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节·特别策划 | 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力

深圳商报 2021-11-18


用心描绘时代画卷 

用力奏响时代强音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22个中国记者节。这是属于我们的节日,这是对荣光的铭记,也是对使命的呼唤。


2021年9月1日,深圳商报/读创影视制作事务所、品牌活动事务所同时宣告成立,加上此前已经设立的创意策划事务所、文创设计事务所,深圳商报已拥有四大事务所。在第22个中国记者节之际,深圳商报四大事务所闪亮登场。


今天,在节日的“聚光灯”下,让我们从幕后走到台前,分享一段段发自肺腑的心声。

《 深圳商报》2021年11月08日 A04-A05版


改革赋能,深圳商报/读创转型路上快马扬鞭


从传统媒体的“守夜人”到媒体融合的“划桨人”



 广东金梭奖获得者 张玉斌


为什么说自己是传统媒体的“守夜人”?是因为我从事新闻工作29年,其中25个春秋是在报社上夜班或分管夜班。


夜班工作,繁杂而又辛苦。一年下来却又想不起、说不出干了些什么。欣慰的是,自己的平平淡淡,保证了报纸的品质;自豪的是,厚厚的奖状证书,就是最大的褒奖肯定。来到深圳商报22年,我曾获得广东新闻奖总计13个,获得深圳新闻奖近40个。


为什么又说自己是媒体融合的“划桨人”?2019年3月,报社让我分管深圳商报视频、直播和读创客户端等新媒体部门的工作,实现了从“守夜人”到“划桨人”的转身。这一转身确实有太多不同,但我坚信变的是产品的呈现形态,不变的是坚持新闻操守的初心、追求新闻理想的恒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读创客户端紧急集结,在农历大年初四率先推出抗疫情科普服务平台。抗疫情科普平台推出后,可实时更新全国病例地图、发热门诊地图,并第一时间提供相关科普知识,成为深圳市民抗击疫情的重要科普和服务通道。短时间内,其总点击量达到1.4亿。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商报读创精准把握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移民城市的特点、包容开放的特质,推出了“来了就是深圳人,快来领张‘深’份证”活动,一上线即火爆全网,短短10天时间,领“证”人数超1700万,总阅读量超3亿,成为庆祝特区生日最成功最火爆的新媒体产品,荣获广东省网信办“网络传播精品工程”特等奖。


2020年,读创作为深圳300万商事主体社交平台,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的“中国报业媒体融合创新案例”,为深圳市唯一入选案例。


就在前几天,“来了就是深圳人,快来领张‘深’份证”活动,以及读创深圳300万商事主体社交平台,与深圳报业集团的另外9件产品,同时入选“中国报业媒体融合创新案例”。


怎样才算一名合格的“划桨人”?我认为首先应该是互联网主战场主阵地的“冲锋员”,更应该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守门员”。我深知身处改革开放和意识形态斗争“两个前沿”的深圳,必须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新闻报道上的放心人。在融媒产品创意上做到把握规律、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破圈思维,在安全生产上做到严守规矩、谨小慎微、如坐针毡、不越雷池。


我将以“金梭奖”为职业生涯新起点,以“财经新媒体”为工作总抓手,以创新思维引领一切,不负荣誉、不负信任,向着媒体融合发展的“城墙口”全力冲锋,为深圳商报和读创跻身中国财经媒体第一方阵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编”拥抱新媒体当仁不让



深圳新闻英才奖获得者 贺平波


在今年记者节到来前夕,我有幸获得了第五届深圳新闻英才奖。作为一名在传统纸媒辛勤耕耘了30年的夜班编辑,在新媒体大潮风起云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这样一个分量极重、含金量极高的媒体人大奖,我备受鼓舞。在深圳商报发力财经新媒体的当下,我相信党报依然大有作为,报人依然大有作为。


自1999年从珠海特区来到深圳特区,我一直奋斗在深圳商报总编室的夜班编辑岗位。


版面上的每篇稿件,我都当作精品来雕琢,每一句话,哪怕是文中的一个逗号,该怎么用,都绝不含糊。而我负责编辑的报纸头版就是一个精品工程,把消息、通讯、评论、照片、图表、标题导读等重组装配,哪怕是版面上的一根线条,该加在哪里,都不能随便。


党报要闻版编辑,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岗位。要做到称职,需要的也不仅仅是认真细致,勇气和毅力、经验和能力、责任和担当,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


去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主动请战,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坚守夜班岗位,处理好每一条从抗疫第一线发回的报道。及时、准确报道中央、省、市防控疫情的重大举措,生动呈现抗疫一线涌现出的抗疫故事,展现了党的新闻工作者听党指挥、服从大局的政治品格,无私奉献、践行“四力”的职业精神,顽强拼搏、忘我工作的优良作风,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特区新闻人应有的贡献。


