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东部海域出现大量“银币”,专家提醒:千万别碰!
近日,
深圳东部东山岛至桔钓沙海域,
出现一种"瓶盖"状生物。
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工作人员检测,
证实该类生物为银币水母。
这是首次在深圳海域
发现数量较多的银币水母。
专家提醒,
虽然银币水母的毒性较弱,
但还是要避免直接接触。
▲漂浮在海面上的银币水母
深圳东部海域的银币水母首先是由渔民发现的。
记者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联系了南海所研究员、渔业环境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南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黄洪辉教授,并获准与南海所的科研团队出海监测。
在现场科研团队负责人饶义勇博士的带领下,记者随科研团队前往东山至桔钓沙海域采集了银币水母样本和附近海域海水样本。经科研团队化验分析,证实银币水母处于繁殖期,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向水体释放了大量水母体。随后两天,科研团队加大了监测范围,发现银币水母在大亚湾惠东一带海域也有出现。
饶义勇介绍,银币水母呈鲜艳青蓝色,因形似银币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温暖的热带和亚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以及地中海和阿拉伯海东部,中国东南沿海有分布,以浮游生物、桡足类和甲壳类幼虫为食。银币水母没有游泳能力,只能随着温暖的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所以也被人们当做"暖流指示种"。"不过从历史文献上看,海南沿海比较常见,广东沿海并不常见。这次在深圳东部海域出现,可能跟近期持续高温有关。"饶义勇说。
饶义勇告诉记者,银币水母特别有趣的地方,在于它们并非单一的个体,而是由许多类似于水螅虫的个体组成的群体。银币水母拥有复杂的群体结构,单个个体分工明确,有的专门负责捕食,有的专门负责生殖,有的专门负责帮整个水母漂浮,遇到危险时还能通过放气来潜入海底,危险过后再浮上来。
饶义勇特别提醒说,银币水母虽然毒性较弱,但直接接触可能诱发皮疹,如果游客用手触碰了这种水母,切忌揉眼睛,因为可能刺激眼部神经。
▲银币水母样本
# 银币水母 #
银币水母是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管水母目、银币水母科的1属。因该属水母浮囊体硬而透明,质轻,呈圆盘状,形如银币而得名。又因其通体青蓝特别美丽又被称作蓝色纽扣、蓝色键虫。在海水中生活时,水母浮囊体呈鲜艳的青蓝色。近距离观察,会发现银币水母的浮囊体由几十个细的同心环和几十条放射肋组成。银币水母的水平分布与海流、水团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福建南部,渔民把银币水母称为"鳁镜",用它们作为鳀鳁鱼夏汛的台湾暖流指标,从而十分准确地预测鳀鳁鱼夏汛的到来。
等你来pick→
定了!“中”字头电信巨头A股IPO下周上会,上半年营收超2100亿
来源 深圳晚报
编辑 吴怡漪
监制 肖晗
校审 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