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样的财富管理机构,才能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

2016-10-08 李大爷 顾问云


什么样的财富管理机构

才能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

# 研究能力篇 #


China FA Lab 研究员:李大爷

关于什么是资产配置,从学术上的讲法,是教授教的。1952年,作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发端,哈里·马科维茨(H Markowitz)发表了那篇仅有14页的论文《投资组合选择》。1959年,他继续将其理论系统化,出版了《投资组合选择:有效分散化》,试图分析家庭和企业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安排资产配置,从而沿着最有效的边际投资。随后的知名段落,包括1986年th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刊载了Brinson、Hood和Beebower(BHB)的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论文。文中说到:在投资组合的收益中,几乎94%可以由其资产的配置来解释。1991年,H换成了S,文章的主标题没变,加了一个罗马数字“Ⅱ”,再加了一个英文副标题“An Update”,Brinson、Singer和Beebower再次刊文。BSB重申了BHB的结论,即:投资组合中的资产配置策略,对于组合业绩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桥段,经常被业内人士拿出来给普通投资人讲道理。


当然,知道BSB或者BHB的人还是少数,我再给大家一个桥段,可以拿出来说。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夏普比率”的提出者、鼎鼎大名的威廉·夏普,也有一篇论文,叫Asset Allocation: Management Style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文章更加深入的阐释了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框架,分别对12种资产类型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给出了如何通过因子模型的分析方法,构建有效的投资组合和投资过程。神马,没有太明白俺在说什么?echo一下几天前石头兄弟的一篇文章:财富管理公司为什么需要IC

 

前段时间,顾问云还发表过一篇文章,“聪明的投资人只需要一款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从理财顾问实务的角度,探讨资产配置的意义、功能和大类资产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资产配置中的角色。文章的作者,是一家财富管理公司的资深培训总监,同时也是AFP、CFP等课程的讲师。文章虽然写的不深奥,但扎实的逻辑和内容,能够指导一线的业务实践。

 

问题来了:假设有了对理论的理解,且理财顾问们对资产配置的方法也基本掌握,一家财富管理机构就可以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服务了吗?别闹,远了去了。

 

大家都知道资产配置是行业的未来;但国内有想法、有能力这么去做的机构,却是凤毛麟角。毫不夸张的讲,哪些机构和平台能够领先建设起资产配置的服务能力,哪些机构就将在未来的20年里,引领这个数十万亿市场的龙头。参考全球范围内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的最佳实践,一家机构要具备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的服务能力,首先需要建设3项基础能力:①研究能力;②产品管理能力;③科技能力。今天,我先专题讲讲研究能力。


研究是财富管理一切业务的起点。


无法想象的是,一家成熟的财富管理机构,竟然可以没有投资研究团队,竟然很少向自己的客户传递最新的投资资讯、观点、策略和建议(比如,我们俗称的House View/Outlook)。这就好像你掏钱找个向导,而这个带你走路的人,根本就没有地图和望远镜,全凭直觉和个人兴趣带你找道。一位在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执业多年的朋友曾跟我聊起:“大陆没有财富管理机构,只有卖基金的,卖保险的,卖P2P的和卖私募股权的。他们不需要研究,因为他们只有一种东西要卖。他们甚至都不愿意研究,因为他们既不希望自己的员工、更不希望自己的客户,知道还有其他产品可以配置、应该配置。”说起来,令人汗颜。

 

缺乏研究能力的财富管理机构,存在如下一些缺陷,易导致业务发展受困,甚至在产品和业务布局上出现战略错误,面临声誉和风险损失。

 

1、对投什么、做什么,没有体系化、周期性的思考,心血来潮、跟风出错。缺少对宏观市场和投资周期的及时、准确的研究和判断,导致机构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环境下,推出错误的产品和项目,从而产生兑付和声誉上的损失。

 

2、只会一招独门绝技,一旦窗口过去、周期更迭,单品供应和风控能力明显下滑,业务受困。缺乏对全市场、大行业和多产品类型的持续研究和学习,容易止步于自身舒适区,无法尝试和探索新的业务和资产类型,收入来源过于单一。于是,一方面在机会到来之时或视而不见,或水中捞月;而另一方面在周期更迭、大潮退去时,跟不上,面临出局。

