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东北老妹儿披上羽绒服

赵小薇 物质生活参考 2020-02-28

点击上方物质生活参考加星标!

物质生活参考



作者:赵小薇来源: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


我的朋友小严入冬至今还没有穿过一次貂,理由是太沉,并且“这两年不太时兴了”。黑色连帽短款貂皮外套被供在衣柜最顶层,取而代之的,是一件样式普通的羽绒服。


风水轮流转。我想。曾经爱貂如命的辽西小城群众,居然优先选择了羽绒服,东北时尚界这盘大棋,还真是下得扑朔迷离。




01.


小严的貂皮外套购于七年前,购买地点是东北女性的时尚“麦加”:佟二堡。


佟二堡位于辽宁省辽阳市,是个镇子,而非市场。从小严所在的城市锦州去佟二堡,开车需要三小时左右。但朝圣者完全不用担心行程,多个旅行社常年有开往佟二堡的免费班车,除了小年后的短暂休整,班车几乎风雨无阻、全年无休。


每天早晨,眼中闪着亮光的购物者于指定地点集合,满怀期待地登上开往梦想之地的大巴。旅行车一路颠簸到达镇上后,司机会把一车人(大部分是女性)撂到指定商场门口,为合作者送上最虔诚的客户。


佟二堡镇上大型商场十余家,且彼此之间皆有距离。按小严的说法,每个商场规模都类似沈阳五爱批发市场,内里曲径通幽,“走一天都走不完”。因此,消费者第一个到达的商场,几乎就是其此行唯一行动地。为了避免客源流失,许多商场中午提供免费午餐,淡季时,还赠送米面粮油等作为礼品。


由此不免有迷惑行为出现。据旅行社人吐槽,九十月天气好时,常有老头老太每日准时上车,下车后席地而坐,掏出扑克牌开展东北特色娱乐项目。待到中午,就自觉进入商场蹭一顿免费午餐,傍晚再与购物者一同坐车回城。堪称史上最经济实惠省内一日游。


不过,普通朝圣者大多目的明确。之所以选择佟二堡,最重要的原因是价格。小镇原本就是养貂基地,镇上有无数小作坊,东北其他城市商场中的貂皮大衣,很多也是从此处进货。同样的货色,佟二堡卖一两万,到了大商场,往往要溢价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


一件貂皮大衣按长短、品质不同,价格高低不等。最便宜的貂皮是“拼貂”,就是用小块的貂皮碎料拼接而成,虽然也是貂的皮毛,但毛的理顺方向、光泽度参差不齐,拼到一起,总有些不统一的破绽。而“正宗”的貂皮大衣是由整张貂皮拼接而成,一件大衣通常要用掉二十几张整皮,难怪价格不菲。


把二十多只小动物穿在身上,仅脑补这个画面就足以令我震颤。




02.


不过,我们小时候,倒是几乎都被打扮成过小动物的样子。有一段时间,皮毛一体在东北特别盛行。说是皮毛一体,给孩子穿的的大多是仿真毛皮。


大衣造型是如今最流行的宽松样式,过臀中长款,最经典花色为棕色熊皮图案。当然,延续东北人一贯对连帽款的热爱,(伪)毛皮大衣也有帽,两侧系带上还挂两只绒毛球。帽子一扣,衣服里的人就如同进入动物世界。


之所以时隔多年依旧对此印象深刻,是因为彼时正是1992年。说不清是亚运会的举办催生了类吉祥物款式的走红,还是穿上这一战袍的形象不免令人想起圆滚滚的熊猫造型,总之那年冬天,国家大事与东北民众对皮毛的热爱无缝对接在一起,校园里涌动着许多头毛茸茸的小熊,场面蔚为壮观。


回想起来,狗熊服成为风尚,也算是东北人对皮草执念的出口之一。我曾被问过多次:为什么东北人这么爱貂?只是苦于没有发言权——毕竟我一件貂都不曾拥有。


不过,如果细究人类对毛皮的依赖感,倒是从茹毛饮血时就培养起来了,且不局限于东北。《礼记》说到远古时期,人类以鸟兽为食后,“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可见很长一段时间,动物皮毛都是人类取暖利器。中华文明史上,裘皮曾经很是风光。战国时秦昭王想杀孟尝君,孟尝君去求他的宠姬,贿赂的筹码就是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居然成功活命。


