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亚东:你说的“真相”是真相吗?

挽携闻萃 报人刘亚东 2021-11-16

 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pixabay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2020年3月20日在《金融时报》发文称,新冠疫情也许是我们这代人经历的最大危机。危机终将过去,但我们将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我们将迎来什么样的新时代,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人类必须打赢两场全新的战争,一场是现实世界流行的病毒瘟疫之战,另一场是网络空间流行的“信息瘟疫”之战。随着“后真相”特征在新冠疫情肆虐中被强化,信息的选择性披露,新闻报道的情感倾向性,新闻报道的欺瞒行为等层出不穷,从而让传统新闻观念和价值判断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信息瘟疫”把新闻专业主义送上断头台?


2020年10月14日,《纽约邮报》独家爆料了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乔·拜登之子亨特·拜登,与乌克兰能源公司布瑞斯玛董事会顾问之间的电子邮件。证实拜登曾利用职务介入亨特与乌克兰能源公司的商业活动。老拜登此前一直予以否认。


消息一传出,脸书、推特便立即把《纽约邮报》相关报道的新闻链接封杀。不少共和党参议员、众议员,还有白宫发言人的账号都被暂时禁言。推特和脸书一边忙着删除《纽约邮报》的报道,一边强力推荐辟“谣”方的一面之辞。


脸书、推特的行为在美国网民中引起轩然大波。推特上,保护言论自由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迅速成为热搜关键词。有人愤怒批评,这种行为是厚颜无耻地替拜登团队干脏活,暴力干涉美国大选。多位参议员立即致信推特总裁杰克·多西,就此事发出严厉谴责。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10月16日表示,将在一周后举行听证会,强迫推特首席执行官杰克·多西前来作证。脸书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也将出席听证会。10月17日,推特首席执行官杰克·多西在推特上承认,这么做是错误的。随后,这起事件中的相关报导、链接和账号被解封。


来源:pixabay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在投诉书中说,推特从事美国史上“最厚颜无耻、史无前例的媒体打压行为,它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支持拜登竞选”。“推特正在充当拜登的媒体操作者,采取主动措施屏蔽拜登的负面新闻报导,阻止其传播,使那些尝试(传播)的人缄默。”


于是,有西方新闻界人士诘问:新闻专业主义正在寿终正寝吗?


2018 年,英国《卫报》等媒体对剑桥分析公司大规模操控网络舆论的曝光。八千多万脸书用户的数据被非法获取并导入大数据模型分析,进而根据分析结果投放相应信息以控制人们的情感和行为。


2016年11月22日,牛津字典把“后真相”(post-truth)确认为年度词。词典编辑表示,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及英国脱欧的大背景之下,“后真相”一词的使用率急剧增加20倍。“后真相”的定义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与网络谣言、虚假信息和宣传操控等话题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后真相”并不强调信息准确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舆论分裂和极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他们更愿意接受的信息,并将其当做“真相”


“后真相”是“信息瘟疫”的产物。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首席执行官戴维·罗特科普夫2003年提出“信息瘟疫”(Infodemic),它是information和epidemic的组合。“信息瘟疫”是指过多的信息反而导致人们难以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和可以依靠的指导,甚至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信息瘟疫”让人们恐惧和焦虑,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导致盲目的个体或群体行动。


来源:pixabay


如今,传统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媒体、自媒体,大众自传播以及大众智传播,多种信息传播机制交织在一起,让传统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失灵失效。在信息传播数量、速度和复杂程度都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如何让真实、客观、有效的信息在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及时传播给公众,成为人类社会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后真相”迷局: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


一些信息传播者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和受众心理弱点,成功地以局部真实掩盖整体真实。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包括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创造了很多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在某些领域甚至走到了世界前列。在此背景下,我们的社会,尤其是舆论界,滋生了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忘乎所以的情绪。这就是一个以局部真实掩盖整体真实的案例。


来源:pixabay


事实上,我们迄今尚没有那种“藏不住”的软硬实力。即使不愿示人以弱,但至少不应示人以“强”,因为这种“强”往往不是事实的全部。人们也许忘了,量的扩张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质的飞越。与GDP规模相比,GDP的结构和质量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的比拼,从来不靠GDP,而是靠技术话语权和产业链掌控能力。还应该认识到,由于人口基数大,虽然中国GDP全球第二,但人均GDP尚不及美国的六分之一,甚至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低水平的重复和叠加是当前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今天的中国国情。中国还有10亿人没坐过飞机,5亿人没用上抽水马桶。“中国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1000元。”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的这番话,令人震撼,引人深思。


我们的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较大的群体差别、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无时不在困扰着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粗放的发展方式也让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沉重代价,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    



2018年4月16日,中兴事件的新闻在网上迅速传播。三天以后,4月19日,《科技日报》一版头条推出新专栏“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该专栏的每篇报道都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为引题。从4月19日到7月3日,这个栏目总共推出35期,对各个行业的35项卡脖子技术做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8年7月1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这个新闻传播案例表明,新闻是事实的反映,同时又是观念的产物。事实并没有价值特征,但新闻在报道事实时必然包含着对事实的评判。同样一件事,不同媒体的报道可能大不相同。美国新闻学家本•巴格迪坎说,“新闻报道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客观环境中有无数事件,到底报道哪个,不报道哪个?其处理都涉及到基于价值观念上的判断。”


在“后真相”时代,我们尤其应该要求记者去发现那些真正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属性、演化逻辑和发展规律的事实,并传播给读者。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所说的,“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


“用事实说话”不是昨天的故事


“谣言”是“信息瘟疫”的一种,两者有着紧密的关联。“谣言”是纯粹的假信息,完全是主观臆造的产物,通常是民众情绪性的表达以及非理性的判断等,缺乏客观事实的对应。辟谣和“信息瘟疫”的治理一方面要求受众提升自身素养,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而对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另一方面也要求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着力让信息保持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来源:pixabay


后疫情时代的传播体系正在重构,但内容为王的属性终究不会改变。无论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尤其应该坚持用事实说话,让真相发声。这意味着记者始终以客观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情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惟有如此,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树立自己的公信和权威。


从本质上讲,新闻是事实,而不是概念。即使一些新闻作品里不能完全杜绝概念和判断,但也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概念化本指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种不良创作倾向。具有这种倾向的文学作品在艺术构思、人物塑造以及情节安排等方面都脱离现实生活,用抽象、教条的说教来取代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


与此类似,概念化的新闻写作是出于记者对人或事的简单化理解,从而用抽象的概念代替鲜明的个性。概念化的新闻作品缺乏感染力。然而,概念本身并没有错。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虽然是好东西,但不能在新闻写作中滥用。概念是从无数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所以它游离在事实以外。而读者所需要的往往是事实本身,而不是经过抽象的概念。你如果远离了事实,也就远离了读者。


来源:pixabay


新闻的本质是事实,而消息作为新闻体裁的主体,最集中地体现了各种新闻体裁的本质属性。在消息写作中,记者的任务是集纳事实、传播事实而不是评头论足。要尽量客观描绘,避免明显的主观意见。任何事实都蕴含着自己的特定的内容,记者报道了这个事实,同时也就向读者传递了这个事实的内容,事实就是这样“说话”的!“事实胜于雄辩”,这才是新闻的力量所在。在“信息瘟疫”流行、“后真相”泛滥的当下,新闻工作者尤其应该坚守自己的良知和底线。


本文原载于《云南报业》2020年第5期,作者系南开大学二级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科技日报》原总编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