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今日春分,春时春食 |内有福利

2018-03-22 蒙城梦蝶旅游


今日零时15分,迎来春分节气

太阳到达黄经0度

昼夜长短平均,春季九十日平分

故称“春分”



严寒已经逝去

此时,阳光明媚、春意融融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一片生机勃勃

不管是消融的冰雪,还是斗艳的鲜花

每一个元素都在提醒我们——

春天,真的来了!



在古人眼中

春分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玄鸟至

“玄鸟”即“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子

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

“燕来还识旧巢泥”



二候,雷乃发生

阴阳相薄为雷

雷为振,为阳气之声

也是春分后出地发声



三候始电

电闪雷鸣,春雨不再潇潇

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春分这一天

人们吃春菜、放风筝、粘雀子嘴……

这就给小伙伴推荐几款“春食”

不辜负这大好春光




春时春食

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词,唱出的是大家心中不同的春天。要我说,春天就在乡野田间地头上,那一丛丛、一簇簇的野菜里。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日食材丰富,“吃春”,更是自古以来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的民俗,即以春天田间地头的新芽、嫩叶为食材,制作出一道道时令鲜美佳肴,而古人所谓的“不时不食”,大抵也是来自对季节更替的感知和对天然食物本身的敬重。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延续着对时令野菜独有的偏爱,春笋脆、春韭鲜、香椿芽嫩……一期一会,这种情感上的依赖,是在大棚中培育出的食物所不能替代的。梁实秋在《馋》里说,大抵好吃的东西都有个季节,逢时按节地享受一番,会因自然调节而不逾矩。

1

把春天衔嘴里

文<章中林

阳春三月,到处是欣欣然张开了眼的野菜,就是走错了路,它们都会蹦到你的面前来。在这样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怎能辜负了它们的款款情谊呢?我蹲下身,不一会儿,就讨了一袋小蒜。


家乡的土壤虽并不怎么肥沃,但是野菜从来不挑不拣,没有什么苛求,只要有一爿天空,就能恣意生长。每到春天,万物萌动,父亲总说,你也应该到大自然中去见见阳光,开阔一下眼界。大多数时,他都让我喊上小伙伴一起去,清闲的时候,他也会带我去。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是最为寻常的野菜,春风一个喷嚏,它就抢着把春天到来的消息告诉每一株还在沉睡的花花草草。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它还迫不及待地举起米粒般大小的白花来,浅笑着,招摇着,炫耀着。


我都还没有尝鲜呢,你急个什么!也不管它了,钻进油菜地就翻找起来。你别看荠菜花开得猛,其实,开花的都是根浅皮糙、张扬在路边的家伙,而那隐藏在油菜或小麦地里的才没那么急呢。望着一棵棵绿莹莹、肥嫩嫩、白皎皎的荠菜,欢喜地吹起了口哨,一路挖去,一地欢喜,一片笑声,很快,一个小竹篮被荠菜挤得都要“扑哧”一声笑出来了。


荠菜挖回家,母亲或凉拌、或爆炒、或做汤、或包饺子。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荠菜炒腊肉。荠菜绿绿的、脆脆的,带着微微的清甜,而腊肉白里带着暗黄,有着绵厚丰满的肉香,夹一口荠菜,爽爽的;吃一块腊肉,油油的,在鲜明的对比中,就把春天衔在嘴里了。


马兰是最喜欢张扬的。到了田边、河沿,放眼一望,一蓬蓬一簇簇,挑着高儿和你对望的,就是那淘气的马兰。打马兰相较于挖荠菜更为简单,因为它长得高高的,还喜欢挤在一起凑热闹。


马兰打回家,母亲一般先把它在开水里焯一下,沥干,再清炒。打得多的时候,母亲就晒干,青黄不接的时候拿出来填补那没菜上桌的尴尬。肥肉炒马兰是我喜欢的,肥肉油腻腻、香喷喷的;马兰韧韧的,脆脆的。肥肉肥腻,但有了“吸油”的马兰,看起来也不再那么让人害怕了,有时我也能吃三五块呢。


清明前挖小蒜也是我喜欢的。小蒜喜欢长在贫瘠的土地上,而且越是荒凉的地方,它长得越是泼辣。挖小蒜时,我喜欢带一把小铲子,小蒜遍地都是,因为我喜欢吃它膨大的茎,所以挖的时候便挑挑拣拣的,舍去长得稍微瘦弱些的,这样,捧回家的小蒜个个绿油油的、粗壮壮的,谁看了不欢喜呢?


