挡阳光的灌木,防火、防虫害,成为张德意的日常。在张德意心里,每一株树都是捧在手心里的“宝贝”。
这不,今年5月底的一天,一辆路过的拖拉机碾歪了一棵松树,把张德意心疼得不行,立即拄着拐杖,拿着锄头重新固定。6月5号,记者采访时,张德意开心地带着我们去看那棵劫后余生的松树,高兴地说:“看,活过来了,活过来了!” 
张德意扶起歪倒的松树
拳头粗的松树长得精精神神的,树下新埋的土还有翻挖的痕迹。
在张德意的耐心呵护下,松树渐渐长大,成木、成林、成森,引来了鸟儿筑巢,引来了各种野生小动物做窝。山青秀起来了,森绿的松树一眼望不到头,一阵风来,林海呼啸。
树长大了,张德意的外孙女也长成了大姑娘,回到了居住在赫章的父母身边。
张德意的妻子说:“外孙女儿每次回来,都说:外婆!外婆!我要去看看我种的松树怎么样了。一去树林,就指认这棵、那棵是她亲手种的,半天都不舍得回家。”
茂盛的山林灌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德意以一个退伍老兵脱下军装却褪不去的炽热的情怀,默默地种下一棵棵树,看护着它们茁壮成长。就像他说的那样:“活一辈子,总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
没有豪言壮语,却令人肃然起敬!





来   源:威宁融媒

编   辑:冷丽娟

编   审:秦   恒

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更多新闻链接


看完点“在看”,让更多人知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