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一题022※ 雪=大棉被

我是小刷 小齐的公考常识 2022-04-23

常识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积累,橙色部分为小齐自己做题时的一些小想法,不一定客观准确,看看就好~

(2016国考)下列与雪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是形成降雪的必要条件

B.食盐可作为融雪物质,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高

C.“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凝固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

D.“六月飞雪”是文学作品杜撰的场景,不可能在我国境内出现






【正确答案】A

【解析】

A项,形成降水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水汽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降雪与之前讲过的降雨的必要条件是一致的),因此足够的凝结核是形成降雪的必要条件,选项表述正确,当选。

我们都知道,随着温度降低,水的形态发生由水蒸气→液态水→固态水的变化,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小扩展:

1)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雪是有很好的保温效果的物质(不知道大家见没见过小卖部卖雪糕的冰柜上会盖一层大棉被,棉被的作用就是保温隔热,雪的作用就类似于给植物盖上一层大棉被),可以在寒冬保护植物不被冻伤;来年开春雪水融化可以为植被提供良好的供水;雪水中含氮化物,可以增强土壤肥力。

2)雪水中所含的重水比普通水中重水的数量要少1/4,重水能严重地抑制生物的生命过程,虽然不至于杀死细菌、病毒,但是雨雪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凝结核”存在,而大气中的尘埃、煤粒、矿物质等固体杂质则是最理想的凝结核。病毒的传播主要依附于这些凝结核,下雪凝结核也会随之降落,病毒减少传播途径,所以雪后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人们更不易生病。

3)降雨、降雪都是降水,那我们通常说的“降水量”都包含哪些呢?降水一般有两种,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垂直降水才会被计入“降水量”哦~

B项,食盐融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的低,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凝固点是指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下雪天马路上撒盐就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盐水的凝固点大约为零下30多度,因此在水还是固态的温度下,盐水还是液态的。

C项,“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融化吸热,使温度降低,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D项,“六月飞雪”是自然界中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产生“六月飞雪”的直接原因大多是夏季高空有较强的冷平流,我国境内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曾出现过“六月飞雪”的场景,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齐的公考常识”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