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节11篇“高考作文”公布!您看打几分!

云上毕节 2022-11-08


△上图为广告信息

昨天(6月7日)上午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结束

每年高考

作文题都备受关注

而今年的作文题是这个!



2022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
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你觉得这个题难吗?
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写呢?
云妹子邀请了
一群特殊的“毕节考生”
他们有的是教师
有的是大学生
有的是公务员
......
根据今年的贵州高考题目
写了11篇高考语文作文
一起来看看吧!



“沁芳”之术
文/徐源

作者简介:徐源,毕节市作家协会会员。


大观园中亭子匾额题名,不管众人运用何种艺术手法,其目的只有一个,达到最佳效果——以外在的物映衬内在的功利需求,达到艺术(花木映水佳境)与权术(契合元妃省亲之事)的融合统一。


元妃归宁,贾府兴师动众,不仅为此修了大观园,就连园里一个小亭子的命名,也煞费苦心。亭名“沁芳”,“沁芳”二字,“芳”字与元妃之名“元春”之“春”字,意韵相融,春天,百花芬芳,“芳”字就暗喻元妃,“沁”字有浸入、滋润之意,“沁芳”便可以理解为“芳沁”,元妃的政治地位,让贾府一大干人成为了皇亲国戚,滋养着贾府,让贾府享受不尽荣华富贵。扩而大之,这“芳”字不仅代表元妃的恩惠,更代表着皇恩浩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沁芳”之名,可谓高明!


本就回娘家看看亲人,如此寻常之事,却被贾府升华为政治事件,凌驾在了家族荣耀上。元妃归宁,贾府大费周折,说高尚一点,是礼节;说普通一点,就是讨欢心;说不好听一点,就是在拍马屁。但是,这马屁拍得有水准。


马,自古有之,马屁自古有之,拍马屁也自古有之。看看《鬼谷子》里是怎样教人拍马屁的:“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这是“飞箝”章节里的论述。有马的地方,就有马屁,有马屁就会有人去拍。拍马屁太难听,不妨雅致一些,“沁芳”——用好的东西去讨好别人,在此权把它称作“沁芳”之术吧。


生活中,有许多水准差劲的“沁芳”,常带来尴尬。一次,我到某地参加一个文学笔会,一位老师对我说,很喜欢我的《钱多之死》一诗,他说了一大堆赞美之词,可《钱多之死》不是诗,而是一篇短篇小说,我不好当面戳穿他,只好尴尬地笑了笑,又笑了笑。你想“沁芳”别人,没有贾宝玉的水准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有些“沁芳”嘛,说错了也没多大关系,人心就这样,都喜欢听好话。


可几年前四川某县的一位老哥,却没这么幸运,作为当地主要官员的他,想附庸风雅一下,以二胡艺术“沁芳”百姓,不想百姓并不买账,其在晚会上拉二胡的视频被上传网络后,一时间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柄,后来,这位老哥被免职了,也真是悲催。我的一位诗友向我说了一件事,在他们县,一位有权望的诗人出了一本诗集,这位诗人与当地主要官员关系很好,下面的一位小科长想“沁芳”一下这诗人,说,某老师,你的诗集我已经拜读了,写得很好,诗人来了兴致,便与他交流起来,可他连诗人的一句诗都没记住,说得牛头不对马嘴,后来,诗人把这事给当地主要官员说了,主要官员就借故把这小科长免职了。所以说,并不是任何人都有“沁芳”本领的,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运用不当,适得其反,老老实实做人,本分分做事,才是王道。


庸人以话语“沁芳”,你长得多帅啊、好有气质啊,搞得你心花怒放、信以为真;财主以金钱“沁芳”,酒过三杯礼过三次便有所求;美人以姿色“沁芳”,扭动一下身子,让你多看几眼。最可恶的是文人,以文章“沁芳”,写些阿谀奉承的歪诗或“豆腐块”。


“沁芳”无论低俗还是高雅,其性质都一样,这是人类劣根性——奴性的外在表现,就像动物一样,总对比自己强大的事物甘心臣服,难怪李敖说,研究人性,动物园更是好地方。


“沁芳”的本质是奴性,何为“奴”,《说文解字》篆文从又、从女,本义是奴隶。从心理学角度,奴性一种内化为自身主动性、自觉性的意识与行为,是根据个人认知力在现实中的有限理性选择或完全服从,它是暴力恐吓、利益诱惑和思想禁锢的产物。伟大的鲁讯先生在多篇小说及杂文里,对奴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时代国民性中的奴性丑陋、可悲的一面,先生痛心疾首,对世道说: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变成之后,还万分喜欢。


