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经济学 PK 辛格经济学——点评印度两朝御用经济学家的论战
梵华荐语
来自东南亚的GTKH观察印度的视角比较独特,认知水平也很高。这次GTKH带来的文章是有关印度政府御用经济学家华山论剑的故事,这是我完全陌生的领域,让我有机会得以一窥印度顶级经济学家之间的恩恩怨怨,丰富了我对印度的认知,十分感谢GTKH的热情分享。
特此声明:发表GTKH的文章并非代表我完全认同其观点,仅供关心印度的朋友们参考。
莫迪经济学 PK 辛格经济学
(Modinomics vs Manmohanomics)
——点评印度两朝御用经济学家的论战
作者:GTKH(东南亚某国关注中印关系的旁观者),编辑:梵华
一、前言介绍
今天要聊的是两位名正言顺的经济学专家在他们专攻的经济学领域内进行的巅峰论战。
虽然这个话题是严肃的,但是中间也会穿插一些有趣的八卦以随三哥特性,从而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论战背景。
更具体地说,今天要聊的是一位印度当朝御用经济学家和一位印度前朝御用经济学家之间的终极PK。御用学者的身份是指两位曾经在印度政府身居经济领域高官职位,两位现都已退位,但继续以御用学者尊称他们应该问题也不大。
印度两届政府不同经济策略的辩论 | 图源:IndiaToday
论战围绕着当朝莫迪政府和前朝辛格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其成就与败笔。“莫迪经济学PK辛格经济学”这一标题来源于两位御用学者 2022 年 5 月在今日印度电视台(India Today)进行的一场正面交锋。今日印度电视台给此次辩论定的英文原名是Modinomics vs. Manmohanomics(莫迪经济学 PK曼莫汉经济学),以英语发音非常押韵。考虑到中国读者多习惯以姓尊称外国人,对印度前总理的印象多以辛格总理为深,故改曼莫汉经济学为辛格经济学。
二、主角亮相
首先出场的是第一位主角是Arvind Panagariya,为了方便帮助中国读者区别人物,我们姑且称他为“潘哥”。潘哥刻下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Jagdish Bhagwati 讲座教授,之前出任莫迪政府第一任期新建机构印度国家转型研究所(NITI Aayog)的首任副主席(2015-2017)。潘哥漂亮的履历包括美国马里兰大学、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等。
顺带介绍印度国家转型研究所(NITI Aayog),该机构的定位是印度官方智库。2014年莫迪上台执政后就立刻废除了尼赫鲁时代设立的计划委员会(Planning Commission),并设立NITI Aayog取而代之,所以可以说NITI Aayog 的前生是计划委员会。
话说潘哥在 2017 年请辞 NITI Aayog 的副主席一职之时,台面上的请辞理由是哥伦比亚大学不批准延长他继续脱产休假。然而,坊间有八卦流传,台面下的理由是莫迪政府高层对潘 哥的表现不甚满意并已经开始了推动他人以取而代之的操作。不过,从潘哥受到印度政府颁发“莲花装勋章”(Padma Bhushan),以及返回哥伦比亚大学之后不时继续声援莫迪政府的种种迹象,包括潘哥亲自出马主持2022年10月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赴美期间莅临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时两人相谈甚欢的场面来看,说明潘哥和莫迪政府之间即便买卖不成,但双方情谊仍然牢固。
Padma Bhushan 是什么东西呢?中文译名是“莲花装勋章”,是印度政府颁发的最高公民荣誉第三级别勋章(共有四级勋章),授予在各领域为印度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2008年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就曾获颁莲花装勋章。