因为有着20多年丰富的党报要闻编辑工作经验,近年来我还担任报社新媒体的审读工作。20多年来,我用“工作狂”炼就了“火眼金睛”,及时纠正版面上的细微差错。用执着与坚守,体现一个党报时政要闻编辑“守土有责”的作风、能力和担当。


消灭差错是一个编辑的天职。在深圳商报20多年的夜班工作中,我改正的重要差错可以说是成千上万。这些差错,就像一颗颗埋藏着的地雷,一旦“引爆”带来的社会影响也可以说是“惊天动地”。每一颗地雷的排除,都让自己觉得十分欣慰。


1992年大学新闻系毕业,短暂的见习后我就被分配到总编室上夜班。至今年,我的新闻夜班生涯已进入第30个年头。作为一个新闻战线平凡的守夜人,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获得深圳新闻界最高奖新闻英才奖,不仅仅是对我以往30年夜班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传统媒体编辑积极转型与新媒体融合的鼓励。


深圳商报发力财经新媒体,从内容到形式逐渐发生了让读者为之惊喜的变化。传统媒体夜班编辑的工作也有了新的探索、新的改变。深圳商报最近一系列经济报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每天晚上,我们编辑设计的一张张新闻海报引人入胜,抓人眼球,在微信朋友圈中成为网红。扬帆起航,30年的“老编”拥抱新媒体当仁不让。


生产优质内容 讲好深圳故事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


2020年10月22日,深圳商报和读创客户端组成采访团队,走进位于华为松山湖基地的团泊洼实验室集群。我们采写的《“小鱼缸”如何成就大华为?》(《深圳商报》2020年10月30日A3版)刊发之后,获得了业界广泛关注,并获得“第28届深圳新闻奖”一等奖。回顾采访前后,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提前策划,选准时机。

2020年,对于华为来说是不平静的一年。在我们采访之前,也就是9月中旬,美国对华为禁令正式生效。实际上,从5月以来,围绕着华为的“卡脖子”问题,比如芯片还能支撑多久?占其营收“半壁江山”的消费者业务受到挑战,华为增长空间在哪里?对于读者来说,他们想要知道的是,困境之中的华为是否运转如常,为了“求生存”公司上下正在做什么?作为深圳本地的新闻媒体,我们需要及时行动。


采访策划和准备工作提前1个月已经展开。此次走访选取了华为当时最新启用的、位于团泊洼的实验室集群。我们也成为了当时最早一批进入该实验室集群进行实地探访的媒体。


二是找好切入口,以小见大。

寻找华为的创新秘密,实验室是理想的切入口。我们走访了“材料结构与力学实验室”“麦克斯韦天线创新中心”等几个实验室。在那里,我们与实验室工作人员交流,找细节,讲故事:从“鱼缸试验”反映华为对“极致”的追求;从“链式”安装,突出华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从“星际之门”(SG128球面近场测试系统)入手,突出华为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些设备,有的投入巨大,“黑科技”满满;有的看似普通,非常“接地气”,但都反映了华为在研发和创新上的极致追求。


三是忠实记录,不刻意渲染。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此前曾引用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华为。他说,“永远保持面向阳光,阴影就会被你甩在身后”。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实际上,我们到访时所看到的也是这样的景象。在稿件中,我们只写所见所得,字里行间,向读者呈现一个虽经历风波,却不惧困难、坚定前行的华为。


今年以来,在深圳商报/读创的支持和推动下,我所在的科创新闻部先后推出了“励志博士黄国平”“科创会客厅”“科技达人”等一系列的报道,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向外界传递出一个开拓创新的深圳企业家、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群像。


当前,深圳商报和读创一体发展,发力打造与深圳城市地位相匹配的财经新媒体。作为战斗在科创一线的记者,更要聚焦深圳“创新”这个基因,抓住深圳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关注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群体,坚持生产优质内容,讲好中国故事、深圳故事,在媒体深度融合大潮中继续前行。


一张“深”份证,读创火出圈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李迩


媒体融合时代,以“爆款”称雄的,保鲜期大都很短;凭借流量称霸的,口碑爆棚的很少。如何打破“流量魔咒”?如何实现两个舆论场的良性互动?如何将主题宣传与普通用户关联起来,形成裂变自发传播?


这一年来,读创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700万人次办证,3亿人次点击,全国190家主流媒体的595个新媒体平台(渠道)转载报道,《来了就是深圳人,快来领张“深”份证》作为2020年度全国性现象级融媒作品,先后获得了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2020年广东“网络传播精品工程”特等奖和入选“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深”份证亮相的舞台,是一场激烈的同题比拼。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报道,央媒、省媒重兵参与,主场作战的深圳商报和读创如何脱颖而出?