想想,也是这样的。我有一位朋友,对领导百般顺从、千般听话,明知一些事是违规之举,但只要是领导安排的坚决执行、只要是领导想到的坚决现实,他为领导做这些事总觉得是荣耀,做得万分喜欢。后来东窗事发,领导安然无恙,他却背了一口大黑锅,受牢狱之罪。身而为人,当有自身价值判断,不可盲目从之,如此“沁芳”,如此奴性,是社会之毒瘤。毒瘤,当以文明以刮骨疗之。


宝玉为亭子取名“沁芳”,足见其聪慧,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再高洁的人,也难摆脱奴性的胎记。有红学家批评说,神石所化的宝玉,其命运是在神性与奴性的有无中回归。我想,这是有道理的。


贾府为了“沁芳”,修了一个大观园,像贾府那样把“沁芳”做得样有格调、有品味,确实罕见。不过,当元妃去世后,贾府昔日的奢华逐渐调零,当一切走向荒凉,那一个夕阳下的“沁芳”亭,它的影子,始终留在世人的身子里。









不成
文/曾雪

作者简介:曾雪,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生。

何为“圈”?被封在门内的反复翻卷。在一个被围困的环境里,无论你怎样的翻转颠覆,始终都是被困的;跳不出圈,所见所闻就只能是圆的。只有不成为圈,我们才能不落俗套,才有不规则的人生。


“不成圈”,并非冷漠无情事不关己,也并非刻意孤立独自为伍,而是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被圈着的人,一个总是被约定俗成所困,被流言蜚语所困,被自己所困,被周围的环境所困的人,要不以自己为圈,不被别人所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见,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毕竟,只有不规则的形状才是独特且迷人的。


在《红楼梦》的片段描述里面,宝玉没有被父亲以及父亲的那一群门客所影响,没有把自己放入以父亲为中心的那一个群体里来为亭子的匾额题名,才题出了“沁芳”这一新雅的题名。这里的宝玉独立于自己的世界,安分于自己的思考,对亭子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就是一种打破传统与禁锢的行为,是一种跳出圈子的理智和清醒。当下的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这样的独立意识和不成圈的意识,需要跳出那些总是习惯被困的圈子。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题,它的问题是,按照你的想法仅移动“102”中的任何一位数字,使其结果为100。我为了考验我们班的学生,就要他们来解答这一题目,结果全班42人,只有一个人答出来,他说把“2”上移,就是10的平方,结果就为100,而这也正是我想要的答案。我问其他41个人他们的移动策略时,他们都说只想到了把数字左右移动,没有想过上下移动。


我不禁感慨,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围困自我呢?何尝不是在成圈呢?只想把数字左右移动时,就已困于一个固定的圈子了,在这个圈子里,是不会找到正确答案的,只有我们想到将数字上移或下移时,才是跳出了圈。很多时候,人生也就这样,总是被自己或他人所困,然后结一张将自己越裹越紧的网,狭隘又痛苦。所以,为何不成为一个不成圈的人呢?


活着,你只有不成圈,才能清新脱俗,才能带着你的不规则去寻找你想要的自由和与众不同的远方。不成圈的你,就像太阳和月亮,独一无二,世间仅有!



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阴
文/黎懿

作者简介:黎懿,毕节市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教师。


犹太人有句谚语:“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正所谓善借者得天下。


鱼借海葵,以保自身;鸠借鹊巢,以衍后代。大千世界中,无处不存在“借”这一行为。善借他物,成就自身,在我国历史上频频上演。


三国智囊诸葛亮,在被周瑜故意刁难的情况下,利用曹操多疑的弱点,几条草船,便借了十万只箭。让周瑜心服口服,也报住了自己的性命。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善借南风,打下了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汉高祖刘邦。因善借而得天下。《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问百官他与项羽的区别,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善于借助他人力量。铁木真当年进攻蒙古蔑乞儿部时,兵力不济,后来他联合草原雄鹰札木合,一举歼灭蔑乞儿部,等到他与札木合争雄时,又联合王罕,打败了札木合,奠定其草原霸主地位。


