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娑罗树碑》碑文及注释

梵华居士 中印梵华 2021-06-23

观厥[1]好德存树[2],爱人及乌[3],有情不忘,虽小可作[4]。夫施及者也,则有宗庙加敬,墟墓[5]增悲。覩[6]物可怀,比事[7]斯广,此触类[8]者也。矧[9]乃通感灵变[10],玄符[11]圣迹,根柢净土[12],硕茂佛时。烛金山[13]之景彰,联玉豪[14]之殊相[15]。至若泥日[16]法会,荼毗[17]应身[18],妙有[19]双树[20]之间,光覆僧祇[21]之众,安可混曜散木[22],比列清林[23]。议上茅之挺生,喻坚固[24]之神造者也。

娑罗树者,非中夏[25]物土所宜有者已。婆娑十亩,映蔚千人,密幄足以缀飞飙[26],高盖[27]足以却流景[28],恶禽翔而不集,好鸟止而不巢[29],有以多矣。然深识者[30],虽徘徊仰止而莫知冥植;博物者,虽沈吟[31]称引而莫辨嘉名。华叶自奇,荣枯尝异,随所方面[32],颇徵灵应。东瘁则青郊[33]苦而岁不稔,西茂则白藏[34]泰而秋有成。惟南匪他[35],自北常尔。或季春[36]肇发,或仲夏[37]萌生,早先丰随[38],晚暮俭若[39]。且槁茎后吐,芬条[40]前秀,差池旬日,奄忽齐同。无今昔可殊,非物理[41]所测,古老多怪,时俗每惊。巫者占于鬼谋,议者惑于神树。


证圣载[42],有三藏义净[43]还自西域,逮兹中休,信宿[44]因依,斋戒瞻叹。演夫本处,徵之旧闻。源其始也,荣灼道成[45]之际;究其末也,摧藏薪尽[46]之余。或森列四方,或合并二体,常青不坏,应见分荣,变白有终,不灭同尽。昔与释迦荫首,今为群生立缘。夫佛病从人,大慈感故;树萎因物,深悲理然[47]。化能分身半枯,即是心有合相[48]。后茂还齐,宜其表正[49]。圣神灵贶[50],品彚[51]以变,见一摄[52]而称赞十方[53]者也。

淮阴县者,江海通津,淮楚巨防[54],弥越走蜀,会闽驿吴。七发枚乘[55]之丘,三杰楚王[56]之窟。胜[57]引飞辔[58],商旅接舻[59]。每至同云[60]冒山,终风[61]振壑,宦子惕息[62],槁工疚怀[63]。鱼贯迤其万艘,雾集坌于曾渚[64]。莫不膜拜围绕,焚香护持,复悔多尤[65],回祈景福。于是风水相借,物色同和。挂帆启行,方舳骏迈[66]。浮山[67]屋起而疏巘,庆云[68]乱飞而比峰。虽电影施鞭,夸父杖策[69],罔[70]可喻其神速,曷云[71]状其豁快者哉!

州牧[72]宗子[73]名仲康[74],广孝惟家,大忠形国,播清政以主郡,仪古式以在人,知微知章,有礼有乐。别驾[75]扶风[76]窦公名诫盈,盛门贵仕,懿德令名,利用以厚生,明略以营道,上交不谄,下交不黩。司马[77]宗子名景虚,受贤交干,用柔克[78],退遂中律[79],先后自公,且观麟定之诗 [80],未强[81]骥子[82]之任。邑宰[83]清河张公名松质[84],藐自雉节[85],忽乎[86]博闻,始于能赋而彰,中于成器而立,牧人通急[87],徇物合权[88],威肃慑于神明,慈惠安其父母,岂伊[89]政理,自有才名。莫不净虑[90]一乘[91],追攀八树[92]。叹徒植而多感,惟化生[93]而永怀。大启上缘,率心檀施[94]。硕德道晖、寺主[95]道玄、上座[96]道绚、都维那[97]昙一等,皆妙觉圆常[98]、释门上首,痛金棺[99]而既往,骇坚林[100]而在兹。乡望[101]司徒玄简、戴玄景、王玄珪、张仁艺、王怀俨、刘元隐、沈信详等,夙悟大师[102],深入真际[103],勤行进力,护供壮严。扬州东大云寺法师希玄,广派法流,固柢德本,戒行有以镇浮俗,利言有以诲蒙求,既凭藉于众心,亦谋明于独得。是标灵迹,乃建丰碑:

