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里杜鹃完美蜕变

云上毕节 2022-03-30

自2016年列入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录以来,百里杜鹃管理区始终秉承“全域旅游大有可为”的理念,以旅游业为突破引领多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挖掘新资源、开辟新空间、组织新线路、推出新产品,推动全域旅游全面升级。



坚持践行“两山”理论,呈现生态之美。坚持“生态化、全域化、国际化”引领,把生态作为发展全域旅游最根本的底色,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路径,立法实施《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组建森林公安、旅游工商、生态检察等机构,推行“河长制、林长制”,设立护林员、护河员、护路员等专门岗位,实现了资源保护“有地方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厚植了旅游发展的生态底色。


全覆盖推进旅游景区和村镇垃圾集中收运、无害化处理以及污水处理,修复山体50余处、修复率100%。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共同体规划建设,全域“绿色”“绿盾”两个行动和通道绿化,绿化造林、种植花草15万余亩,全区森林覆盖率68.7%,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呈现生活之美。始终坚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一目标不动摇,不忘初心,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助力全区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推行“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共建共享发展,全区71个村成立80个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利用群众入股资金、集体建设用地和财政补贴建设经营停车场27个、停车位1322个,群众以土地、资金、房屋等资源资产入股合作社抱团发展涉旅非农产业项目29个,3个村200余户群众按下“红手印”请求政府支持发展民宿等产业,主动思考和融入发展。


打造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6个,13个贫困村蝶变出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农产变商品、农舍变民宿”变出10万亩农特旅游产品基地、10273个床位和27374个餐位,452户1989名贫困群众搬进旅游城镇就业创业,2748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16493人通过旅游稳定脱贫,旅游对GDP贡献率从2016年的12.46%增长到2019年的19.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7775元增长到2019年的10538元,旅游实现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到承担脱贫攻坚时代重任转变。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呈现生产之美。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各部门为成员的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单设旅游局、组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从决策领导、行业发展、景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坚持把挖掘新资源、开辟新空间、组织新线路、推出新产品作为丰富全域旅游要素的重要抓手,强化“花区之外”、“花期之外”两个大局的统筹,不断扩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保障服务供给。


2016年以来,共普查发现旅游资源224处(其中:优良级资源41处)。成功打造了彝山花谷、跳花坡、千年紫薇园、花田酒肆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设置旅游全域图、导览图等旅游标识标牌620块,增设景点休息设施820套,建成旅游厕所54座;开通旅游直通车、客运班车,建成旅游公路400余公里、自行车绿道30余公里、停车场21个车位1.6万个;建成旅游集散中心和7个游客服务中心;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智慧旅游项目,制定3个旅游服务地方标准,实现旅游设施全域化、服务便捷化、管理智能化。


打造了研学旅游、红色旅游、深度体验游等21条新线路,培育了空中观花、VR体验、真人CS、徒步旅行等新业态;开发了温泉4处,新增乡村旅游点10处,发展民宿客栈509家、床位12136个、餐位28772个,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1万余人次;开发了5大类212种旅游商品,推出了“十大名小吃”,建设了石牛、庙脚、水口等特色商业街区;建成特色民族村寨12个、红色教育基地2个,建设避暑旅居小区17个、健身绿道100公里,推进“旅游+文化、康养、研学、避暑旅居”等业态融合发展;构建了“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各行各业围绕旅游聚合力”的发展格局,呈现出“产业全融入、部门全参与、干部全出力”的生动局面。



来   源:百里杜鹃发布

编   辑:吴   芳
编   审:邹江川
监   制:叶光良   
总监制:朱光伦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

点亮下方“赞”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