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撤辣”,楼市爆了!
2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2024至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陈茂波表示,即日起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这意味着香港于2010年开启的长达14年的“辣招”调控政策宣布落幕。
此举被视为政府在当前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采取的一项刺激措施。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香港主要通过印花税调控楼市,此次调整相当于内地一线城市全面取消限购的力度,对于一套价值千万港元的楼盘来说,可以少缴纳300万港元左右的税款。
01楼价跌幅有望逐步收窄近两年来,香港楼市进入到低迷期。尤其在2023年下半年,因受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市场需求疲软,楼价不断下潜。
界面新闻报道,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全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报306.4点,按月跌1.57点,已连跌9个月,累跌13.5%,创逾20年最长楼市跌幅。
对于下跌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最为主要的就是市场普遍对“去辣”有所预期,从而导致浓重的观望情绪以及交易量的不断下滑。
与此同时,涉及“辣招”的交易量也创下新低。据香港税务局,去年全年三大辣税交投量共录约2811宗,创2014年三项住宅辣税征收有纪录以来新低,并且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的“辣税”收益金额不足60亿港元,这些数据都在说明,“辣招”意义在减弱。
据香港多家媒体和地产中介数据披露,香港特区政府“撤辣”刺激新盘交投大爆发,“撤辣”后首个周末成交继续升温。
据中原市场数据,在“撤辣”首两天(2月28日-29日),香港新屋成交数量达到80套。这一数据占据了2月份整体一手成交的近三成,显示出政策调整对楼市交易活动的积极影响。
据香港商报报道,“撤辣”后首个周末一手市场气氛炽热,其中于周日(3日)开售138伙的长沙湾Belgravia Place 1期,截至2日中午已接获3200票登记,超额逾22倍。其他新盘成交亦明显增加,售楼处再现买家“mark”盘情况。此外,有专才趁周末坐高铁来港,以千万购入油塘亲海駅海景3房。而旺角ONE SOHO录得大手客一掷1200万元连购2伙。
另据大公文汇报报道,综合市场消息及一手成交纪录册,“撤辣”四日一手共卖约210伙,超越2月首27日的逾190宗水平,3月2日成交连续第三日高企50宗以上水平,多达73宗,按周升7倍。
美联物业表示,观望已久的客户于预算案公布一系列提振楼市措施后,恢复入市信心,荃湾中心于“撤辣”后两天连录约10宗买卖成交,为近3年以来最旺,单位成交价约288万元至335万元。
与此同时,开发商们也借此楼市向好气氛大力推盘。
2月29日,在新世界发展的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表示会尽快在未来6个月推售大约2500伙,包括启德等项目,其相信会吸引不少中产买家、投资客,相信可以在短时间为集团带良好的现金流。
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杨明仪指出,2月28日财政预算案宣布全面撤辣,金管局暂停压力测试及放宽按揭成数,对本地二手楼价的影响将于3月下旬公布的CCL才开始反映。她预期,二手成交逐渐回升,楼市可以顺利进入季节性旺市,楼价跌幅有望逐步收窄。
02内地人购房成本降低
已向本地买家看齐
值得关注的是,全面“撤辣”后,包括内地客在内的非本地买家,已无需支付任何额外“辣税”。
但在此之前,内地人在香港买房,若非拿了“高才”或“专才”身份的话,需要交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共15%,但香港本地买家只需要交最高4.25%的从价印花税即可,“撤辣”以后内地买家已向本地买家看齐。
此举大大降低了非本地买家的购房门槛,尤其是对于一些“新香港人”以及经人才计划到港的潜在买家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据美联物业预测,预计在“撤辣”后的未来4个月内,香港新房成交或较之前4个月增1.4倍至6000宗,同期二手或增五成至1.4万宗,合计一二手房成交或增七成,达到2万宗水平。
03陈茂波:
市场若过热,政府有预案
然而,“撤辣”这一政策的长期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一方面,如果政策能够有效提振楼市,可能会对整体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楼市仍然低迷,政府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政策。无论如何,这一政策调整都将对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当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上述政策可能会在短期内激发市场的部分购买力,尤其是在1000万港元以下的住宅物业市场。对于高端豪宅市场而言,这一措施可能影响有限,预计今年整体楼市仍将面临调整,跌幅可能控制在5%以内。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香港楼市“撤辣”后气氛升温,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解释,“撤辣”是不希望被外边“唱衰”言论过度放大悲观情绪。对于有市民担心发展商不积极推出楼盘,会因供应不足影响楼价。陈茂波说,政府了解已落成私楼及预售楼花单位的数目,也了解个别发展商的楼盘数目,强调一旦市场失效和过度炽热,随时可以调整措施。“如果出现极端情况,可考虑引入空置税,但目前远远没有需要。”
陈茂波未有回应推出空置税的指标,只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市场情况、楼市有否过度炽热、未来经济展望等。
来源 读创财经
编辑 信嘉毅 责编 李耿光 校审 谭录岗
等你来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