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秘书出身的正部级干部 “手把手“教你公文写作

2017-10-17 廉政智库 以尺寸定分厘

点击上方蓝字可订阅哦!




此文为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任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时所作。


王军,财政部第七任部长刘仲藜的“大秘”,也是第八任部长项怀诚的办公室主任。现任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很有才华的一名正部级领导干部。


一、一字千金


对于财政公文的重要性,有个通俗的说法咱就是“一字千金”。这种说法我认为一点也不过分。以预算报告来说,早在1950年,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新中国第一个概算时就深刻指出:“国家预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里面反映着国家的政策,因为它规定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能说财政公文不重要吗?对我们公务员来说,没有比公文更重要的了。工作中,与我们财政干部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公文。我们一天所干的最多的事,就是看公文,写公文,改公文,催公文,查公文,监督公文的落实。


公文处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安排部署工作、上传下达要情、检查督促落实等方面的工作水平,体现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政策、业务素质、水平和效率。因此,公文代表着一个机关、单位的脸面和形象。一个部门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公文就是个“测试仪”。对于每个公务员个人来说,公文更是重要。我国古代有句话说“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就是讲官员笔下公文重要性的。有很多人能够“上马杀狂胡,下马草军书”,文武兼备,这样的人到哪都是最受欢迎的。项怀诚部长多次强调:财政干部必须能说会道,能写会算”。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在工作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公文语言,简明扼要地将事物的本来面目、是非曲直、关键环节、主要分歧等很清晰地表达出来,并能用公文把领导的意图准确、迅速地贯彻下去。


二、两种功夫


要写好公文,必须具备两种功夫:文字功夫与非文字功夫。


(一)关于文字功夫


公文是语言的艺术。公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办文者的文字功夫的高低。因此,要办好公文一定要在文字上下功夫。当然,我们所要写的公文语言与平常所写的其他文章的语言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原则上公文不能抒情,不能用诗一般的语言、火一般的热情来写公文。公文是公事公办,明明白白说话。写公文还应该注意受文对象,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文字功夫深不见底,奥妙无穷。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这的确是至理名言。


(二)关于非文字功夫


要练好文字功夫,靠的是勤学苦练,靠的是用心揣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字功夫再好,也不一定能办好公文。办好公文还必须具备深厚的非文字功夫。


第一,要对公文所表达的事情有透彻的了解,力求掌握其本质规律,形成系统的认识。一般情况下,工作中需要交待什么事情,可能会发个文强调一下。因此,办文前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定要搞清楚。


第二,对受文单位,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及办文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自然人和法人都要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发文一定要看受文对象,而不能硬搬书本认死理。有些药品说明书用量只说一项用多少克、多少毫升,使用者很难据此掌握一片(粒、格)是多少克、多少毫升,无从下口怎么行?公文就应当用最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话将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比如说会议通知,这是最简单的公文了,就一定要写清会议的名称、开会的时间、地点、议程安排、与会人员、会议主题等,最好还应给出一个简明路线图,说明会在哪个楼开,人在哪个楼住,要不要车证等等(或联系人、联系电话)。千万不要假设自己懂的人人都能懂,否则,有可能会议已经开始了,领导都坐在台上讲了,下面的人还有一半没到呢!主办者只好自己到处跑着去找人、接人,这不是等于给自己找麻烦吗?再一个,必须注意行文的语气。上行文就应当注意运用请示口吻,下行文就应当提出工作要求,平行文则要注意运用商量的语气。


第三,对于办文的程序一定要有透彻的了解。举个例子,在2000年中期增发500亿国债这件事中,我们从开始给国务院写报告时就应想到:对于这一报告,人大财经委将有何意见,总理会有何指示,我们财政部应该如何对外解释,在办文过程中怎样注意协调等等许多问题。


第四,还应注意“后公文问题”,即公文发后有无效果,执行得怎样,实际中还存在什么问题,诸如此类。


三、三个过程


写好公文是要经过一番修炼的,大致会经历三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积木式的公文写作过程。这一过程与小孩堆积木差不多,东拉一块,西拉一块。想要写出自己的语言,但又没有词,只好像挤牙膏式地硬往外挤。“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要想把文字玩得滴溜溜转,必须经历积木式的初级写作过程。这一阶段写出的公文,痕迹较重,内容有疏漏,有套话,缺乏活力,观点不突出,甚至自相矛盾,难成体系。走出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勤学苦练加求悟多思。有些人急于求成,怕稿子被副处长、处长改后司局长不知道他的“本事”了,这种想法害处极大,大可不必。自己写出的稿子自己要耐着性子改。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情。”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加以删改。”对于领导改过的稿子,要反复学习理解,以不断充实自己。