政化之理兮,甘棠犹存[104]

宝乘之妙兮,婆罗是敦[105]

钦厥道成兮,八相克尊[106]

感乎示迹兮,一归可门[107]

与佛合缘兮,荣落同时[108]

歘尔化生兮,感变惟思[109]

休徵咎徵兮,伺察不欺[110]

流俗莫识兮,绵旷惊疑[111]

上人西还兮,觏止增悲[112]

发皇灵应兮,坚固在兹[113]

方国传闻兮,想象凄其[114]

回首正信兮,顶礼护持[115]

优昙千年兮,易足议之[116]



梵华居士注释:

[1]观厥:看其。

[2]好德存树:《诗经·召南》有《甘棠》篇。朱熹集传:“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后世因用“甘棠”称颂地方官有惠政于民者。

[3]爱人及乌:及爱屋及乌。《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语出] 《尚书大传》卷三:“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4]:写作文章。

[5]墟墓:坟墓。

[6]:同睹,观看。

[7]比事:排列比较史实

[8]触类:指接触相类事物。语出晋·葛洪·《抱朴子·祛惑》:“虽圣虽明,莫由自晓。非可以历思得也,非可以触类求也。”

[9]shěn):何况。

[10]通感灵变:通感灵异的变化,后文有娑罗树东西南比荣枯状况和庄稼收获情况对比的详述,认为娑罗树可通灵。

[11]玄符:记录和彰显。

[12]净土:佛教认为佛、菩萨等居住的世界,没有尘世的污染,所以叫净土。

[13]金山:指佛教中释迦摩尼佛所在的须弥山。

[14]玉豪:又作玉毫。指如来眉间之白毫,此处指代佛祖。豪,为毫之借字。因其皓白光润,犹如白玉,故称玉豪。慧琳音义卷十一(大五四·三七上):‘玉豪(假借字也,正体从毛作毫。言玉毫者,如来眉间白毫毛也,皓白光润,犹如白玉。佛从毫相,放大光明,照十方界,故云玉毫瑞色也。)《西域记》张说叙曰(大五一·八六八上):‘玉毫流照,甘露洒于大千;金镜扬晖,薰风被于有截。

[15]殊相:特异的状貌,奇异的状貌。    

[16]泥日:泥日通涅槃,梵文写作Nirvna,汉语音译有泥日、泥洹、泥畔、涅那等,意译为灭度、圆寂、寂灭等。

[17]荼毗:印度巴利文的音译,一译闍毗,意译“焚烧”、“烧身’,。佛教僧人死后,将尸体火葬,叫做荼毗。

[18]应身:为‘真身’之对称。大乘义章卷十九分佛身为真身、应身二种,而以随化所现之身,称为应身。

[19]妙有:佛教指非有之有。与非空之空的真空相对。这里指佛的影像在双树之间悬浮显现,并不是真的佛的应身在那,但是又不是没有,可以想象为全息投影的样子。《景德传灯录·荷泽大师<显宗纪>》:「湛然常寂,应用无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无,便成妙有。」

[20]双树:指娑罗双树。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拘尸那迦两株娑罗树间,右胁而卧,半夜入灭。因此世间卧佛像均是侧卧造像,且背后会有娑罗树造型。

[21]僧祇:梵语阿僧祇的省称。意为无数,无量。

[22]散木:不成材的树木。散木,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二中〈内篇·人间世〉。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

[23]清林:感觉是光秃秃的树林的意思,总之李邕应该指比较差的树林。李邕另一篇文章《叶有道碑》中有“呜呼!天不持久,人将复归。颓年迫于期颐,远志屈于摧落。卜兆幽石,讬坟清林,逸人不追,国士靡宪,泉石沮色,乡县失声。岂无他人,唯子之故。”

[24]坚固:即娑罗树。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卷一:“一时佛在 拘夷城力士生地,希熙连河侧坚固林双树间。”

[25]中夏:中国。

[26]密幄:枝叶茂盛如同帷幄。飞飙:狂风。

[27]:树冠。

[28]流景:日光。

[29]恶禽翔而不集,好鸟止而不巢:娑罗树在植物学上属娑罗双属,龙脑香科,多年生乔木。因为气味芳香,木材坚固,可以用来制作家具或建材,又可供作药用或香料。因此,鸟类不喜欢在娑罗树上筑巢。这是淮安娑罗树不是菩提树或者七叶树的重要证据。

