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毕节这里太火!

云上毕节 2022-11-08
7月22号,百里杜鹃2022年火把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边享受着百里杜鹃的盛夏清凉,一边纵情于崇火尚火的民族文化,在一曲盛大的乌蒙欢歌中,舞出了各民族携手并肩、相互交融的时代步伐。



在百里杜鹃,完整保留的传统祭火习俗,给原汁原味的古老仪式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厚重磅礴。



精通彝族语言、文字,熟知彝族传统礼仪等知识的彝族传统文化专家也被尊称为布摩。布摩是彝族火把节的灵魂人物,他们通过吟诵的方式,主导取火、祭火、送火、玩火等火把节中的各个环节。


新中国成立前,布摩主要是通过家族世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如今,只要是有学习意愿的彝族群众,都可以在老布摩的指导下,通过对彝族文化进行深入系统学习并检验合格后,成为新的布摩。


仪式中,布摩们身着特制的白色或黑色服饰,手握“朵堵”,表情庄重地吟诵着。



白衣布摩为主祭,黑衣布摩为副祭。主祭负责仪式的进度,副祭配合主祭完成相应的工作。



清脆铃音应和着沉稳的诵文声。
木桌上的木斗里,靠着岩石壁整齐地摆放了一排削去部分树皮的泡木树枝条,居中的一根枝条上串着新鲜的草结。



彝族文化认为,万物皆分阴阳,削去树皮的一面为阳,保留树皮的一面为阴。
草结是古代彝族同胞区分部落地界的标志物,在古代开发荒地时,如果荒地中结有草结,则表示这片荒地已经有了主人。




参与仪式的彝族群众们在布摩的指导下,配合布摩依次开展着“取火”“祭火”“送火”“玩火”等活动。



晚饭后,数以百计的火把照亮了百里杜鹃的夜空,烈焰升腾的篝火广场上,十里八乡的各族群众,以及闻讯而来的各地游客,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跑火龙”——拉开了万人篝火大狂欢的序幕。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据记载,彝族火把节在百里杜鹃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从最初的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活动,到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每年都吸引了十余万人次的游客蜂拥而至,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旅游经济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彝族火把节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迸发出新活力,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记   者:罗大富   程  帅  余 建  蔡林伦

编   辑:任佳丽   吴  芳

编   审:秦   

监   制:李德品

总监制:朱光伦

赫章韭菜坪

2022年花期预测来啦


更多新闻



看完记得点亮下方“赞”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