我们在报社党委、编委会的直接指挥下,牢牢抓住了“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十大观念中最触及心灵的一句,以此为主题展开策划。以一张“深”份证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宏大主题,与每一个普通个体成功联系在一起,再以AI技术加持,最终在线上线下两个舆论场都取得成功,成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最成功、最火爆的融媒产品。


如果说,“深”份证的成功得益于特殊的新闻背景,而“蚊子地图”“奋斗照”的出圈则是对日常新闻产品的观察和思考。2021年4月,读创团队与深圳疾控中心合作的“蚊子地图”上线,2021年5月成功出圈,成为全国媒体热点。《北京青年报》文章称,“绘制‘蚊子地图’是把实事办精办细的典范”。


2021年6月,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读创又推出了“奋斗百年你我同行——致敬100年,永远跟党走”红色主题融媒体产品,以“时光之旅”的形式,用“互动+沉浸”的方式,让用户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被誉为党史教育的创新典范。


事实上,从2019年读创客户端迭代升级为深圳300万商事主体社交平台,定位为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以来,读创就一直爆款不断。这既得益于报社编委会的领导与支持,也得益于读创有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懂互联网,又坚守新闻理想的团队。我们这支队伍,既有从业20年的老新闻,也有刚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还有从互联网公司跳槽来的大咖,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工作经历,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责任与担当守望新闻理想。


时代在变,舆论生态在变,媒体格局在变,传播方式在变,新闻产品形态也在变,我也从一线记者到新闻评论员,从互联网观察者变成媒体融合的参与者。作为一名从业20年的新闻工作者,我见证了时代的变革、媒体的发展,震撼于科技带来的变革,感叹于新闻人不变的赤诚之心。于我和我的团队而言,时代在变,新闻在变,社会在变,媒体也在变。不变的是新闻人的坚守——坚守一种理想,坚守一种情怀,坚守一种信念。


从商报“小记者”到记者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吴素红


人的一生,有许多奇妙的际遇。比如我,从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商报,成为一名记者。


高一那年,我作为宝安中学的学生代表,参加了一场深圳中学生爱国知识竞赛。这次大赛恰恰是由深圳商报主办。获奖队伍除了荣誉加身,还可以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在国庆节期间飞往北京参加升旗仪式。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我成为了其中一个幸运儿。当年的激动之情,至今记忆犹新。


临出发前一晚,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从来没有坐过飞机、没有去过北京的我,想起第二天就要坐飞机去北京,简直恨不得马上天亮、马上出发去机场。以至于以后每一次和大家说起北京和飞机,就想到了深圳商报。因为是商报帮小小的我,圆了一个梦想。


通知书注明的集合时间是上午9时,我7时30分就赶到集合地点——位于商报路的深圳商报大院。虽久闻《深圳商报》大名,也经常在学校图书馆看报纸,但头一回走进报社大门口,远远望见气派的红色大门,心里还是很震撼。作为一个懵懂少年,想象着在这里工作的记者一定很酷、很高大啊!当我们的带队老师——深圳商报记者帅小波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这位美丽又亲切的大姐姐,一下子又把我的印象改变了。她一路上细心照顾着我们这群只有十几岁的学生,安排我们的参观活动和衣食住行,热情向我们介绍北京的风土人情,指导我们新闻写作。


头一回到北京,大伙儿都非常新鲜好奇,一路上都非常兴奋。我记得到北京的第一天,我们直奔卢沟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当我们踏上卢沟桥,走在石板桥面上,数着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不仅有感而发。历史课本上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战争历史,仿佛正一幕幕呈现在眼前,让人热血沸腾。


在北京的那几天,是丰富而又充实的。天安门、长城、故宫、颐和园……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还记得国庆节当天,我们凌晨3时就爬起来,前往天安门广场等待看升旗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看着国旗缓缓升起,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时至今日,我依然对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而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八达岭长城,尽管因为大雾,两米之外见不到人,无法感受到巍巍长城蜿蜒起伏的壮美,但通过抚摸着斑驳的城墙,也让我们这群学生雀跃不已。


第一次的北京之行,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回来后,我们大家把北京之行的感悟,写成小作文,投稿到深圳商报。我记得自己写的主题是关于卢沟桥参观感悟。投稿的心情很忐忑,担心深圳商报会否刊登我们这些略显稚嫩的文章?但帅小波老师一点点帮我们修改,耐心指导我们。现在已记不清楚到底是谁告诉我文章发表的消息,但当我拿到刊登了我那篇小短文的《深圳商报》,看着自己的文字第一次上了报纸,“我也想成为一名记者”——梦想的小火苗,就这样点燃了。


毕业后进报社第一年,在深圳商报社大堂遇到了帅小波老师。当时她已经调到深圳晚报工作了,但她一眼认出我,非常高兴我也成为了一名记者。


记者永远在路上



深圳商报记者  刘虹辰


在第22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回首我的记者生涯,思绪万千。我认为,记者生涯就是永不止步地探寻、永不停滞地聆听、永不停息地思索、永不懈怠地拼搏,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一遍遍地考验着自己的信仰,一遍遍淬炼着自己的初心。