善借不仅成就霸业,还能造福世界。


借用蝙蝠的超声波,发明了雷达;借用苍蝇的楫翅的工作原理,制成了“振动陀螺仪”,实现了自动驾驶;借用水母、墨鱼反冲原理,让火箭升上太空;借用鱼鳍的工作原理制造了船桨;借用野猪的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动物的启发,从而给人类提供了诸多的便捷,让人类科技飞速发展。


生活中也存在善借的现象。南方园林善用借景手法,从而在有限之中见无限,以小见大,丰富了园林内容与层次,使之在形状、声音、色彩和香味上能凸显艺术创作品味、丰富画面构图因素,从而让景色更具有独特的风情与魅力;借用水力产生的电力,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写作中,不管古人作诗还是今人创作,都喜“用典”,将自己的观点通过古人的“嘴”讲出来,大大增加说理的说服力,同时又能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曹雪芹《临江仙》中有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李白《赠崔侍郎》一诗中亦有“扶摇应借力,桃李愿成阴。”不管是为己为国还是为人类,善借都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路径。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离成功就不远了!


回乡记
文/陈杰作者简介:陈杰,毕节市待业青年。


对于家乡的记忆,我是模糊的,中途父母偶尔回去过几次,都没待多久就回来了,他们忙完事情之后还记着赶回来,一是厂里领导催得紧,而是我几姊妹催得吃紧。


最近一次回来的时候是去年,他们买上通往家乡的高铁票,这相比以前坐长途卧铺坐到省城,再从省城乘坐绿皮火车来到打工的地方,高铁这我读书这里很普遍,除了高铁,我还这见到了轻轨、地铁、轮船、飞机,在沿海发达地区,这些都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我的故乡,这些可都是新鲜事物。


据说老家是前年才通高铁的,通上高铁的那个时候,父亲和同乡看到新闻之后欢呼雀跃了许久。


阔别十四载,因为高考的缘故,我返乡考试,提前一个月过来,因为其他原因,在老家待了一个星期左右,我看到了摇摇欲坠的老屋。


老屋现在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老木房,记忆中的那些木房早已推平,旧址上面垒起了崭新的小洋房,庭院中的花草树木修建得整整齐齐,这种院落在读书那里,对于我们来说是奢侈的;父母务工的那里,是沿海的一个小渔村,经济很发达,也很重视传统文化,他们不会为了修建新房而推掉老屋,老屋越老越有味道,那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你进入其中仍然能感觉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就因为老屋的事情,我和父亲争论了起来,父亲说这次回来,一是带我去考试,二则是回家推了老屋,重新修建房子,我当然很不理解父亲的行为,为什么一定要推掉老屋才能修建新房?难道不能选址新建?


父亲的意见是,现在建房需要审批,然而只能修建在原址,老屋就只能拆掉;而我当然是保留自己的意见,留下老屋,加以修缮;这可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木房,况且这房子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见证了曾祖父、祖父、爷爷等几代人的繁衍,上面精致的木雕花,以及房屋的结构工艺,并不是现在的机械所能代替的。


当然,父亲也保留了自己的意见;村里说,审批下来之后就只能重建,不能修缮,木房现在已经被列为危房。


我再也没有过多的去狡辩和争议了,因为在沿海那边,高楼很高,老房很老,有的甚至有一千多年了,现今仍然屹立不倒,还越加结实,也不是危房。


后来我再也没有去找父亲争论这事,就去村里转了一圈,变化之大,无法想象,泥泞小路不见踪影,门口的小河边建起了湿地公园,马路上的马蹄丢失了,再也找不到了,稻田上没有了稻香,是一排排大棚,里面种上了反季节蔬菜。


我在想,我们是为了变化而变化?还是为了变化而有所保留。这是我走到小时候走过的那一截古盐道上面时,坐在水泥路上唯一能想到的。



角度
文/杨轶

作者简介:杨轶,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生。


一个园亭,单看它本身,可命名为“翼然”再看它的方位,可名“泻水”,若将周边环境与时事结合,可叫“沁芳”。三个题名,也是三种看待事物的境界。


翼然”于其身


“有亭翼然临于其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传颂千年,其用词之精准,文采之精妙自不必说。但以“翼然”为名,只看此亭,这角度未免太过片面。在电视剧《山海情》中,扶贫工作刚开展时,大家只注意到贫困户的贫穷,没有结合当地的环境去思考他们为什么贫困。于是政府给他们养殖的鸡和猪无一例外全进了村民的肚子。直到最后,教授带领大家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的蘑菇后,才真正让村子脱离贫困。片面的关注某一事物本身始终局限了眼界,也局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泻水”于其位


