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鲍毓明案:无论高墙如何正确,我们还是站在鸡蛋一边
村上春树有段著名的演讲,谈墙与鸡蛋: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
正确不正确是由别人决定的,或是由时间和历史决定的。假如小说家站在高墙一边写作——不管出于何种理由——那个作家又有多大价值呢?”
这段话广为流传,很多人只注意到村上说,在高墙与鸡蛋之间,应当站鸡蛋一边,但很少人注意到,村上这句也许更加重要的话:哪怕高墙是正确的,鸡蛋是错误的,仍然要站鸡蛋这一边。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第一,墙拥有太多优势,武力、金钱、信息等等的优势,因此它总能让自己显得正确。反过来,鸡蛋没有任何优势,因此总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
第二,鸡蛋有时也确实会有瑕疵,犯错误,但我们要明白,它的种种瑕疵或错误,往往是被墙逼的,或根本就是为墙所制造出来的。这些瑕疵或错误,不过是受害者的特征,有时更是弱者的一种反抗。
第三,指出墙的正确的人已经太多,指出鸡蛋的错误的人也已经太多,所以,仅仅为了公平,我们也必须站在弱势者、站在少数派的一边,为鸡蛋大声疾呼,哪怕它是有瑕疵的。
最后,就如布罗茨基说的那样,我们要理解所发生的事,必须站在牺牲者一边,而不是站在苟活者或旁观者一边。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站在鸡蛋这一边,哪怕它是有错的。
回到鲍毓明案,那么非常简单,我们必须站李晶晶这一边,谴责鲍毓明,不,谴责太理中客了,我们只想说,鲍毓明必须去吃牢饭!
学者李华芳有段话说的不错:
“说李星星满口谎言,居心叵测,是她玩弄了一个‘纯洁中年人’的感情。有没有生而恶魔的?从小坏到底,没什么原因,就是单纯的恶人?我相信是有的。但就算李星星那时已经满14周岁,就算她满口谎言,就算她心怀叵测,并不改变强奸罪的事实。
因为正式制度(法律)不是为了保护一个未成年人,而是保护所有未成年人。法官判的时候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考虑情节是否严重,社会影响是否恶劣等,但就法律规定而言,不能因为个人而不顾整体。
就保护儿童而言,从儿童这个群体出发考虑,就尤为重要。整体而言,儿童是脆弱的,是需要保护的,他们的知情和同意是没有‘实质意义’的。
哪怕那个中年人像《洛丽塔》里的亨伯特一样巧言令色,为自己辩护,也不改变其娈童癖的事实。
我们把自己摆在一个普通人的位置想想看,就能明白为什么法律要这么规定。一个普通的中年人,怎么都比一个普通的儿童,狡猾得多,有优势得多。两者之间的信息是完全不对称的,中年人处于绝对优势,自然会占便宜
就算这两者之间不是养育与被养育关系,监护与被监护关系,而是师生关系,医患关系等,只要一方处于绝对的信息优势,就不能认定两者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所以在鲍毓明和李星星之间,李星星同意与否,都是没有意义的。鲍就是强奸犯。
对付这类人,化学阉割,就算出狱也要标注娈童强奸犯的信息,以便邻里周知,这是美国大部分州的做法。”
而默存的朋友霍雨佳说的更简短,却更加有力:
“中年男人小女孩的事,媒体给他机会发声都是助纣为虐。根本没必要分析,做了就是犯罪,犯罪就该被法办。这种事情百分百是买方市场的错。人渣去死吧。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