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展
刘钱 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方向 导师:袁惠敏
《延寿村街道景观设计》
介绍:项目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下辖村落中,调研并分析其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区位条件的优势,运用当地的材料进行街道景观设计。
设计目的:运用相关的乡村材料,建设一条环境美观的街道景观,通过再设计改造街道现状风貌,达到民居风貌优美、街道美观舒适、环境优良的街道景观空间,以此满足居民的日常散步、休息聊天的街道空间需求。
当下的街道面貌呈现出凌乱破败、绿化不足、无地面铺装、建筑表皮形态单调的形态,体现不出当地的优良环境面貌,隐私性较差,景观品质上较差,无视觉焦点。
在街道的两侧设置休闲空间与影壁,给当地居民提供休闲聊天的好去处,加建影壁增强民居的隐私性,增设广场空间,供居民进行日常活动,在休闲空间和影壁之间设置景观小道,增加景观层次也能够增强通过性。
影壁从徽州传统民居中借鉴色彩设计,与民居表皮形成色彩对比。采用当地废弃的农具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景观小品塑造,形成农具小品供行人使用。
尼加提.艾力江(艾炜) 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方向 导师:袁惠敏
《驿在今日—基于丝绸之路景观带中交河驿站文脉的环境艺术研究》
2014年,中央明确提出“将新疆建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随着“一带一路”黄金旅游走廊的打造,新疆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快速成为享誉国内、驰名海外的旅游目的地。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端精品旅游产品打造的前提下,旅游带动酒店、餐饮、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增加活力,带动当地人民致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成为新疆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之一,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
依托“文化润疆”工程和“旅游兴疆”战略,新疆旅游业近年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文旅产业蓬勃兴旺的态势下,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挖潜和特色打造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主动迎合市场发展满足游人日新月异的需求,如何将中华文化传统和丝路悠久文脉的魅力融其中,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是新突破口,也是关键的承载。
当前制约新疆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季节和气候、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相对滞后、交通设施及交通配套设施的限制等原因。如何使旅游产业在淡季不淡,如何发挥配套服务设施在淡季的商业带动作用,如何提高品质、融入地域特色和文脉因子,如何加强旅游服务区与交通服务区的有机融合、再现古道驿站的面貌和功能,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许昌智慧阅读空间”优化方案设计》
优化设计理念概述:
在合理利用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的基础上,以新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基础构建和功能拓展设计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持续性发展做出实践性的探索。简介:SED新疆新西林景观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师助理2019年 | 互联网+文化乡建•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大型乡村思政课堂 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疆赛银奖2020年 | “校园家”——新疆艺术学院金桥校区教师公寓文化演绎 院级三等奖
《“记忆·印痕”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案例以挖掘新疆地域传统民居文脉为基础的视角构架“记忆·印痕”的主题思想,提炼出地域民族传统民居特色印记,在现代景观设计的总思路下,打造新疆居住区设计传统文化样式中的新风格。以设计新疆居民“自豪”与“款待”的精神核心居住空间为主,创作出新疆地域传统民居活动体验中心,充分发挥新疆的地域文化特色,创建款待外来游客体验、注重不同年龄段居民精神感受的新疆居住区传承空间。
为了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保留城市的历史文脉,独特的道路格局、结构肌理通过三条相互融合的“丝绸之路”将历史与现代结合在了一起,运用于平面设计当中相辅相成,整体空间布局功能划分明确。
本案例以打造体验式地域风情示范居住区为重要设计内容,宣传其传统民居文化知名度,创建引导外来游客体验、感受的体验环境。案例设计主要运用道路景观、景观小品与植物景观营造以及铺装等设计手法相融合,穿插新疆传统民居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嵌入传统手工艺人的创作结晶,将传统民居历史文脉融入到新疆居住区公共庭院。打造个性、创意的景观环境空间,唤起历史的记忆,让
新疆地域居住区景观具备真实性,回归新疆人民生活的本质。
王娟娟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导师:何孝清
简介:X-PLUS新疆设计力量沙龙学生会员2020年 | 《我们都是一家人》抗击新冠肺炎公益海报设计 | 三等奖2020年 | 第二届“丝路精神”设计传承与未来作品展 | 三等奖
《新拟态风格音乐APP——开乐》
品牌风格:新拟态
品牌主旨:打开音乐,打开快乐,音乐轻松听