“此亭压水而成,而水出于两峰之间”贾政建议取为“泻水”,这不仅看进了园亭,也看进了亭下的水,亭边的山。在网络上对“扫黑除恶”行动的评价中,有位网友是这样说的:“我很庆幸国家不是只看见了嚣张跋扈的个人,而是去想他们嚣张的原因。看见了他嚣张的资本,看见了他背后的势力。”


但是,这就够了吗?并不。堵不如疏,若是律法上的漏洞没有被修补,社会的大环境没有改变,仍会有许多孙小果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等待着猖獗起来的机会。


“沁芳”于其时


宝玉的“沁芳”,点出来花木相映的场景,更难得的是他结合了当时的背景——元妃省亲。


如今的中国正是机遇和与危机并存的关头,在这一环境下,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也要变得更加全面。美国要求入股华为,这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业行为,但若是结合上时代背景与国际形势,美国这一行为就变得不怀好意起来。此类事情还有很多,更有不怀好心者扰动舆论,意图控制我们的言行。在这种时候,我们更应该擦亮自己的眼睛,学会结合时代背景独立思考,以正确的角度看待世界。


看其身,观其位,再结合背景去思考。这是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该做的,在这个腾飞的关口上,我们的任何行为与抉择都会被赋予莫大的责任与期待。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时代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我们青年,也应该将最灿烂的青春献给时代。


适合即为好
文/彭丽

作者简介:彭丽,七星关区第二实验学校教师。


人至中年,方有机会以高考题写一篇作文,是不幸中的万幸,我该如何答这难人的考卷呢?引经据典,不适合我的这点学识;高谈阔论,也不适合我这张笨拙的嘴。


为难之际,我想起一件小事来。


“你为什么会娶她?”认识高明爱人的人问。高明一笑,避而不答,问者露出关切的笑容,补充:“凭你的长相、气质和能力,我总是觉得你爱人配不上你。”


面对这样的问题,高明早已不觉得新奇,因为不止一个两个人问过此类问题了,他当然知道人们的意思。当然,他更知道他为什么会娶她。或许是不想让人尴尬,高明毫不惊讶地展开笑容:“因为她适合我吧。”原本等着听答案的一群人瞬间怔住了。提问的人似乎不满意这样的解释,继续陈述:“我们觉得你应该找一个如XXX那样的人。”这回高明却有些惊讶,补充道:“她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能力最强的,可是,她应该是最适合我的那个。而XXX那种类型确实很好,但应该不适合我。”


    每一次,高明面对类似的问题,都这样回答。不知道提问的人是否满意,但是他说出这句话时,眼里分明放射出甜蜜的光芒。从他那写满岁月痕迹却依旧英俊的脸上,我看到了他内心的从容与淡定,平静与幸福。


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太多,而适合和你做夫妻的有几人?好的工作岗位有无数,你适合做几个?宽敞的道路有万千条,每条都适合你步行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白什么适合自己,应该比别人标准里的好与不好更重要吧。


近年,听过很多公开课,我们常常发现一些现象:有人懒于思考,照搬照套名家的设计,最终落入千人一面、毫无新意的大潮而平平无奇;有人善于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看似花枝招展却难免与目标相去甚远;有人喜欢推陈出新、追求与众不同,创新的出发点本是没什么不妥的,却也见得一堂保底课因教师未掌握学生的学情,被创新成了一节只能面对少部分优等生的“片面戏”,而这,恐怕早已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孔子说,教育要因材施教;人们面对一件事情时也常说,要因人而异。不难看出,这都在传递一种叫“适合”的信息。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取《醉翁亭记》中“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为何?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要传承,所以有人直接移用,但显得片面而单调;贾政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给出“泻玉”,在借鉴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理解,乍看确实更符合其理,但也稍显粗浅;贾宝玉敢于在众人之中吸精取锐,创新而为,更觉新雅,可是他的胜出仅仅在于敢于创新吗?恐怕并非如此。细琢不难发现,他既传承优秀文化的精髓,又能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创造,没有生搬硬套的古板,没有借鉴化用的空泛,还增加了意韵与味道,这不应该是最适合的吗?


花有万千态,适合则美;事有万千面,适合则对;人有万千类,适合则好!于世界之中、万物之内,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时刻保持心中装着目标、脑中藏着智慧的清醒,才能让一切刚刚好!