 

3、机构缺乏研究能力,就难以生产基础的业务内容。而这些内容,恰恰是机构开展资产配置服务最基础的资源。财富管理机构的业务链条,既不是从理财产品开始的,更不是到理财产品就结束了。合理的财富管理业务链条,从机构到客户的价值传递,是“研究Research — 策略Strategies— 产品Products — 服务Services”四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和一气贯通。

 

研究部门是大脑,是公司的“总参谋部”,出的是观点和判断以指导整个机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团队、每一个个人的思考、方法和言谈。从人力资源部、到品牌市场部,从法务部、到科技团队,从CEO、到每一个理财顾问,都必须清晰的了解研究部门的思路和观点。否则,品牌营销、人才获取、技术系统、客户服务等等,都将是无根之水和无脑行为。全公司上下观点混乱,对内思路不清、想法莫衷一是,对外信息混乱,各执一词。理财顾问和客户们,就是“没头脑”和“不高兴”。

 

更进一步说,由于财富管理机构属于金融投资行业,因此哪怕是公司的业务战略,其实也是建立在对于投资和市场研究的基础上的。例如,正是因为另类投资(alternative)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重点关注和超配的资产类别,公司才需要在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管理、移动端产品平台及客户服务系统、以及海外投资业务等方面着力展开布局,也才需要大量寻找这样的人才和靠谱的合作伙伴。

 

在研究完成的基础上,研究部门和产品部门需要共同提出基于前述观点和判断、且契合当下环境并可行的投资策略。再接下来,产品部门负责将这些策略逐一打开,寻找或生成符合策略要求的产品和项目,并完成法务、合同、合规、运营等一系列安排,落实成具体可供客户投资的标的产品。最终,由理财顾问集中使用来自研究部门、产品部门、营销部门、客服部门、法务部门等围绕研究而生产的“内容”,利用科技手段,综合起来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这样,才能完成Wealth Management Business的价值传导。

 

说了半天,大家可能还是觉得太抽象了。为了避免广告嫌疑,举一个海外的例子吧。我们和大家分享研究能力建设的一个成果应用:House View,也称Outlook。


分享之前,为避免误导和误解,做3个注释:


1)以下仅为案例展示,不构成我本人或顾问云团队的任何投资观点或建议。


2)举例该案例是因为该机构符合成熟财富管理机构的三个基本要素:时间久,跨越多个投资周期(40年以上);规模大,具有规模代表性(AUM在1万亿美元以上);业务分布广泛(多资产类型;且全球设有办公室)。


3)该案例仅供代表性参考,并非视作行业最佳实践。



主题与重点

在业务实践中,House View大多是阶段性、常规化的,不能丢三落四、虎头蛇尾。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季度一次;每逢半年或全年的那次,会有一个较为详细和综合的版本,内容相对更丰富和充实。每逢重大事件或市场动荡时,会有专门的报告出台,对阶段性或季节性报告做补充和完善。每一次House View都有一个主题,即能够充分概括该阶段研究成果和中心思想的一句话、一段话、甚或一个词组。


例如案例中的这个House View,是2016年年中截至8月份的版本,本身就称为“资产配置展望”。主题词:Deceptive Calm,可以翻译成“具有欺骗性的平静”;而下面的一句话更加明确的点出了主旨:在稳定但非安全的市场开展全球化投资。我的翻译水平距离信达雅有好几光年,从现在起,大家看英文原文更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造诣。


主题词、主旨句之后,往往在第二页会有一段话,做本次研究报告的总体摘要说明。这类似与大学的论文格式,所有英美教育体系下的academic writing都是这个风格。金融投资作为专业内容,呈现模式自然也不例外。在这一段话中,该机构将整体上对风险的认知、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判断、主要资产类型的表现预期、以及近阶段确认的投资焦点和重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每一个动词、名词、甚至形容词和副词,都值得我们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同样的金融服务行业的从业者,老外在观点表达上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真心值得中国本土财富管理行业的从业者认真学习。

 


