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抗17级强台风的“玻璃”啥样?深中通道“黑科技”曝光!

深圳商报 2024-07-07


6月30日,历时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东起深圳,西至中山,全长24公里,未来30分钟内即可通达。



深中通道不仅综合建设难度世界最高,沿线还隐藏着各种特别的“黑科技”,它们到底有哪些玄机?


01
“聪明”的隧道照明系统




深中通道拥有全世界最长、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隧道,全长6.8公里要在这么长的海底隧道保障行车安全,当然离不开隧道内的“黑科技”,智能照明系统。


隧道内的照明智能控制器,能够根据检测到的洞内外光线、色温数据、交通量变化以及白天、黑夜等情况,自动控制调节灯光亮度。


同时,在隧道行车洞的两侧,可智能调节的全彩景观灯带也在不断变换着颜色。它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车流状况变换灯光色彩,或分段显示不同的灯光颜色,减少行驶过程中的单调感。



广东新粤深中通道JD2合同段项目部经理 张永忠:在我们沉管隧道里,应该是国内首次使用景观灯带。它有7种颜色可以变换,在正常情况下,它可能像流水一样跑动,在我们有车辆发生追尾或者是抛锚的时候,它会显示红色的报警,如果隧道里面发生重大事故的时候,整个隧道两边都会亮起红色的景观灯带,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


02
抗风的“玻璃墙”




总台央视记者 曹丹:在深中大桥的桥面中心位置,隐藏着一道玻璃墙。看上去就是一块块普通的钢化玻璃,但是它们却是深中大桥抗风的“秘密武器”。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办副主任 陈焕勇:这个就是我们的中央稳定板,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深中大桥抗风的稳定性。阻碍在强风作用下涡旋的发展,从而提高颤振的稳定性。



深中大桥桥面高达91米,是当前世界上最大跨径、最高桥面的全离岸悬索桥,又地处伶仃洋海域强台风频发区,对抗风稳定性具有特别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联合国内四所高校进行平行研究,经过300多组气动外形设计及风洞试验,大桥主梁优化采用了“水平导流板+上中央稳定板+高透风率栏杆”的综合气动措施,将大桥发生颤振和涡振的风险降至最低。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办副主任 陈焕勇:颤振临界的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每秒,最高到17级以上的强台风,这个桥应该是没问题的,是安全的。


03
在大海上筑起世界之最



深中大桥钢结构用钢量约8.5万吨,相当于两座国家体育场“鸟巢”的用钢量。要拉起如此重的桥梁,就需要拉力更大的主缆。



主缆直径为1.06米,由25000多根直径6毫米的钢丝组成,钢丝的强度为2060兆帕,每根小小的钢丝都足以吊起3辆家用小轿车,两根主缆的总缆力将近30万吨。


顺着主缆望去,在两座高主塔的两边,有两个钻石模样的巨大锚碇,这是大跨径悬索桥最重要的受力结构。



但在淤泥层较厚、地质复杂的海中建设巨型锚碇结构,全世界都鲜有经验可循。


深中大桥单个锚碇重约100万吨,面积相当于17个国际标准篮球场,是当前世界上最大海中锚碇。


它就像两个大大的“秤砣”,用自己的体重“压住”了整个桥梁和日后行驶在桥上所有车辆的重量。


04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要不来的讨不来的



深中通道建设难度是世界级的,在攻克一个个难点和堵点的时候,我们也是孤独的。


2018年,我国工程师们组团到国外的类似工程去调研学习。可到了现场后,对方不让靠近,更不让拍照。


工程师们不远万里、满怀希望地去,却只看了一个寂寞。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要不来的讨不来的。


回国后,我国组织国内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施工设计单位等,全产业链进行了系统性攻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作为项目总工程师、“1号员工”的宋神友,已为此奋斗了近5000个日夜。


世界最大直径钢圆筒扎根珠江、世界最高强度主缆索股飞跃伶仃洋、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隧道首节管节成功安装……


回想起深中通道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他依然心潮澎湃。


2024年,深中通道终于建成通车,宋神友14年梦想变成现实。


谈到未来的交通强国梦,他说:“人这一辈子,总归是要干点事的,建设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保障有力的通道工程,让深中通道的标准成为中国标准,让中国桥、中国隧成为世界桥、世界隧,我想,这就是我的交通强国梦。”


终于,我们在这片宽阔的海面上架起了堪称雄伟的桥梁!



来源 央视网
编辑 石展溥 责编 宁可坚 校审 汪蓓
监制 陈燕青



等你来pick→


通车!

正式谢幕!Kindle中国电子书店停止云端下载服务

“戒瘾第一股”要来了?公司尚未产生收入

飞骧科技闯关科创板!3年亏近9亿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