但是,貂,裘皮中的最金贵的一类,究竟何时成为东北一宝、东北女性心头好、东北第一时尚标配,通常的解释是,这是满族先祖习俗使然。


野生貂来无影去无踪,捕捉极为困难,由此决定了其价格昂贵。汉代起,貂就是东北少数民族重要的贡品,待到清朝,以貂纳贡的制度被正式确立下来。金贵的貂皮被用以制作王公贵族的袍褂披肩,并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清初时,中下级官员和平民百姓,甚至被禁止穿貂。


因稀有而金贵,因金贵而备受追捧。过去几年,关于东北女性与貂皮大衣的梗层出不穷,许多人以古通今纵横捭阖论述东北人对貂的深厚感情,仿佛这一传统延续千年世代相继。其实,今日之貂皮服饰,无论是品相还是制作工艺,与从前都有极大不同。比如清朝的貂皮褂,皮毛是在内里的,只有皇帝才能在衣服边缘露出皮毛。而东北老妹儿的貂,那是要翻在外面每一根都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东北人民虽爱皮草,但貂皮这种时尚单品在东北的走红,还是近十几年的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北最拉风的潮流品并不是貂,而是皮衣。千禧年之后,貂皮服饰才异军突起,雄霸天下。


这一盛况的出现,与受动物保护组织冲击的香港皮草业转战内地不无关系。彼时欧美消费者购买欲望极速下降,为了降低成本,也为了占领更广阔内地市场,香港皮草企业开始在珠三角、河北等地设厂。原本以皮衣立身的佟二堡此时也正经历市场滑铁卢,洞悉到风尚后,开始了对于这一新兴产品的制作和销售。


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影响,传统与时尚的交叉冲击,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才有了令无数东北女性神往的朝圣之地。



03.


因此,说东北人天生爱穿貂,将披一件貂皮大衣,作为东北女性千百年延续的衣着传统,并非事件全貌。用,是近十几年才席卷黑土地。


但这误解到底何时形成、因何而成,倒是不得而知。或许是商家的营销手段,或者只是外地人对东北生活的戏剧化演绎。毕竟,东北这个地方,天然具有段子生产力。


何止外地人,连我这个东北人,对貂的误解也并不少。比如,貂确实保暖性极佳,“压风、保暖,特别冷的时候还是得靠它。”小言说。而我大约是受童年保暖性并不出众的“熊”大衣影响太深,此前一直认为穿貂主要提升的是逼格而非温度。


小严普及给我的诸多常识中,最颠覆的真相是:白貂并不是东北老妹儿标配。多年来,我一直以为除了金链子,东北大哥撸串时标准的配搭——扒蒜小妹,一定是个裹在白貂里的美女。事实上,无论多白的貂毛,穿了一年基本都会变色,尤其是出入烧烤店这种油烹火烈之地,白貂更是过于娇弱,不符合东北姑娘的豪爽性情。


至于标配,还得是更深邃、更优雅,当然,也更扛造的黑貂儿。标配的意思就是人手一件,小严身边的亲戚朋友,几乎家家衣柜里都挂着一件黑貂外套。发往佟二堡的班车至今络绎不绝,也足以说明,无论东北经济如何衰退,老妹儿们购买力的强大一如往昔。


不过,另一个信号是,她七年前以一万块购入的短款黑貂,今年的价格依旧相仿。综合到物价上涨等多种因素,小严认为:貂实际上是在降价。不仅如此,最近把貂穿出街的老妹儿也越来越少。一是动物的皮毛厚重,晋升为两个娃的妈之后,穿上貂再抱娃,小严也感到有点吃力;二是延续了十几年的潮流开始转向,穿貂这件事,变得有点俗气,“感觉没那么时尚了。”小严语气颇有些落寞,“但就算不穿,你家里也得有一件。”


虽然不是保值贵金属,但对于很多东北人来说,貂跟黄金一样,属于一个家庭的固定资产。同样,跟金手镯金链子一样,貂也是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常见的说法是,婆婆要是塞钱给儿媳买貂,那婆媳关系一定深厚堪比母女;老公要是主动给媳妇儿买貂,要么是情深意重,要么是做贼心虚。


不管穿不穿,家里都要有。在我看来,这一强大信念与东北民众的价值判断标准密不可分。在这个看似广阔实则逼仄的神奇世界里,面子对于许多人来说,贵重如生命。在他们眼中,人无我有或者并不是什么极体面的事儿,但人有我无却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屈辱。因此,别人有貂,我也要有;别人的媳妇有貂,我的媳妇也要有。


当一件商品上升到消费者尊严,它所拥有的市场自然不可限量。



04.


