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病毒样本如何检测?探访深圳疾控中心病原生物实验室
位于南山区塘朗山脚下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是防疫抗疫的重要战场之一,负责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检测、复核确诊工作,具有一锤定音的能力。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样工作的呢?
他们的工作环境是否安全呢?
2月3日9点前,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根据事先的约定,如约来到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接待记者的是黄达娜医生。黄医生说,他们工作小组刚结束一次值班,一直忙到当天凌晨2点才结束实验室的工作。
按工作流程,每天早上八点半到十点,是实验室进行例行的基础消毒时间。于是, 记者的采访就从体验和见证他们的消毒工作开始。
这块重大传染病监控重点实验室的牌子,说明了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实验室的实力。
负责这次消毒工作的是病原所的唐屹君和消毒所的洪文刚两位医生。本次消毒区域为送样本的通道(楼道及电梯)、三楼检测实验室外的走廊等处,使用的药液是他们自己配制的过氧乙酸消毒液。检测实验室内在前一晚检测结束后已经使用过氧化氢干雾及紫外灯照射消毒。
记者到达的时候,洪文刚医生已经穿好了防护服等全套防护装备。而唐屹君医生则在等着记者。他要和记者一起穿防护装备,因为担心记者没有经验穿不好,而且按作业规范要求,穿戴防护设备必须两个以上的人一起穿戴,这样可以互相监督检查。按技术要求,原则上不能有裸露的皮肤。
本来记者的心态还算轻松,但一走进更衣室,从戴上头套的那一刻起,突然紧张起来。
唐屹君医生在向记者示范如何穿戴防护装备。
因为唐医生说,一切都要听从他的指挥,不能碰的绝不要碰,因为走廊还没有消毒,存在危险。在更衣室,我们两个要按照三级防护要求,按顺序先后戴一次性帽子、N95口罩、防护服、鞋套、内层手套、防护眼罩、外层手套,外层手套包裹住防护服袖口。
这个顺序不能乱,唐医生一边穿,一边给我示范。
戴口罩的时候,唐医生告诉我要把专业的3M医用口罩的上面用力往鼻子两侧压,压到痛,越紧越好。口罩戴上后,还要向外吹气,看看包裹的是否严紧。穿防护服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竟然没有适合我这个大胖子的防护服,手套也小了一码。这里最大码的防护服也才XL码的,唐医生拿出一件让我试试,勉强可以穿,可能这些防护服是欧码的。但是在戴手套的时候就有点尴尬了。
因为记者的乳胶手套小了一码,无法遮裹防护服的袖口,唐医生用胶带帮忙缠裹密封。
因为动作太急,我把第一个手套撑破了,吸取教训后,我慢慢地把两个乳胶手套戴好。但是手套的袖口有点短,要想再套一层就有些困难了。好在我的防护服的袖子比较长,唐医生拿过一卷胶带,把我的防护服的袖口与手套袖口缠在一起,两只手都缠裹得严严实实,让人很有安全感。当我戴上防护眼罩的时候,我感觉就像钻进了一个密封的罐子,自己的呼吸声就响在耳边。
在唐医生的指导下,记者完成最后一道程序,戴好护目镜。
消毒是从交接病毒样本的楼门口开始。交接病毒样本有专用的楼口通道,专用电梯,然后通过一条走廊到达实验室,实验室双分内外两个空间。
唐医生和洪医生两人默契配合,给电梯消毒。
他们二位密切配合,把门口,电梯、走廊,包括厕所,都仔仔细细地喷药杀毒。本来,我想用单反相机拍照,但是身穿防护设备,操作相机很困难,而且相机消毒也是一个难题。于是,我决定全程都用手机拍照。在这个过程中,开门、乘电梯,唐医生都不要我动手,而且一再提醒我,不要用手碰任何地方。
他们杀毒用的过氧乙酸纯度很高,尽管戴着专业的防护口罩仍然觉得刺鼻,如果没有这层口罩,我想自己根本忍受不了。味道嘛,就和家里熏醋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消毒工作结束。
消毒结束后,我们仍而按步骤脱下防护装备,脱防护装备的流程:鞋套、外层手套、眼罩、防护服由内向外翻卷脱下、帽子、内层手套、口罩,每一步都需要做手部的卫生消毒。
脱防护装备和穿戴时一样,都有严格的顺序要求,而且每完全一道程序都要用喷雾酒精喷手消毒。
此时,我才发现他们早就准备了一瓶酒精喷剂和一个垃圾袋,脱下来的装备,除了护目镜可以重复使用,其它都是一次性的,都要装到垃圾袋里,然后把垃圾袋压紧封好,再投入医疗垃圾专用垃圾箱处理。
两位医生互相配合,最后把一次性的防护装备密封进垃圾袋做专业处理。
虽然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记者感觉穿着防护服等装备呼吸不畅,憋闷,好在当天的气温不高,如果是在夏季,即使在空调房里,也会一身大汗。
黄达娜医生介绍,他们研究所的疾控医生共分成4个小组轮流值班,每组三个人。
值班的几位疾控专家在衣帽间一边穿防护服,一边交流。
三位疾控专家穿戴整齐,即将走进实验室。
每天送来检测的样本有四到六个批次,需要在实验室内做4-6次核酸检测实验。每次检测,都要需要三四个小时,然后再等待一个多小时出检测结果。每一批样本的检测时间都要五个小时左右,所以他们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甚至通宵,是家常便饭。
一份来自南山某医院的病毒样本送到实验室的第一道门口。送样本的人止步。
实际上,自从开始抗击新冠病毒的防疫工作,他们就无法正常回家,也无法按时吃饭了。防护服一穿就要一天,而口罩必须4个小时左右就要更换。他们每次进出实验室,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检查。
病毒样本装在一个特制的铝合金的运输箱内,一共有三层包装。
上午10点半左右,当天第一批病毒样本送到了,它们来自南山区某医院。装载病毒样本的生物安全运输箱是一个铝质的金属箱。其实里面还有两层器皿,一共三层包装。
病毒样本箱的打开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打开每一层包装都要进行喷药消毒。
从接收样本运输箱的楼口到实验室,一共有4道门,一个电梯,和一个长长的走廊。我目送三位全副武装的疾控专家医生推开一道道门,走进实验室最深处。
病毒样本最后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
这一次,为了不再浪费资源紧张的防护服,我只在已经消过毒的更衣室、走廊和实验室外间拍摄,最里面的操作间,则被一道厚厚的玻璃门挡住,不允许我深入了。我则套着鞋套,穿着白大褂,还戴了一副乳胶手套。
专家们进出实验室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免发生意外。
检测的流程是这样的:
——专家们将装有待检测样本的生物安全运输箱转入实验室
——打开生物安全运输箱,严格按规程逐级逐个消毒
——将收到的样本在生物安全柜中打开
——将样品放入56度的水浴锅中30分钟灭活病毒
——将灭活好的样本进行核酸提取操作
——将专用试剂核酸放入检测仪器中,通过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
四五个小时后,出结果,他们及时向送检单位和上级部门反馈和汇报。随后,新的一批样本送到,他们又开始新的一轮检测工作。
“由于检测责任重大,漏掉任何一个病例就可能给社会带来风险,尽管检测任务繁重,但是为了结果百分百准确,实验人员认真对待对每个样本,力保万无一失。”黄达娜说。
|深圳商报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等你来pick→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李博
编辑 肖晓君 责编 李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