接着介绍第二位主角Kaushik Basu,姑且称他为“巴哥”。巴哥当前是康奈尔大学C. Marks讲座教授,之前在印度辛格政府第二任期内担任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2009-2012)年,尔后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2012-2016)。相较于潘哥以“仕”性质为主的履历,巴哥的履历在 2009 年以前以“学”为主,历任麻省理工、哈佛、普林斯顿、伦敦经济学院等各大美欧知名学府教职。2008年巴哥与季羡林同榜接受印度政府授莲花装勋章。整体观感上巴哥一点也不让潘哥专美。
巴哥(Kaushik Basu)| 图源:ZengerNews
潘哥和巴哥之间有没有私人恩怨,无从得知,但他们俩各自的恩师之间的恩怨,在印度经济学家圈子广为人知。文人相轻,人性也,放之四海而皆准,三哥也不例外啊。
潘哥的恩师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Jagdish Bhagwati 教授(姑且称他为“霸老大”),潘哥目前占有的讲座教授席位正是以霸老大命名,讲座教授资金是辛格主政时代印度政府慷慨捐 助的。这么一看,今天潘哥挺莫迪、贬辛格,有点讽刺,但这不是重点。
巴哥是美国哈佛大学Amartya Sen教授(姑且称他为“森老大”)的直系衣钵弟子,所以森老大和巴哥之间的师承关系比霸老大和潘哥之间的关系更直接。潘哥虽然不直接承接霸老大的衣钵,但他坐上以霸老大命名的讲座教授席位,而且两人经常合作发表文章。毋庸置疑,这两对师徒各自之间的关系都很密切。
Amartya Sen(左)与Jagdish Bhagwati(右)| 图源:Quartz
霸老大擅长研究的经济学领域是国际贸易,森老大则擅长研究福利、公共选择、和社会正义等哲学味道很浓的经济问题。表面上,霸老大务实、森老大务虚。其实不然。君不见大英帝国牛津剑桥等传统学府的经济学学位全称“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PPE”(哲学、政治、经济),经济排在最后。因为传统经济学是以哲学为精神指导、以政治为执行框架来搞的。现代经济学则演变成纯粹搞数学模型,把哲学和政治给忘了,大概这样所以世界经济才越搞越糟吧。这点不展开多说。
文人相轻,两位大佬互相都看对方不顺眼,霸老大多次公开点名批判森老大,森老大的回应和批判则刻意避免点到霸老大的大名。乍看之下,森老大格局和素养似乎略胜一筹。
1998年Amartya Sen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图源:gettyimages
1998年,森老大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一时名满天下。霸老大一生渴望登顶诺贝尔经济学奖却一直未能遂愿。这件事无疑加深了两位大佬之间多年的瑜亮情结。
两位大佬国内外授勋无数,但森老大1999 年授勋印度最高公民荣誉第一级别 Bharat Ratna(印度国宝勋章),霸老大则在2000 年授勋印度最高公民荣誉第二级别Padma Vibhushan(莲花赐勋章),在授勋级别和时间上森老大无意中又压了霸老大一个头,霸老大心里肯定又起疙瘩。
霸老大被誉为印度上个世纪90 年代辛格主导的经济改革之精神教父,理应是与辛格志同道合的。然而莫迪时代以来,霸老大始终力挺莫迪,这其中应该也有其弟子潘哥的潜移默化,因为早在莫迪还是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时候,潘哥就已经公开站台莫迪了。2016年,霸老大力挺莫迪备受争议的废钞政策(demonetization),这是否等于霸老大完全放弃辛格,或仅仅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不得而知。
相反的,森老大常年批判莫迪,巴哥作为其直系衣钵弟子与恩师保持立场一致,也经常修理莫迪。
梳理一下人物关系 | 制图:梵华
综合以上八卦,潘哥和巴哥之争,性质是否也是各自恩师之间恩怨的延续和传承,颇令人玩味。因此,两位老大的高徒同台PK,不失为有代师出征的味道。两位弟子也都各自拥有御用学者的特殊身份地位,所以这场争辩的分量本身也不遑多让。实际上两位御用学者第一轮争辩就惊动了莫迪政府高层以及印度人民党内部人士,证实了这场名师门徒兼御用学者之争造成一 定反响。