记者,要有见证时代的使命感。


2021年10月9日台风“狮子山”登陆深圳,我和深港两地一批记者一起走访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国际量子研究院、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等地,零距离感受深港两地在共享两地创新资源中的敢闯敢试和勇于探索。


那一天的狂风暴雨,让大家印象特别深刻,尤其是大家都穿着雨衣,奔波在一个又一个采访点,采访体验非同一般,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媒体记者都明白:这是在见证历史。


作为见证者,记者们冒着倾盆大雨,仍然是欢声笑语。本次的暴雨采访以及随后几天的采访,我们在读创APP福田频道推出了“河套,我们的理想之城”的专题报道,展示了“新闻在哪,我就在哪”的记者风采。


记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020年我参与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用手中的笔一线战疫:


大年初二,我前往超市农批现场调查,用手中的笔采写了生鲜品市场供应充足的稿件。


大年初九,了解到福田区将隔离者聚集在固定地点设立了健康驿站时,我认为这一切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染源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戴上口罩就直奔现场采访。采写的《深圳“健康驿站”火了》原创文章被澎湃、搜狐、网易等多家媒体转载,这一“健康驿站”切断传染源的报道对于全国战疫有非同寻常的借鉴意义。


用手中的笔一线战疫,我以此而倍感自豪。


融媒体时代,当一名记者要善于“破圈”。


在融媒体改革的洪流中,新闻记者不能随波逐流,必须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先行者。


2020年,我作为策划者和主创者,推动深圳市委老干部局、深圳商报、深圳移动频道携手推出《致先行者》融媒体党课,推动文字和视频新闻记者一同站到了聚光灯下,创新性地采用了视频、Keynote、灯光、音乐等舞台表现手段,来讲述和传播深圳这群拓荒者、先行者的故事,同时通过直播、抖音、视频、图片等展示主流媒体的力量,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一次创新性融媒体党课在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坪山区、龙岗区、大鹏新区等地巡回演讲,取得了巨大成功。


拥抱融媒体,让记者——有方向!有尊严!有成就感!


作为新闻战线上的一名老兵,见证了深圳经济取得的一个个巨大成就,采访了一位位政治、经济、社会界名人,写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稿件,积极拥抱了融媒体,记者职业带来了成就感,我因此而觉得“不负韶华”。


四大事务所闪亮登场,打造强大新媒体中台创意策划事务所突破传统,价值共生

我们基于深圳商报的媒体属性,针对重大项目、全案项目及特定客户的特点需求,开展定制化的创意策划服务。主要创意载体包括报纸版面、图文、视频、直播、可视化产品(海报、长图、条漫)、H5,以及线下活动、论坛、展览、技术开发等。我们紧紧围绕创新、创意、媒体、客户几大要素,力求突破传统模式,策划让受众满意、客户认可,同时具备传播力、影响力的媒体产品,从而为客户创造价值。


文创设计事务所以设计为传播赋能

我们依托专业的媒体平台,为客户提供品牌视觉设计和文创产品开发服务。我们凭借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与服务理念,从传播与体验的角度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设计解决方案。一直以来,我们持续为深圳知名品牌及企业提供交互设计、平面设计、UI设计和品牌设计等服务,力求将商业价值与艺术追求进行完美融合。未来,我们将提供文创产品开发、展览展示设计、空间设计执行等综合性视觉传播服务,以设计为传播赋能,用视觉为商业添彩。


影视制作事务所全媒体矩阵中的先锋队

我们平均年龄仅26.2岁,立足视频和直播两大业务板块,是商报全媒体矩阵中的先锋队。为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我们的团队细分为4个事务组:商务事务组,主动向各行各业靠拢;影视事务组,是我们的“重型武器”,负责承接各类视频业务;抖音事务组,依托抖音平台,培育流量的同时,探索尝试全新业态;影像会员事务组,将谋划打造线上影像作品展示平台,尝试培育视频产品之外的新模式。


品牌活动事务所创意赋能,传播价值

我们相信,魔法会让空气起舞。


因此,我们会不断使用闪耀的创意为品牌创造奇迹。


同时,我们还会用最先进的传播技术及覆盖全球的传播渠道,将品牌的声音送到每一双在聆听的耳朵里。


期待早一天与您相遇,共同见证奇迹。



商报君精选

等你来pick→

贾跃亭喊话马斯克:我们是战友!FF中国总部及新车项目将落户武汉?

没啥可投的?巴菲特持有现金又创新高,却遭马斯克嘲笑?

今年双11,我的快递啥时到?



编辑 吴怡漪

责编 李耿光

监制 肖晗

校审 谭录岗

点击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