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张量子纠缠照片曝光:看得见的联系,看不见的因果

分享经典国学精粹 I 探索宇宙生命奥秘 

愿与你相遇 l 我自此成光 l 照亮一路行人


学佛投稿:729958088@qq.com


公告

原佛学公众号"世外家园"已启用此新号

旧号将不再更新,长按二维码可继续关注我们


7月12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物理学家保罗-安托万·莫罗(Paul-Antoine Moreau)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中发布了捕捉到的量子纠缠图像,这是人类首次拍摄到这种难以捉摸的现象的视觉证据。

实验将一对相互纠缠的红光光子分开,沿着两条光路传播,并让其中一个光子的相位分别调整为四个角度:0°、45°、90°和135°。大量叠加图像显示,当其中一个光子改变相位时,另一个光子也瞬时发生相应变化。莫罗表示:“我们捕捉的图像是对自然界基本属性的一种优雅展现,并且是首次以图像的方式呈现。”



目前,量子纠缠超越了我们日常所感知到的四维时空,科学家也还无法解释其原因,宇宙中似乎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不过,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佛法,从佛陀曾开示的关于宇宙最基本的规律——因果当中,或许能发现一些背后的端倪。



看不见的纠缠— —因果

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曾经问佛:因果是什么?佛说了非常经典的两句话,作为因果的依据:“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有故彼有”意思是说,一切事物,都没有绝对存在,都是以相对的依存关系而存在。比如有左就有右,有高就有低,有上就有下。“此生故彼生”的意思当中还包括了因缘与果之间的关系。比如,一朵花的本质取决于它的因——种子,但花长得好不好、颜色美不美等,也需要土壤、阳光、雨露、时间、空间等的帮助,这些叫做缘。因缘结合以后,才会长出果。其中的因和缘,叫做“此”;生出的果,叫做“彼”。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佛教不主张有造物主,而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因和果,善恶因果是永恒的自然规律。比如种瓜就会得瓜,种豆就会得豆,这道理任何人都知道,善恶因果也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什么很神秘的东西。



那么,不接受因果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看到因果之间的关系,所以就有点不接受,唯独就这么一个理由,没有其他。


我们要好好思考一下,难道没有看到就可以否定吗?如果科学家没有找到合理解释就可以否定吗?这些都是不成立的。没有看到、科学家没有找到合理解释,但存在因果关系的事物非常多。


量子纠缠,很多人应该知道。比如两个很小的电子、质子等粒子,它们两个之间至少相距一公里以上,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这两个粒子虽然相隔甚远,但是它们产生了一种纠缠,其中一个粒子完全可以影响到一公里以外的另一个粒子。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确定的规律,这个粒子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自转、旋转、上下运动等,立即就会影响到一公里以外的粒子,而且影响速度已经超越了光速。


以前认为任何速度都无法超过光速,任何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根本都不可能。但是量子之间相互产生纠缠的速度就超过了光速,科学家也就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它们之间传递信息,最后就说这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看不见的联系。大家想想,这两个之间的确是有联系,而这个联系实际上就是因果。


还有比如地球、月球等很多行星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围绕太阳转,这是什么原因呢?过去说是万有引力的原因,但不仅仅是万有引力,还有暗物质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暗物质,万有引力是没有办法让它在轨道上一直转的。但是暗物质能看得到吗?我们的肉眼从来都看不见暗物质,而地球、月球每天旋转都是它在发挥作用,但是我们看不到,过去科学家也不知道。所以,因为没有看见所以不存在,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尤其是在因果这样非常复杂的事情上,千万不要这样去想。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再比如气象学中的蝴蝶效应。在热带森林中,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然后翅膀周围的空气产生了一点变化,这个变化越来越大,两周以后最终可以变成龙卷风,这叫做蝴蝶效应。这是事实,但是我们看到了吗?蝴蝶翅膀的扇动跟空气的振动、两周以后的龙卷风之间的关系,我们没有看到。


我们可以看到的光也只是光谱上的一小部分而已,这小部分以上和以下的光谱,眼睛都看不到,但是都存在。我们看到的所有物质加起来不到全部物质的4%,此外96%的东西,眼睛根本看不到。很多声音我们也是听不到的,很高的频率听不到,很低的频率也听不到。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简单,越深入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太多东西是我们的感官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但它们都是存在的。那我们有什么资格说没看到就不存在呢?所以,这些都是我们既不懂佛法,又不懂科学的一些想法,都是不对的。