三、论战缘起
2020年9月,莫迪政府颁布了三部农业法,旨在对农业部门进行重大改革,新农业法重点之一是取消中间商并允许印度农民在全国范围内任何地方销售其农产品。
新法的颁布引发许多印度农民举行有组织的抗议,抗议的农民主要来自旁遮普邦、哈里亚 纳邦、和北方邦。农民抗议的主要诉求是担忧新法的背后是莫迪政府的种种算计,其一担心莫迪政府为取消政府托底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 (Minimum Support Price,MSP)扫除障 碍,政府不再以 MSP 为农民保底;其二是担心莫迪政府与财力雄厚的大企业狼狈为奸,通过废除mandi 制度放任财阀肆意摆布势单力薄的农民、把农民的血吃干抹尽。
2020年11月,印度抗议农民与警察对峙 | 图源:PTI
历经一年的农民抗争,2021 年 11 月莫迪宣布印度政府决议撤回新法,2021 年 12 月新法 废除。这场农民 pk 莫迪以农民告终,是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少见的吃败仗。
顺带介绍,印度的 mandi 制度是大英帝国传承给印度的一项“光荣遗产”,即大英帝国给印度挖下的众多坑之一。大英帝国当年挖的坑,经过印度官僚运用他们的智慧进行多年发酵, 辗转至进入 21 世纪时已经发展成为明文载入印度一系列规范农产品营销的法案和在各邦执行的农产品营销管理条例(Agricultural Produce Marketing Regulation,APMR)。简单地说,APMR 规定设立由农产品营销管理委员会(Agricultural Produce Market Committees,APMC)管理的市场,称为 mandi,所有农产品的第一手销售只能在 APMC 管理的市场即 mandi 进行交易。
四、第一轮交锋
在印度农民抗议新法如火如荼进行当下,潘哥和巴哥各抒己见,发文或发推表达对立鲜明的立场。
2020年12 月9 日,潘哥在印度时报发表题为“APMC难题:收回这项改革将鼓励既得利益集团推翻所有改革”一文,力挺莫迪与农民战斗到底。潘哥在文章结尾非常强硬地写道:“如果旁遮普邦选择固守不利于自家农民的法律,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我们要让更明智的邦从改革中受益,比哈尔邦在2006 年废除其APMC 法案后其农业蓬勃发展而旁遮普邦的 农业却萎靡不振就是明证。”
2020年12 月11 日,巴哥推文力挺农民,他写道:“经过我的研究,我意识到印度新农业 法案存在缺陷并且不利于农民。我们的农业监管需要改革,但新法最终将更多地服务于企业利益而不是农民。向印度农民的感性和道德力量致敬。”
巴哥在印度毕竟顶着大佬光环,因此他的推文被媒体广泛传播,例如BusinessToday 即在同 一天报道,报道开篇就极具渲染力:“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Kaushik Basu(巴哥)抨击印度政府新的农业法案,称它们‘存在缺陷’和'不利于农民'。”
印度时报大概闻到硝烟味,在2020 年12月18日邀请潘哥和巴哥就莫迪农改著文进行辩论。
潘哥的印度时报文章主标题是“企业不会把 mandi 挤出市场,反而会协助扩大市场规模”。除了以具体例子和数据力挺莫迪农改,潘哥的论据颇有人身攻击的味道。文章开头就花了约三分之一篇幅揶揄巴哥与其继任者Raghuram Rajan(两人先后担任辛格政府首席经济顾问)当年在位时支持辛格政府对农业进行改革,甚至支持外国零售商进入印度农业市场营销,而当下却改变立场、反对莫迪政府进行类似的农业改革云云。
话说 Raghuram Rajan(姑且称他为“拉哥”),履历一点不比潘哥和巴哥逊色、也是妥妥的大佬一枚,故事和八卦不少、甚至更有戏剧性,有机会可以扒一扒拉哥与莫迪政府之间的恩恩怨怨。
2020年12月18日巴哥发表的文章 | 图源:GTKH