亭子到房子到绝世武功
文/王咏桂

作者简介:王咏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教师。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展示的不仅仅是“试才”,更是人们学习或者审美的三个境界的递进式呈现。这三个境界就是借用、化用和独创。


借用就是在恰当的时间里或相似的情景中,把别人的东西信手拈来,为己所用。好的借用入情入景,浑然一体,看不出借的痕迹。借用不好就“不合身”,甚至是张冠李戴牛头马颈,贻笑众人。化用就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有了提升,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创造就是在广泛博览、广泛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独持的“自我”,这个过程中,博览和吸收是垫高自己平台手段,是把“水管”进化成“血管”过程。


“翼然”取用《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泻玉”则化用于其“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化水为玉,有所提升,有所创造。“沁芳”是独创的,优雅含蓄,文气逼人,展示出绿树鲜花碧水相互映衬浑然一体的美好画卷,同时,还含蓄的扣合元妃省亲皇恩泽润的题意。


贾宝玉是富有才情和性情的公子哥儿,能题出“沁芳”不足为奇。在鲁迅的“房子”里,他毕竟长时间吃了燕窝和鱼翅,高搁了鸦片和烟枪,审慎地对待姨太太们……如果只知道狂抽鸦片,或一味地沉溺在姨太太中,就只能成“孔乙己”。当然,如果连房子都不晓得进,只依仗祖荫在房子外面外逍遥,那就是只能写“女儿乐女儿乐”的薛蟠了。


吃燕窝和鱼翅的贾宝玉会题“沁芳”,会把高粱酿成茅台,会在百花丛中制造蜂王浆。孔乙己也许会题“翼然”,会吃花粉,至多能酿少量的蜂蜜,会把高粱做成高粱饭。而薛蟠呢,就只会吃生高粱和生花叶了。


最近偶尔会读点奇幻的武侠小说,特别羡慕里面的武侠高手,他们有一种奇特的武功心法,能够把空气转化为灵气,甚至炼化剧毒提升自己功力。心法和功力是互相促进的,功力越高,炼化得越快越多。这样的高手在房子里,不管是吸鸦片还是享姨太太,都能转化为燕窝鱼翅、茅台酒、蜂王浆。


那种炼化一切的武功心法或许有,但要我们有足够高的功力。还没有这种心法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迈进房子里边去吃燕窝和鱼翅,才会题出“沁芳”来!



行远不忘来时路
文/杨达江

作者简介:杨达江,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生。


歌曲《不忘来时路》唱道:不忘万里航程,从哪里起步。是的——不忘来时路,牢记使命;不忘来时路,守住初心;不忘来时路,行稳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有多长,就走多久,山有多高,就攀多高,走得太远,攀得太高,也不要忘记来时路。


行远,是为了把来时的路走得更远、更坚定、更执着。材料中,宝玉独创而题名为“沁芳”,是创新,是展望,亦是行远。回望来时路,中国科技从无到有,行远,必然荆棘满满。可是,当邓稼先34岁离开妻子许鹿希时坚定地说:“我要去做一件事,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过得就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要让中国国防的“翅膀”硬起来的决心,那种行将致远的拼搏精神,那种不辞辛劳的必胜信念,已在中国厚重的历史中写下重重的一笔。随着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中国自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那一刻,似乎所有的荆棘都在这一声巨响中被斩断,中国国防事业更上一层楼。


这种行远之精神,已经带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走过那些曾经跨不过去的坎坷;这种行远之精神,也将带领当下乃至将来千代百代的中国青年行稳致远,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一路走来,风尘仆仆,尘埃没有落定,中国青年一代仍然任重而道远。


不忘来时路,终知归处,行稳致远。材料中,不论直接移用而题名为“翼然”还是化用而题名为“泻玉”,都是对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是初心,是乡愁,亦是基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代和社会变化的速度如此之快,已是今非昔比。可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始终铭记:从哪里出发,哪里就是我们的归宿。于是,当孟晚舟熬过那一千多个日夜,回到祖国怀抱时,那鼓舞人心的演讲:“回首三年,我更加明白,个人命运、企业命运和国家命运是十指相连。”与“所有的挫折与困难、感激与感动、坚守与担当,都将化作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拼搏的勇气。”令人荡气回肠。她没有忘记祖国,没有忘记家国命运和家国情怀,更没有忘记生长她哺育她的这片可爱的华夏土地,那胸中燃起的烈火,那掷地有声的脚步,那满身洋溢着华夏基因的文化气息,正在鞭策着她走向中国华为公司的远方,一派正气,正大光明。