因果规律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1、藏识中储存能量


比如,我们买了一条鱼,然后杀、洗、烹煮,最后吃下肚,享受了吃鱼的整个过程。从表面看来,事情就到此结束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会储存到藏识(阿赖耶识)里面。我们的藏识就像一个电脑硬盘,里面可以储存各种各样的数据。


藏识是精神最稳定的最深层次,哪怕在深度昏迷的时候,也一直不会动摇。有可能是这一生,也有可能是下一世或几百年以后,反正总有一天,在因缘成熟的时候,藏识里储存的这个能量会发作。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感受杀鱼和吃鱼的痛苦果报。在佛教里面,这个能量就叫做业。


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一个比较重大的事情都有两种因缘。一个叫做远因,过去的因缘,也就是刚才讲的藏识里面的种子,这是我们自己做的,本身就会有这样的报应。另一个叫做近因,是客观的因素。比如生病也需要客观因素,卫生、饮食这些方面没有注意才导致了生病。

2、因果不常、不断、不移


因和果之间有五个特点:第一个是不常,不是永恒的;第二个是不断,不是断掉的;第三是不移,也就是不移动;第四是从小因而生大果;第五是与彼相似,因和果是相似的。


比如把花的种子播下去以后,过去的种子就变成现在的这朵花。过去的种子已经不在了,所以它不是常住不灭的。种子毁灭了以后,是不是后面就没有任何东西呢?不是,种子毁灭后立即就出现它的果,比如会发芽,变成花,所以它是不断,没有断掉。然后不移是说,这朵花不是从它的种子上面直接移过来的,当它是种子的时候,我们看不到花,所以不是移过来的。这三个比较容易理解。


3、因果是同类型的


与彼相似的意思并不是说它们一模一样,而是指同一个类型。种瓜得瓜,瓜和瓜的种子是相似的,一个类型的。比如行善是一个因,它的果应该是什么呢?果一定是跟它相似的东西,不会是跟它完全违背的、不同的、对立的。注入善的种子,就会收获善的果实,反之亦然。


比如我偷了别人的东西,让人贫穷了,下一世我就没有东西,就贫穷;我去杀生,把某个众生的生命结束了,下一次我的果报是什么呢?就是我的寿命也提早结束,同类就是这个意思。


无论是否有信仰,无论是基督教徒、佛教徒还是没有信仰的人,只要做了善事,就会储存善的能量;只要做了恶事,就会储存恶的能量。其中的善能量或正能量,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与积极的心态;而其中的恶能量与负能量,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不幸与消极的情绪。

4、从小因而生大果


一个很小的因,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果,这个成不成立呢?我们可以想想,至少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是小因产生大果。比如一朵花的种子是很小的,有可能像芝麻那么小,最后它的结果却这么大;一棵树的种子,开始也是很小的,最后变成一棵高大的树。那么,万事万物都是从小因生大果,所以佛教里面也讲,哪怕一个很小的罪过也有很大的报应,行了很小的善也有很大的果报。


刚才讲过,任何一个行为,就连一只蝴蝶扇动翅膀都有这么大的结果,因此万事万物都会留下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做因,然后因就会产生果。


以上就是因果发生作用的方式。可见,因果一点都不神秘,只是自然演变的规律。佛教认为,只要尊重因果规律,信不信佛都有自己的果报。如果自己行善,制造了幸福的因,将来就会幸福;如果自己没有行善而造罪,将来就一定会感受痛苦。不制造受苦的因,将来一定不会受苦。因果规律就像太阳、地球等宇宙天体的运转一样,都属于自然规律,无论科学与宗教如何去解释,都不能更改自然界运行发展的轨迹。


宇宙最深的奥秘,唯有圆满证悟的佛陀能够完全了知。佛陀成道后曾三次转法轮,为我们开示万法的真相。




文章/图片转载如侵权敬请提示,谢绝商业合作

主编个人微信:swjy2019 ,仅交流佛学/拍打拉筋

投稿:729958088@qq.com 或加微信投稿

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念中可灭80亿劫生死重罪


我想加小编                        关注此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