巴哥的印度时报文章主标题是“农业法律需要改革,但不能以牺牲弱小农民为代价”,论据重点重复了印度农民抗议提出的主要诉求,不过巴哥毕竟是文化人,所以用了体面的术语(例如:“风险缓解”),以及引经据典(例如:“美国奴隶制时代南部人士发明“warranteeism(译名:保证主义)”,表面上扩大了奴隶的工作选择范围,但真正的受益者是奴隶主”)。巴哥似乎意识到他前后立场不一致会遭到攻击,主动解释为何前后立场有所不同,意思可以总结为:“我们支持农改的必要性没有改变,但本次农改漏洞百出、细节粗糙,我们不支持。”
可以这么说,潘哥和巴哥的笔战硝烟味十足,印度时报确实搞出了一点事儿。这一点可以从 Swarajya 主编 R Jagannathan在同一天亲自撰长文大肆抨击巴哥看出端倪。Swarajya是何方神圣也?且看维基百科的介绍:“Swarajya 是印度右翼纸媒月刊和新闻门户网站。该出版物积极正面报道印度人民党的新闻。2020 年,Swarajya 与 OpIndia 和印度教民族主义网站 TFIpost 一起被列入维基百科的黑名单。”可以这么说,Swarajya 毫无疑问是印度人民党的非官方口舌。主编R Jagannathan 这里姑且略过。
除了列举论点和案例逐一反驳巴哥,Swarajya 更直指巴哥是两面派、背后怀着反莫迪的意识形态阴谋:“在谈论莫迪政府的农业部门改革时,有太多使用“是的-但是”(yes-but) 语术的经济学家试图将理想和善政人为扭曲成为敌对两方。”然而,Swarajya 似乎没有意识到在揶揄巴哥是“非常住居民印裔人士”(Non-resident Indian,NRI)时,这记耳光也同 时扫在同为 NRI 的潘哥脸上,不知潘哥作何感想?
此外,潘哥和巴哥的笔战更惊动了莫迪政府高层。时任 NITI Aayog 副主席Rajiv Kumar 在2020年12 月28 日发声直接点名批评巴哥。经济时报相关报道的大标题是:“关于新农业法的虚假叙述有损于农民利益”。印度教报相关报道也使用相同大标题,显然是照搬Rajiv Kumar 原汁原味的发言。Rajiv Kumar 还说了这句重话:“我必须在此强调我对一些印度经济学家的不诚实感到失望和沮丧,其中包括我们的前首席经济顾问Kaushik Basu(巴哥),他在担任首席经济顾问期间一直支持这些措施,但现在已经改变立场并且正在使用不一样的话术。”
巴哥当然也不少支持者,但戏剧性不及 Swarajya 和 Rajiv Kumar,这里忽略不提。总之,巴哥并没有因高层抨击而退却,而是把战火引到国际舆论平台,例如2021 年2 月17 日,巴 哥在 Project Syndicate 发表文章,大标题耸人听闻:“印度的农业法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内容与巴哥的 2020 年 12 月 18 日印度时报文章基本雷同,这里不赘述。
2021年2月17日,巴哥在Project Syndicate上发表的文章截图
但有必要严厉批判巴哥 2021 年 2 月 17 日文章中的一个污点。巴哥诬蔑道:“中国人必须到出口加工区就业才能享有劳动权益,”并将这句谎言与他之前引经据典的“美国奴隶制时代南部人士发明“warranteeism(保证主义)”相提并论,纯属造谣胡扯。Project Syndicate 基本是西方建制派主流媒体合伙搞的一个大外宣平台,背后金主就赫然有热衷于颜色革命的金融鳄霸索罗斯。估计巴哥在其印度时报原文基础上新加一句抹黑中国的谣 言,才能入 Project Syndicate 法眼吧。不过,巴哥愿意低头配合 Project Syndicate 凭空捏造 谣言抹黑中国,泄露了他亮眼的履历包装底下的意识形态作祟。又或许抹黑中国牢牢地烙在三哥的基因中,印度精英也逃不出这个轮回宿命?如此回头来看,Swarajya评价巴哥怀着意识形态阴谋在搞事、印度高官Rajiv Kumar 评价巴哥不老实,不完全是对他的诬蔑。
潘哥这一边,开源信息中没有看到他发文继续应战巴哥。这一轮笔战核心虽然围绕着挺莫迪农改和反莫迪农改,但不失为给后续莫迪经济学pk 辛格经济学论战埋下伏笔。
五、第二轮交锋
2022年5 月27 日,适时正值莫迪政府执政满8 年,潘哥和巴哥登上今日印度电视台,同台面对面唇枪舌战,辩论标题正是本文开始介绍的“莫迪经济学pk 辛格经济学”。
莫迪经济学 pk 辛格经济学电视辩论 | 图源:IndiaToday