开乐APP是一款新拟态风格的音乐类APP,其主要侧重于用户和播放功能。颠覆以往产品配色方案可使用多种配色渐变组合。在新拟态风格的基础上使用了毛玻璃拟态和外发光来营造氛围感。在新拟态风格发展初期进行了大胆尝试,在页面布局设计上尽可能涵盖绝大多数交互功能排版。并自主创新如引导页的视觉分层设计。在功能组件上创新实践了导航、状态栏及播放组件的整合。整套方案较为完整,有深色和浅色模式可切换,并配套有WATCH、PC官网、PC客户端。在新拟态风格上后尝试两种融合ICON设计:线性新拟态和暗黑霓虹新拟态图标设计。
王凌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导师:韩国华
X-PLUS新疆设计力量沙龙学生会员2019年 | 山西首届“平顺农谷”农产品创意设计大赛 | 特等奖2019年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丹青颂中华”美术作品展 | 入选
《努开乐品牌设计》品牌使命:助农兴疆、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品牌价值观:努力拼搏、开放包容、快乐共享
“努开乐”品牌价值观源自“心流”概念,指人将注意力和精力完全投入到某件事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心流产生时会伴随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努开勒”维语本意为“充满阳光”,阳光也是人们心智中快乐、积极的象征,“努开乐”鼓励共享快乐的时光。
色彩用明亮的黄色来传达愉悦、阳光的视觉感受,用绿色传达行业属性。
从消费者的心智出发寻求共同的认知。西游文化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与西域联系性强,唐僧师徒四人从经历磨难到最终取得真经的经历的过程也与“努开乐”品牌理念的逻辑不谋而合。
分别用唐僧师徒为红枣、核桃、无花果、巴旦木定位。这四种产品分别有补血、益智、开胃、解饥的功效,唐僧师徒也分别符合这些特性,通过人物与产品的匹配,使消费者对产品功效产生联想。
周梦琪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导师:韩国华
“努开乐”产品包装设计说明
标题命名中“枣呀”“核桃呦”等标题,带来积极向上的感觉,体现努开乐品牌“积极向上、开心快乐”的理念,标题也更容易使人记住。插画采用手绘素描形式,以简单的绘画方式体现产品的朴实自然。包装选择铁罐装、铝箔装、礼盒装等包装,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梨子呢”“梅得很”水果标题以新疆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为灵感,是表现新疆特色的一种方式。考虑该地距内地较远,专门设计了运输包装,参考鸡蛋包装的凹槽,设计了防震垫,防震耐压,利于水果长途运输和保存。
“努开乐购物APP”和购物网站的“努开乐商城网页”可以丰富消费者购物渠道。页面设计中设置了活动页面和特卖商品等模块,吸引消费者兴趣,提高购物体验,页面字体和色彩选择也采用活泼鲜艳的颜色,带来积极向上的氛围。
慰问卡采用插画形式将努开勒村和达瓦昆沙漠元素进行提取,卡片文字对该地特色农产品进行介绍,卡片背面采用农产品插画的暗纹作底,体现产品特色。
刘蕊华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导师:何孝清
简介:
2018年|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一等奖
2018年|中国创意设计年鉴《海洋》系列作品金奖
2020年|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西北赛区一等奖
《“龟兹魅影”系列衍生品设计》
通过前期实地调研,根据克孜尔石窟的文化故事内容和视觉特征进行索,展开“龟兹魅影”系列衍生品设计。
视觉形象设计——将龙、鹿、兔、猴等动物形象进行提炼,结合飞天、站立、盘坐等人物动态进行创新设计,着重考究线条的韵律感和形象细节,将新的视觉形象应用于产品当中。
标签设计——正面选用石窟内拍摄的洞窟原貌作为背景,建模制作现实增强效果。背面为产品设计故事来源和产品信息,让大众直观看到产品背后的故事。
学习类衍生品设计——主体形象元素结合产品的功能和材质,设计出系列笔记本、眼镜盒、胶带、AR益智拼图、明信片、文具袋等产品。
生活类衍生品设计——将克孜尔石窟美学融入到生活当中,设计出手机壳、夜灯、包包、行李箱、水杯、滑板、眼镜布、台历、冰箱贴、鼠标垫等产品。
UI界面设计——通过程序界面进行线上交通预约、景区导览、洞窟排队人数实时统计、洞窟故事内容讲解、提前备注、门票和衍生产品购买等功能,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游览便利。
王韵旖 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方向 导师:夏侠
《金镂之雅》系列作品,运用金银错这种非遗工艺,设计并制作出区别于传统玉雕风格的毕业作品,以展示出“莹澈锐薄”艺术美感以及工艺价值。
茶具《青玉错银夔龙壶》壶身选用二方连续的夔龙纹,使图案具有节奏和韵律感,壶盖则采用缠绕式的宝相花纹与之呼应,杯口下沿通过回纹进行点缀。一杯两壶,既具有审美价值也兼具实用性。
饰品《守护》系列以太和殿上的屋脊兽为灵感来源,采用高度抽象的设计方法,对其面部特征进行提取,并添笔“福”表达出瑞兽守“福”的美好寓意。这套具有现代感的金银错饰品,可穿戴于日常生活中。
《见·喜》手串采用圆珠单圈造型搭配顶珠“见喜”二字,将平凡生活中“抬头见喜”的美好祝愿藏纳其中,简洁大气又亮眼精致。
《十三太保》手串的正反两面皆嵌错有团寿纹,团寿线条环绕不断,寓意生命绵延不息,带上手腕便是一道精致的“风景线”。
创意类摆件《恐龙乐园》,以新疆沃尔齐斯河地区的恐龙化石为灵感来源,运用普通石料在工艺上寻求突破,并以“适形”为原则在其背部错嵌有巴旦木纹样,制作出造型可爱的创新性玉石装饰摆件。
王思惟 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方向 导师:夏侠
挂毯以《山海经》地理风貌作为创作依据,添加一些作者对地理环境主观的想象。在绘画风格上采用了与编织相贴合的版画风格,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例如章莪山的表现,在《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文中这种无草木多碧瑶的描述被联想到盛产玉石的戈壁沙漠地区,结合《西山经》的地理区位,可以和我国新疆和田地区风貌相呼应。
作品采用多种编织法、不同规格质地的线材结合的方式,用以突出作品的肌理质感,使整个作品不单调乏味。
“山海经”植物图案创作后进行了二次提取,分别进行了元素提取和颜色提取。以集合的形式进行表现,通过“花果同在”的不合理表现特殊性。
崇吾山植物元素在毛衣上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