正是这些不忘国本的乡愁,才让我们不忘心之归宿;正是这些傲气与傲骨,才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基因。让我们穿过历史一千年,跟着欧阳修一同回望过去的仓促:“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这一千年的沧桑,转眼骤逝,当你慨然走过这茫茫历史,再回过头来,已然山河锦绣,路远惟迢迢。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人生道途多艰辛,行远不忘来时路,既要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初心,又要有“西上太白峰,为我开天关”的勇气。如此,我们便能走好行远路,长征路,不忘来时路。



惟有“独创”可解忧
杨镇江

作者简介:杨镇江,毕节市弘文中学教师。


为大观园匾额题名,宝玉“沁芳”二字为何得到老爷子赞许?宝玉自己的理由是:新雅。


“新雅”二字中,关键在于“新”。这个“新”,在于构思不落窠臼,用语尽量不用前人现成词汇,力避陈词滥调;在于自己不盲从古人和权威,另辟蹊径,寻找到切合实际和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一句话,即使一次小小的日常表达,也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也要体现出独创的精神、习惯和能力。


从《红楼梦》这个小小情节,我们看到了“独创”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正是这样的“独创”在前八十回中比比皆是,才成就了《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恰恰是高鹗缺少应有的“独创”,也才使《红楼梦》后四十回变成了狗尾续貂,让读者看到了伟大作家与一位普通作者的天渊之别。


真正的文学为何要称为“创作”?愚以为,文学作品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它的每一次示人,都必须令读者常读常新,而要做到这一点,作家首先就要做到自己的“独创”,非“独创”不能算“创作”。而文学创作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语言表达上的不断推陈出新和“独创”的灵动。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说过:“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也就是说,安于移用借鉴别人而缺乏“独创”的人,是不能成为一名真正作家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哪一部不是出自具有独创精神、独创能力和独创习惯的作家之手呢?


非惟文学上的“独创”出不朽名著,科学上一切伟大发明创造都来自“独创”。而且,惟有“独创”才能使科技工作者个人精益求精,其“作品”才算是真正的发明创造,其发明创造才具真正的竞争力,其个人和其所在团队也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远的不说,单说当下被称为我们民族企业的华为公司巨舰,如果没有“独创”精神和“独创”能力,那还有什么力量才能令它在一次次非同一般的制裁中历经险滩而不触礁颠覆呢?


从大的方面来说,“独创”还是一个国家的安全保障。我们因为有了那么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独创”,也才有了“独创”的核潜艇潜入深海,“独创”的北斗导航导引大国重器,“独创”的歼击机时刻准备迎接来犯之敌,“独创”的航天技术让空间站展翅太空……而正在此刻,我们独创的航空母舰正在巡航海洋,巩固着祖国的边防。


惟有“独创”,方可解忧啊!



也像贾宝玉一样不落俗套
文/李光明

作者简介:李光明,纳雍县百兴镇公务员。


 翼然亭?庐陵太守欧阳修不同意,鸟之展翼,非醉翁观亭,难得此相也。


泻玉亭?宝玉不爽,吾名有玉,岂可泻之直至聊无。


沁芳亭?野芳发而幽香,芳则芳矣,一“沁”之妙为大观园试才增色,贾政欣然不露。


错时空而过,拟古今拙谈。


说那罗中立油画《父亲》的艺术性时,我只看见了青筋黑面里的写实和沧桑。说那梵高《向日葵》火热的激情和生命在燃烧时,那画布上的黄颜料并没有使我得到一丝艺术的慰藉。


一生坎坷的高歌“直挂云帆济沧海”,做了圆融妥协的念念“路有冻死骨”。


山之仁在于实在,木生草长眼观手触。水之智蕴藏机变,波涌浪动不可捉摸。


唯真乎?唯美乎?