辩论开始,潘哥为莫迪治下的经济成就歌功颂德、巴哥则夸奖辛格治下的经济成就斐然, 各自也都不忘了贬低对方的成就,两位御用学者护主,完全属于情理之中。主持人是老江湖,直接点出两人都在以采摘樱桃方式(cherry-picking)精心挑选适当的时间跨度和亮眼的数据来自我表扬,贬低对方也是使用同一个套路。
这里适当地插入一些背景和八卦。
上个世纪90年代辛格出任印度财政部长时主导经济改革,创造相当亮眼的成绩,印度朝野普遍都接受这个共识。当然,也有一些分析指出印度1990 年代经济改革成就是因为辛格获得时任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P. V. Narasimha Rao)在背后大力支持和运作、协助辛格排除政治干扰。总理力挺财政部长,合情合理,这一点不展开说。
2004年辛格出任印度总理,除了两次短暂代理财政部长,财政部长其实另有他人。综合多方分析,辛格是一位弱势总理,因为他背后还有不只一位太上皇,包括执政联盟主席、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执政联盟大佬、马邦强人Sharad Pawar,执政联盟大佬、比哈尔邦强人Lalu Yadav 等。名义上大家进行协商,实际上是太上皇们指导(和勒索)总理。
一个弱势总理,凭什么实力挺他的财政部长或指挥他的财政部长?所以,迈入辛格第二任总理任期,时任财政部长普拉纳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基本上把印度财政部打造成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慕克吉后来被拔擢荣升印度总统(坊间八卦其实慕克吉心心念念的是辛格占去的总理职位),帕拉尼亚潘·奇丹巴拉姆(P. Chidambaram)回 锅担任印度财政部长。但终其两任任期,辛格始终无法复制 1990 年代他担任印度财政部长 时展现的改革魄力并取到的成就。这也造成了国大党主导的执政联盟2014 年拱手把政权让 给印度人民党的局势。
整场辩论下来,观众听出的是莫迪经济学和辛格经济学都主张进行经济改革。但与其说是两位御用学者为观众厘清莫迪经济学如何进行经济改革、辛格经济学如何进行经济改革,或对两个“学说”同与异进行有深度的纵向横向比较,倒不如说辩论仅仅聚焦在:莫迪经济学行不行?印度经济当下表现好不好?印度经济未来预期表现大有可期或令人堪忧?辩论核心问题始终无法升华到辛格经济学是否有能力取代莫迪经济学,辛格经济学是否有能力引领印度经济“再创奇迹、再登高峰”的高度。
两位御用学者也无意间展露了各自的意识形态底色。巴哥指出:“经济分析不是贫困问题的重点,重点是以主观的规范立场(normative position)来看待贫困问题。”这或与他师承森老大对社会正义的经济研究或有关系,或与他本人潜藏的意识形态相关,能嗅到白左的味道。
巴哥引用“历史终结”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理论、“跨国研究”和“实验室研究”数据,论证出“印度社会信任度低下、高度分极化,最终可能拖垮印度经济”(梵华注:我倒是比较认同这个观点,印度现在经济的潜在大问题就是经济高度垄断集中化,底层的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极为有限,印度两极分化趋势十分明显,日后必成大患)。妥妥的白左味道“印度崩溃论”,暗合巴哥愿意配合索罗斯资助的Project Syndicate 搞大外宣,并非一时兴起。
当巴哥兜售“印度崩溃论”时提到印度社会高度分极化(polarization)一词,潘哥控制不住嗤之以鼻的表情,被镜头捕捉并曝露在荧光幕上,为辩论增添刹那的娱乐。
潘哥以“印度是一个文明类型国家(civilizational state),数千年以来社会韧性强大(robust society)”来回敬巴哥,这一语术也道出潘哥熟悉运用印度人民党和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惯用的印度教性(Hindutva)叙事。潘哥妥妥是好 Hindutva那一道的人。