[30]深识者:知识渊博的人。

[31]沈吟:沈通沉,低头吟诵。

[32]方面:方向。

[33]青郊:指春天。

[34]白藏:指秋天。秋于五色为白,序属归藏,故称。《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35]匪他:形容不好。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相见各头白,其如离别何。几年一会面,今日复悲歌。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

[36]季春: 农历第一月为孟春,第二月为仲春,第三月为季春

[37]仲夏: 农历第一月为孟夏,第二月为仲夏,第三月为季夏

[38]丰随:茂盛的样子。

[39]俭若:俭:长得不好。若:<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

[40]芬条:花枝。

[41]物理:事物的常理。

[42]证圣载: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

[43]三藏义净:义净法师,赴印求法高僧,精通经律论,因此称为三藏法师。

[44]信宿:连住两晚。

[45]荣灼道成:指佛祖悟道成佛。

[46]摧藏薪尽:指佛祖圆寂涅槃

[47]大慈感故;深悲理然:慈悲,佛教术语,为慈与悲二者的合称。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悲的意思是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慈悲泛指指慈爱与怜悯。

[48]心有合相:合相为佛教用语,指“一合相”,是说明对待世界是实有还是虚无的看法。此处心有合相指心中有高深的佛法。

[49]表正:本来的性质。

[50]灵贶(kuàng):神灵赐福

[51]品彚(huì):彚通汇。品汇意为事物的品种类别,此处指农业的收成好坏。

[52]:佛教用语,指菩萨行者广度众生的四种好方法,称为“四摄”,分别为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通过摄,使之欢喜,从而依附,其后方可导之以大乘佛法。这里指娑罗树以荣枯方式来预告人们庄稼的好坏,这也是佛广度众生的方式。

[53]十方:佛教称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为“十方”。

[54]巨防:防通舫。巨防为大船的意思。

[55]七发枚乘:枚乘,西汉时期辞赋家,淮安人。著有《七发》辞赋。

[56]三杰楚王:指韩信。“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57]:胜流,即是名流,有名望的才俊之士的意思。例如:晋顾恺之有《魏晋胜流画赞》,文见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又如:《魏书·张纂传》:“纂颇涉经史,雅有气尚,交结胜流。”

[58]飞辔(pèi):辔头,指马的络头。

[59]接舻:连在一起的舟船。

[60]同云:亦作“彤云” ,下雪前均匀遍布的阴云。

[61]终风:终日的狂风。

[62]惕(tì)息:极其恐惧的样子。

[63]疚怀:心中愧疚的样子。

[64]雾集坌于曾渚:岔:聚集;曾:层层叠叠;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指船只相互靠在一起避风,层层叠叠,就像河中的一块块陆地一样,形容船多。

[65]:过失,罪过。

[66]方舳骏迈。方舳:并舵;骏迈:快速行进。

[67]浮山:在今安徽嘉山县境淮河岸边,为淮河峡口之一。

[68]庆云:五色云。古人以为喜庆、吉祥之气。《汉书·天文志》:“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萧轮囷,是谓庆云。”

[69]虽电影施鞭,夸父杖策:此处按文本对称,“电影”应对“夸父”为古代神话人物,但是遍搜无果。暂译为电神。

[70]:无。

[71]曷(hé)云:如何,怎么样。

[72]州牧:此处指楚州刺史

[73]宗子:宗室皇族

[74]仲康:唐朝高平郡王道立之孙,畢國公景淑之子。

[75]别驾:州刺史的佐官,郡丞。

[76]扶风:陕西扶风县。

[77]司马:州刺史的佐官,负责军事。

[78]用柔克:明陈文烛重刻娑罗树碑,言“中脱十余字”。感觉此处少了一个“刚”字。

[79]退遂中律:符合规范

[80]麟定之诗:《 诗经·周南》有“麟之趾”篇,言周文王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无犯非礼。后因以麟趾为颂扬宗室子弟之词。

[81]弓口:通“强”字。

[82]骥子:比喻英俊的人才。《北史·袭延俊传》:延俊从父兄宣明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

[83]邑宰:指淮阴县令。

[84]张松质:淮阴县令,正是张松质邀请李邕来淮做《娑罗树碑》。《容斋四笔》中记载张松质与李邕书的一段文字:松质一书答邕云:“此土玉像,爰及石龟,一离淮阴,百有余载,前后抗表,尚不能称,赖公威德备闻,所以还归故里,谨遣僧三人,父老七人,赍状拜谢。”