第二个过程,是“建筑师”和“助理设计师”相结合的阶段。这一阶段,自己可以进行初步设计和构思了。这种构思,不是段落大意的构思,而是整个主题、观点、措施的构思。如果你只会将人家提出来的东西进行简单地汇总,不能写出创意性的东西,你就没有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件事来了,你闭着眼睛一想,就知道这件事有哪几个主要环节,大体应该怎么办等,在操作过程中,还要有亮点,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在第二个过程中,要防止固步自封、孤芳自赏、自满自足的情绪。“青蛙跳沸水”的现象可能对我们有所启示。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把青蛙猛地放到摄氏70度的水中,它会“腾”地一下子跳出来,而如果将青蛙放在冷水中慢慢加热,等加热到摄氏70度时,青蛙再想跳就跳不出来了。刚开始学习公文,很虚心,都积极追求上进,都想迅速打开局面,都想一试锋芒,让领导尽快了解自己。这一时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相当敏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就会觉得自己差不多了,于是产生了懒惰情绪,没了紧迫感,不断地自我减压,等到五年、八年、十年过去了,就会像在慢慢加温中的青蛙一样永远地上不来了。十年过后,可能又会觉得自己老了,也没有那个心气了,也吃不得那个苦了。一些人可能就是这样停滞不前了。


第三个过程,是“超然阶段”。这一阶段,写公文从心里出,“下笔如有神”,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程序、人际、背景、政策合一,水乳交融,好像对文字能够“握沙成团,撒豆成兵,点石成金”。一件事,只要领导布置下来了,就知道怎样去了解这件事,怎样去把握关键点,怎样去搜集资料,怎样把这个公文写好,怎样让这份公文发挥更好的效益。到达这一阶段的人,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笔杆子,是货真价实的“品牌”。清末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辞话》中说,古来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定要经历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可以用宋朝三位词人的词来表述。第一种境界是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比喻在创业和治学的开始阶段,要高瞻远瞩,耐得住寂寞愁苦。第二种境界是欧阳修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比喻在创业和治学过程中,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下苦功夫。第三种境界是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比喻经过艰苦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成功,体验到无比的喜悦和快慰。这种惊喜,这种欢快,这种愉悦和这种心灵的宁静、升华,只有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阶段才体会得到。在一本关于公文写作的书中,有人写道,不管你这个人的气质如何,当你全神贯注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的时候,当你倾注心血在完成一篇公文上的时候,你就会沉漫在幻想中,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是谁。这时,你的热情会如流水般地涌出,你的创意将来自四面八方。当工作完成时,你会感到心灵的宁静与安详。我在会计司工作时,有一位老同志,也是我的老师,每当他完成领导交办的一项重要工作后,就会在楼道里唱“西皮流水”,就会哼他自己才能听得懂的小调,我和大家都能受到感染,感到一种劳动之后丰收的喜悦。的确,这种喜悦也只有经过辛勤劳动的人才体会得到。


四、四项注意


学习公文,还有四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做人,学习文字以外的东西。俗话说,文如其人。要学公文,首先要学做人。一方面,自己做人要有责任感,要有荣誉感。著名传世的音乐或文学作品,多是爱的流淌。写好公文,也要体现一个“爱”字,这就是爱岗敬业,将心血融化在公文中,公文一定会写得出色。另一方面,要有品牌意识,自己出手的东西就是一块牌子。公文艺术永远无止境。新来的同志要刻苦学习,老同志也不能放松努力。


第二,要注意学习政策理论。财政公文的业务性、政策性很强,不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及时了解和把握最新的财政政策动向,连最基本的财政业务知识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够办好公文呢?


第三,要注意利用好计算机。运用计算机所提高的工作效率,可能不是几倍,而是几十倍,甚至若干次方。这当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公文质量。当今信息社会,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尤显重要,以利我们广博地学习、多方位地比较、快速地写改、系统地整合、有机地提升。


第四,要注意感悟,加强沟通,善于总结。对领导提示要点和修改过的公文要多琢磨。闲暇时要注意与同志们多交流自己的感受。同事之间多交流交流,可以使人的思想更丰富。一个人用自己的苹果和另一个人的桔子交换,两个人仅仅是尝到不同的口味;一种思想和另一种思想的交流,不仅不会使双方丢失原本就有的东西,而且还会得到许多新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END


来源:文秘互助

往期回顾

年轻领导干部容易犯的七大忌 你中枪了吗?

“懂得领导批示的学问”

年轻干部少走弯路别走绝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ID:gh_e5c86cf12b15

廉政文化智库 公文写作之家

商务合作邮箱:jingdaxiao@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