辩论的娱乐点当然少不了潘哥和巴哥之间的人身攻击,潘哥说:“我是一个永恒的乐观主义者(eternal optimist)。巴哥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能看到不存在的问题。”对此巴哥回敬道:“永恒的乐观主义者引起我的担忧。”
潘哥还揶揄道:“巴哥一直在嚷嚷着把事情交给专家来办。在辛格政府时代,我们囊括世界上所有的专家:辛格本身就是知名的经济学专家,辛格手下还有蒙哥、奇哥、巴哥、拉哥等大才,个个都顶着最精明的脑袋。但他们搞出了什么成就?为什么我们不进行改革?”火力十足。
拉哥之前介绍过了,是个有故事的角色。
奇哥指的是之前已经提到的印度前财政部长帕拉尼亚潘·奇丹巴拉姆(P. Chidambaram),学历包括哈佛大学MBA。
蒙哥指的是 Montek Singh Ahluwalia ,辛格的爱将、1990年代辛格主导经济改革时依赖的左膀右臂,之前也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镀过金,历任计划委员会副主席等印度政府高位。NITI Aayog 的前生是计划委员会,职业伦理上蒙哥和潘哥是上下任、前后辈关系。
整体看来,交锋双方表现出克制和应有的风度,第二轮交锋在貌似和气的氛围下落幕。
六、第三轮交锋
2022年9 月21日,适时正值大势显示印度GDP 规模即将首次超越英国,潘哥和巴哥登上新德里电视台(NDTV)继续唇枪舌战。
本次交锋的特点是两位御用学者虽然同台但却不同步,主持人先与巴哥进行访谈,巴哥下线后潘哥才上线接受再访谈。潘哥在访谈中直言:”我平时不会使用这么粗暴的语言,但 今天巴哥真的把我激怒了。”所以上一轮交锋落幕时的“貌似和气氛围”是否在交锋之后被打破、两位大佬之间伤了感情,新德里电视台才以这种“王不见王”的形式进行本轮交锋,无从考究。
针对印度 GDP 规模超越英国的趋势,巴哥指出这是大势所趋,因为印度单凭人口规模和增长趋势,迟早肯定要压过英国,这一点巴哥的论证有理有据。
针对印度GDP规模超越英国功劳归谁,巴哥重申他之前已经发的推文那一套。巴哥的推文写道:“如果说要赞誉印度GDP 超越英国的有功人士,那荣誉应该归印度前总理拉奥和辛格领导的政府。尽管自2016 年以来经济急剧放缓,但印度自1994 年以来的经济突飞猛进以及2005年以来的加快增长造就了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就像在一场接力赛中最终获胜,尽管跑最后一棒的选手掉了链子。”很明显,巴哥看莫迪很不顺眼,死活不把功劳分给莫迪,耍赖的味道十足。
除此之外,巴哥在本轮提出的论点没有跳脱出上一轮交锋的框框,观众自然也无从学习到辛格经济学的奥秘。
有趣的一点是,巴哥透露他在上一轮交锋引用论证“印度崩溃论”的“实验室研究”数据出自以色列。以色列实质上在国内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犹太基本教义派势力猖獗、犹太复国主义是好 Hindutva人士羡慕和临摹的榜样。有白左倾向的巴哥,青睐并采信以色列的 “社会信任度”“实验室研究”数据,照搬套用来论证“印度崩溃论”,乍看之下讽刺意味不言而喻,细思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
轮到潘哥上场时,巴哥一番言论显然把潘哥给激怒了,所以才会出现潘哥自述他使用了 “平时不会使用的粗暴语言”。潘哥说道:”如果你想把阳光非常明媚的一天描述成暴风雨交加和乌云密布的黑夜,你可以请教巴哥。”潘哥骂人不带脏字,揶揄功力不俗,倒不至于低俗到“粗暴”或“强烈”的程度。
潘哥火力全开,把印度独立以来国大党主政的前五十年的作为形容为“罪恶”(sins)。潘哥同样也使用“罪恶”这个字眼来形容辛格第二任政府(即巴哥任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 任期内)的作为。“罪恶”具体指什么呢?从只言片语推断,潘哥所谓的“罪恶”指“社会主义心态(socialist mindset)在印度政治阶层、官僚体系、和企业家群体中的滋生蔓延。”
但回顾第二轮交锋时,潘哥大力推崇莫迪政府通过公共分配系统向贫困的印度老百姓发放补贴。难道公认的发放补贴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在潘哥眼中是“资本主义”的善举?