收起貂皮大衣,披上羽绒服去战斗。


像小严一样,今年改穿羽绒服的东北女性并非少数。实际上,羽绒服是比皮衣和貂更早出现在东北民众现代生活中的保暖单品。


狗熊装流行之前,东北孩子过冬的倚仗是厚棉服。南方人大概很难理解秋衣+毛衣+棉袄+棉服的极限操作,但对于冰天雪地的上学之路来说,这一搭配十分必要。棉服最大的问题是重,实打实的棉花絮在里面,再加上往往要买大或者做大一号,上学路上常见一只只桶装移动物,顽强跋涉在雪地之上。


棉服过于厚重,狗熊装不够保暖,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羽绒服这种防寒利器第一次出现在东北人民面前,大家一片欢欣鼓舞。回想起来,彼时的羽绒服远不及今日的轻巧,面料多为硬梆梆的卡其布,内胆的充绒量倒是实在,只是颇为臃肿,钻绒厉害。


小言记得,自己的第一件羽绒服是暗红色,里面搭配一件大红的毛衣。每天到学校脱掉羽绒服,红毛衣上就沾着一朵朵绒毛,活像新鲜出壳的禽类动物。


即便如此,有一件轻便保暖的羽绒服代替厚重棉服,依旧是小孩儿的一件得意事。寒冷季节骑车上下学的难度系数直线降低,室外娱乐时长和攻击准确性显著上升。虽然没有花色样式可言,但这一产品很快洞悉到东北人民对于清洁便利性的迫切需求,推出了可拆卸内胆的样式,熊孩子们如鱼得水,再不必担心雪地打滚回家遭到严厉训斥。


那几年,羽绒服成为东北人民冬日保暖服装标配,除了商场、展销会,街边还应运而生量身订做羽绒服的小作坊。只是这种服装款式保守,颜色单一,很难做出花样。热爱华丽质感与夸张形式的东北时尚爱好者,很快摒弃了羽绒服,转投皮衣、貂皮怀抱。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羽绒服的价格始终无法与奢侈的皮草相提并论,因此在许多东北人眼中,穿一件羽绒服过冬,是无法彰显自己的高贵气质和不凡身价的。


事事皆有转折。这几年,加拿大鹅、Moncler等国际高端羽绒服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影响力逐渐触及东北小城。不仅如此,某知名本土羽绒服品牌,也给高端线产品标出了五位数的高价。


不管销量如何,价格层面上,曾经身处劣势的羽绒服,已经可以与一件短款黑貂平起平坐。因此,穿一件logo明显的高端羽绒服,所达成的“有面儿”效果并不比裹一件貂差


原本就具有轻便保暖、相对人性环保的优越性,再加上“面子”加持,动物羽毛取动物皮毛而代之,也不算偶然。很多当初奔赴佟二堡的时尚先驱,如今的心愿是,淘宝或代购一件低调又拉风的高端(价)羽绒服。


不难想象,未来的东北小城街头,一只只行走的黑貂,很可能被一排排行走的大鹅所代替。Ta们昂首挺胸,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参考资料:

1.佟二堡:东北皮草圣地兴衰记,来源:《南方周末》, 2016-3-11.

2.东北地区历史上的贡貂,作者:宋伟,来源:《黑河学刊(地方历史版)》,1986.04

3.贡貂制度与清代东北治策,作者:李凤飞,来源:《求是学刊》,2001.05

4.清代宫廷衣饰皮毛习俗和发展,作者:冯秋雁,来源:《满族研究》,2003.03

5. 羽绒服的解放历程,作者:郭艳,来源:《设计》,2013.11


图片为视频截图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添加物质生活君微信(wzshck2019),回复“粉丝”,

进入物质生活粉丝群,获取独家优质生活参考。




= 推荐阅读=

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爱迟到

猫狗双全,是磕CP的最高境界

燕窝成为养成高频词背后,是一代人焦虑与精致的混合


- END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