语言是有物质性的。其真耶?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其美耶?当我在酝酿下一句怎么说的时候,我已经怀疑了我的上一句。


行动是有物质性的。其真耶?你的眼睛时常背叛了你的心灵。其美耶?我们惯常得体的俯仰伸缩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思想是有物质性的。其真耶?给他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他便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其美耶?为了一个女人他可以发动一场战争也可停息一场战争。


在真与美之间,关乎一双眼睛。


“有亭翼然”者,见真,是谓直。“泻玉”者,伪心之言,是谓曲。“沁芳”者,目击遐思,谓通透机巧。


故曰:君子行乎天地,万事皆物,万物皆我。唯“我观”,无复观。眼中有佛,己身即是如来;心有孽障,满眼荆棘丛丛。音乐书法绘画文学哲学诸法门概莫能外!


听不懂《高山流水》,看不来颜柳欧赵,领会不了“父亲”和“向日葵”,理解不了海子为何要“面对大河无限惭愧”,甚至懒得去想“我们是谁,来自哪里去向何方”的问题,干脆你就不要去对一个叫“生产力”的词佯装感兴趣。


阅卷老师,还没满800字呢!最后一个字我想题在大观园的匾额上——“亭”。


与曹先生求“是”
文/周春荣

作者简介:周春荣,《纳雍文艺》执行主编。


一天深夜,酒微醉,翻手机,看到一个叫曹雷芹的微友,误为曹雪芹,便与聊。次日一看,讨论的朝代是大清,讨论的内容无外乎时人之文采、决策,不一而足。觉得有点意思,便复制整理,还原如下,冠名《与曹先生求“是”》。


我:你好,睡了吗?

曹:没。

我:说个问题,讨论讨论。

曹:OK。

我:大清一朝,无手机,所以人们被迫热衷格律、平仄,还有书、画,任谁出来都有两把刷子。你认为呢?

曹:是的,现代人玩物丧志嘛。

我:再想和你讨论另一个事,求教一下……

曹:说嘛。

我:《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章中,那几个人真是有才呢。

曹:哪几个?

我:贾政老爷、贾宝玉,以及贾老爷身边的随从——你说,给自家一个亭子取名,他们就能想得出那么多诗意的名儿来,那不是有才吗?

曹:有了好亭,得有好名,好马配好鞍,所以才试才、才征名嘛。

我:我看随从主张取“翼然”,贾老爷不置可否,是不好吗?

曹:“翼然”化于《醉翁亭记》中的“有亭翼然”一句,也好,只是动感略显不足……

我:我看,当时的贾老爷也认了真,认为要把亭与亭下之水关联,才有灵动。

曹:所以,那些身边随从才因此见风使舵,认为取“泻玉”合适——“泻玉”也好,确实也诗意。

我:这不就是中国历久不衰的“随从人格”吗?

曹:随从在主子面前讨好邀功,从来都有,他们就是想蹭主人一点好感,以不愁余生嘛。

我:“泻玉”不是应了贾老爷意思了吗?

曹:但他也没点头。

我:按说他可以拍板定夺了啊,因为他是家长。

曹:“泻玉”确实也好,但仍有欠缺。

我:所以,宝玉这才眉头一皱蹦出两字“沁芳”。是吗?

曹:文章不厌百回改,更何况是永久题在亭上的亭名,他们当然得仔细。

我:我看,宝玉话才说完,老爷就点头了。这是因老爷溺爱宝玉,以此顺他心意?还是……

曹:在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要说没溺爱,那也不真,要说因溺爱才点头,那也不是。

我:那你说……

曹:贾老爷是科举时代的官场中人,自然诗书满腹,文字好歹,他哪有不知?

我:肯定嘛。

曹:贾老爷官场沉浮多年,阅人无数,身边随从讨好卖乖之能,他哪有不察?

我:也是。

曹:贾老爷在朝为官,居家为长,要说,他搞个一言堂,一人说了算,我看也是可以的。更何况为自家亭子取名根本就不需要征得谁谁同意,是吧?

我:有理。我听着。

曹:但他不拍脑袋决策,他要民主。

我:没有家长作风那一套习气。

曹:对,凡事求是,是求知的根本,也是做人的道理。

我:求知做人,凡事求是,不拍脑袋,科学决策……我明白了,谢谢先生。今夜晚了,明早再聊,睡吧。

(翌日天亮)

我:曹先生,你是曹雷芹?我眼睛老花,看什么都重影,对不起,昨天晚上把你当曹雪芹了……

曹:没事……


编   辑:胡向苏 毕节市作家协会组稿编   审:秦   恒监   制:李德品总监制:朱光伦新闻热线:0857-8413555
邮箱:bjtvysbj@163.com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点亮下方“赞”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