背景分析和重点策略解释

沿着主题一脉相承下来,研究者简单开始阐释研究的背景、方法、思路。随后,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开始就几个大类资产类型或投资标的,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例如,保持对新兴市场的牛市认知,因为在EM的投资逆风在减弱;稍微超配美国市场的银行股票,同时减少对欧洲权益类资产的超配力度;看好TIPS和REITS;以及最后,提出对结构性α和另类风险溢价策略的偏好,用与传统资产类型低相关的收益类型来多元化整个投资组合。

由于本次研究报告的一个重点就是关于结构性α和另类风险溢价投资策略的侧重和偏好说明。因此,outlook中用了3页,专题对为什么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要强调这个主题,以及这个主题在投资组合中的具体模式、方法和地位做了阐释。我节选了如下两张图:


个人非常喜欢下面这张图:收益的来源。上面是α的来源,下面是β的来源。α又分为技术性的和结构性的;β再分作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如此简明扼要的几个框框、不到20个词组,把要解释的东西、要展现的概念,说得清清楚楚。如果打开Wikipedia,围绕下面这个图,可以查阅整整一周估计都学习不完。对于高净值投资人和理财顾问团队来讲,这一张图,有充分的信息量和营养值得借鉴和思考。



不同资产类型的观点和判断

在对主旨和重点说明清楚之后,大多数Outlook和House View将进入对不同大类资产的投资判断。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机构,会有不同的习惯。股、债、商品、外汇、另类,这几个大类一般都少不了,然后再把几个小类也分布其中。至于观点和判断,大多数机构也都选用超配、低配、中立三种不同的意见,展现形态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比如在这个案例里,是这么展现的:


这样的图表是为了简单明了的说明研究者意见。对于专业投资人和理财顾问来说,在随后几页中可以读到每个大类的详情说明和缘由分析,并看到具体的数字和图表,在此不再赘述。但对于大多数客户而言,看到这样的仪表盘,已能够基本了解机构给到自己的投资解决方案,并与自己的理财顾问有了讨论和分析的共同基础和依据。

 


结语与补充

HouseView或Outlook的结尾,往往是对前面主题和主旨的呼应、重复。有的时候,前面说得太满的话,也在最后结语时,做一下缓和与解释。这自然也是professional writing的基本要求和习惯


值得中国本土机构和专业人士充分借鉴的,还有一些细节。比如文末的名词解释和注释部分。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明白你前面的术语,也不是所有的客户都理解所谓credit领域的投资,到底受到什么影响。一个负责任的机构,必须把自己对客户所展现内容的关键名词和概念,做附录式的解释和说明。下图中我节选的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字,既是遵守充分披露的相关法规政策要求,更是一家财富管理机构专业、诚信、负责的态度和能力体现。


这只是一个案例。在实践中,有的House View/Outlook比这个版本要厚得多,也有的要薄得多。有的报告正确率较高,有的分析却总是不太靠谱(其实没关系,哪怕GS在2016年初提出的几大交易观点和投资策略,多数都已提前废止)。但不论厚薄、对错,它至少能起到如下一些作用:


1)让客户了解,机构是如何分析目前情势,做出判断,并给出投资观点与具体策略的


2)让客户理解,机构为他们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是有根据和逻辑的;如果客户需要讨论和沟通,也是有讨论的基础和依据的。


3)让员工了解,公司为什么在当时当下提供如下的解决方案、工具、产品和资源,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和解释,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与职责


4)让员工明白,在一切与客户、合作伙伴、相关人士谈及公司策略、观点和产品解决方案的场景下,有且仅有House View/Outlook里的内容是可以说、需要说和有价值说的。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去扮演经济学家和行业分析师。


5)保持一家金融服务机构最基本、最基础的专业追求和品牌形象


一部知名国产动画片的男一号经常跟男二号说:熊,就要有个熊样。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虽然发展迅猛、方兴未艾,但也已经走过了草莽英雄都能称霸,遍地开花都能结果的时代。资产配置是财富管理公司的业务未来,而这个未来需要严肃认真的研究能力、产品管理能力和科技能力,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House View自然只是一个小切口,但却有大意味。

李大爷 

China FA Lab研究员,原顶级财富管理公司副总裁,资深行业媒体人


研究方向:财富管理与投资理财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训与知识管理,业务模式创新,科技创新。


联系我:FALAB@newbanker.cn



点击阅读原文,有好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