或许潘哥所谓的“社会主义”是指印度国大党主政时期、经济改革之前推行的的 Licence Raj(许可权管制)?Licence Raj 是印度政客和官僚之间勾结的印度特色发明,以 Licence Raj 与“社会主义”画等号落入了简单化、标签化的圈套,好像与严谨的专家学者身份不匹配吧?
很明显,潘哥在他心中已经把社会主义标签化、妖魔化,暴露了他或许有偏激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倾向。
为了彰显独立的思维,潘哥说道:“当莫迪政府犯错时,我也会提出批评。例如我坚定地 批评莫迪政府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我还批评莫迪政府在清理银行不良资产方面行动迟 缓。”
然而,以上这一句话也可以推断潘哥或许有偏激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倾向。一味主张自由开放的潘哥可曾换位思考过:莫迪政府死守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出于担忧觊觎印度市场的 国外利益集团涌入印度砸了本土企业的买卖?莫迪政府是否出于担忧清理银行不良资产牵 一发而动全身引发本土银行倒闭、国外金融机构乘虚而入?可以这样理解,印度财阀与莫 迪政府密切的关系建立在贸易保护主义庇护、国有银行融资便利等等官商联合的基础上。
回到传统经济学是以 PPE 组合传授,莫迪政府的经济管理显然有其政治考量,莫迪经济学显然远远比潘哥主张的自由主义理想来得复杂。这样回头一看,当年坊间流传莫迪政府高 层对潘哥的表现不甚满意可能并非空穴来风。
经过本轮论战,观众可以观察到莫迪经济学固然与自由主义相关,但其中的印度特色(例如贸易保护主义)如何与经典自由主义交汇成就系统体系,潘哥的论述并没有细致到那个 程度,而且潘哥的论述似乎偏向偏激自由主义,因此甚至不是莫迪经济学的标准典范和代表。
估计NDTV也没预料到,印度GDP规模超越英国的喜庆契机,被两位大咖第三轮交锋不和谐的氛围打破。
七、结语
综合三轮论战,其实并未为莫迪经济学和辛格经济学之争辩出个所以然, 这三场印度前后两朝御用学者的论战终究无法升华到莫迪经济学和辛格经济学之争的经典代表作地位。
两位御用学者的这三轮争辩下来,甚至更有“印度良知爱国者”PK“印度公知恨国党”的味道。除非潘哥和巴哥能够突破各自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等枷锁,完全立足于经济理论和逻辑进行阐述,作者对将来可能再有的第四论交锋没有任何期待。
或者,霸老大和森老大两位年近90的老大直接出马同台直面 pk,给徒子徒孙们露两手,顺便以飨观众?
结尾之际,作者不禁纳闷,潘哥和巴哥作为印度前后两朝御用学者,似乎没有共识他们都曾经为造福印度而建功立业,相反却相互贬低。潘哥甚至把巴哥担任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任期内整体政府的作为形容为“罪恶”。如果潘哥真的不小心道出了真相,那么两位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亚洲银行等跨国机构位居高职时,是否都在尸位素餐、鱼肉世人?细思甚恐。
能看到这里的真的都是很厉害的读者!
顺便帮忙“点赞”和“在看”呗
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