[85]藐自雉节:雉,本地城池;节,符节。雉节:意为地方官。藐自雉节,意为不因为是地方官员而高高在上。

[86]忽乎:忽视。先秦的《苏秦以连横说秦》,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意为,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87]通及:谓排解急难。《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息饗报嘉岁,通急戒无年。”李善 注:“通百姓之急者,预戒於无年之时。”吕向 注:“通人之急,以备饥年。”

[88]合权:顺应时势;善于权变。唐 刘禹锡 《唐故邠宁节度使史公神道碑》:“从众而合权也。” 唐刘禹锡 《题淳于髡墓》诗:“寓言本多兴,放意能合权。”

[89]岂伊政理:“岂伊”为“犹岂,尤其”;政理:有卓越的政绩。

[90]净虑: “净虑”在佛教中为抛弃烦恼,静心思虑。“一乘”

[91]一乘:指一乘佛法《法华经》。佛祖因人的悟性有差别,所以由俭入难,先讲阿含,讲了十二年,这是小乘;然后是方等,讲了八年,是中乘;再就是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这是大乘;大家领悟能力提升了,有智慧能够接受,有善根福德能够奉行,最后八年开始讲法华,在法华会上,佛给大家授记,这是一乘,才算是得正果。

[92]八树:指佛祖圆寂之时位于娑罗树林中八棵娑罗树中间。据佛教文献,佛祖圆寂之处,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般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即是《大般涅槃经》所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93]化生:感化众生。

[94]檀施:布施。

[95][96][97]寺主、上座、都维那:唐朝寺院的首脑为三纲:即上座、寺主、维那(或称都维那),都是领导大众维持纲纪的职僧。上座以年德俱高,都是朝廷任命。上座,其位居寺主、维那之上。寺主知一寺之事。。维那意是管理寺院中总务的知事僧,位次于上座。

[98]妙觉圆常:妙觉为大乘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之一,四十二位之一。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故亦为佛果之别称。又称妙觉地。为究极理想境地之表现;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妙觉位。于此位能断尽一切烦恼,智慧圆妙,觉悟涅盘之理。

“圆常”一词是佛教语。意思是指:破除偏执,归于常道。

[99]金棺:传说佛祖圆寂之时,骨灰至于金棺中。

[100]坚林:娑罗树林,参见注释[24]。

[101]乡望:当地有德行有声望的人。

[102]夙悟大师:早就认识义净大师。义净公元695年路过淮安讲法,这七个人应该在场,因此说认识义净大师。也正是这七个人和淮安县令张松质共同邀请李邕来淮作《娑罗树碑》。李邕撰文一般要收取一些费用,据笔者猜测应该是这七位出资。参见注释[84]。

[103]真际:佛教的真谛。

[104]甘棠:参见注释[2]“好德存树”。

[105]婆罗是敦:“婆罗”指“佛祖”,“是”乃“在此”,“敦”指“教诲”

[106]八相:参见注释[92]“八树”。

[107]一归可门:指“一乘”。参见注释[91]。“门”指找到参悟的门道。

[108]:草木的花。

[109]化生:佛教用语,本无而忽生之意,也指死后转化出生,例如生于佛国净土者亦多为化生而出。此处指娑罗树花凋谢后化生。惟思:思虑。

[110]休徵咎徵:休徵是吉兆;咎徵是凶兆。

[111]流俗:世俗之人。

[112]上人:指西天取经归来路过淮安的义净大师。觏止(gòuzhǐ):相遇。

[113]发皇:使开朗﹐显豁。此处指义净在此讲解。坚固:娑罗树。参加注释[24]。

[114]方国:诸侯小国。这里是指义净游历的许多国外的国家。凄其:悲凉伤感,凄凉悲伤。指西天取经过程中,艰难万险。很多取经人客死他乡,让义净伤感万分。因此,义净此后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将其了解到的取经人姓名和经历一一记载下来。

[115]正信:佛教语。笃信正法之心。

[116]优昙(tán):佛教中灵花,号称千年一遇。此处“优昙千年”指淮安娑罗树和义净的佛缘是千年难遇的佛缘。

 

梵华

淮安府衙《娑罗树碑》译文和百度《娑罗树碑》条文错误较多,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和佛教经典,重新整理注释,以正其义。

2020年2月25日注释于北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