小蒜一般是做小蒜粑,既有麦香,又有小蒜的清香,也是不错的。母亲也腌小蒜头,和葱头类似,也是脆生生的,带着些微的辣。


时光一去不复返,父母老了,我也不再年轻,但每年春天,我都会动员全家到田野里去走一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顺便挖一点野菜,打打牙祭。现在桃花开了,春风暖了,田野里的野菜也在喊人了,我怎么还能让父母待在家里呢?明天,就是明天,我一定要带着他们,到初春的原野中去走一走,感受一下融融的春意,体会一下那逝去的挖野菜带来的快乐和惬意。


2

树尖椿芽

文<秦延安


冬天一过,万物生灵都将力量积蓄在初春。作为报春树,香椿一簇簇长了犄角似的开始冒芽,一叶叶绛红色仿佛窜动的火苗,让光秃秃的椿树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门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断。”叶厚芽嫩,让香椿被乡人戏称为“树上蔬菜”。记得小时候在乡下,每年初春,母亲都要变着花样为我们做香椿吃。


民谚曰“三月八,吃椿芽”,一簇簇带着春天气息的椿芽被采下来,在巧妇们的手中变成一道道美味。鲜嫩的椿芽无须繁杂的烹制程序,简单一个“拌”字,就可以拌出一个纷繁的世界。要吃拌香椿,首先要焯香椿,滚沸的热水中,鲜嫩的椿芽自由舒展开来,几度起伏,仿若人生。叶变翠,茎变色,即捞出,控水拧干切碎,用香油、盐拌之即可。看似简单,焯的时间或长或短,都不达味。一盘碧绿的拌香椿,含着青翠的绿意与早春的萌发,让舌尖享受到植物本身的味道。当然拌的辅料也有很多,卤水点的鲜豆腐切成小粒,与香椿拌匀,又是另一番滋味,一白一绿、一鲜一嫩,单从色相和味道上看,那都是绝配。还有香椿拌鸭丝,鸭脯入锅,小火煮至断生,撕成丝,晾凉后加入香椿、盐、姜末、葱花、五香粉、香油搅拌均匀即可。同样是拌,拌的内容不同,拌的结果也会不同,但不管怎样,香椿的浓郁芳香都不会减弱,清香而馥,味芳而远。这清淡的拌味,刮去肚里积淀一冬的沉闷气息,健脾开胃、滋阴补阳、清热解毒。


若觉得凉拌太素,那香椿炒鸡蛋就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春芽洗净,剁成碎粒。鸡蛋磕入碗中,打散成蛋液,放入盐、味精、椿芽碎粒,搅拌均匀,在热油锅内煎炒二三分钟即熟。黄中裹绿,绿中带黄,无论是夹馍还是拌饭,都可谓是佳肴。还有椿芽金鱼、肥肠香椿、香椿炒腊肉、香椿头花生米、香椿摊饼……民间的美食家总会将简单的食材变魔术般弄出各种花样,让你唇齿留香。


作为时令时蔬,香椿讲究的是吃早、吃鲜、吃嫩。虽然吃不了的香椿会被腌制起来,但也仍很难食用长久。为了让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这种美味,乡人们发明了油辣香椿。焯熟的香椿挤水切碎,放上辣椒面和盐,以热油泼之,随着“刺啦”一声,热油散去,只剩油汪汪、红艳艳、绿莹莹的一片,还未吃,口水已流,以瓶罐密封装之,可食一年之久。


每次离开故乡时,母亲都会给我带几瓶油辣香椿。在喧嚣的都市里,吃一口香辣扑鼻的香椿,不仅吃到了故乡的味道,还有那春天生发的活力,以及那永不老去的春上椿味。

3

山间春笋

  文<钟芳

一夜春风竹笋肥。竹笋是竹的幼芽,被称为“菜中珍品”,一年四季都有出产,但唯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破土而出的春笋肥嫩粗壮,爽脆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春天的“菜王”,是春天最美妙的滋味。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谈到,蔬食之最美的,只在一个“鲜”字,而山林中长出的春笋,便是蔬中第一品,肥羊嫩猪也比不了的。


“尝鲜无不道春笋”,春笋的做法多种多样,炒、烧、拌、炝、煮、煨、炖,无论是与鱼肉禽蛋合烹,还是辅以豆制品、叶菜类等合烧,均色香味俱佳,令人食而不厌。根据各个部位鲜嫩程度不同,一棵春笋可分档食用。笋尖上的肉较嫩,可将其切成丁,和着蛋拌匀,放到油锅中两面煎,做成“笋尖煎蛋”。中部可切成笋片,炒、烧或作为菜肴的配料。根部质地较老,可以用来煮、煨或与肉类一起炖汤,还可放在坛中经发酵制成霉笋。春笋在地方名菜中更占有一席之地,诸如南京的春笋白拌鸡、上海的腌笃鲜、福州的鸡茸金丝笋、长沙的笋片炒腊肉、徽州的问政山笋、南昌的甜酸小笋等,都是鲜美无比的春令佳肴,令人争相一尝为快。


我的故乡地处江南,每年春天,母亲都要到屋后的毛竹林里挖春笋,细细长长的春笋润泽而匀净,剥掉外面的笋壳后,笋肉清新水灵,洁白光润,模样娇羞可爱。还有人用它来比喻女子纤细的手指,比如南唐李后主《捣练子令》里就写过:“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母亲常会做春笋红烧肉,肉皮软烂可口,油脂渗透到笋中,夹起一块,浓郁的香味充斥于唇齿间,鲜润的味道令人回味绵长。


食笋在我国历史悠久,《诗经》里就曾写过:“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意思是说,饯行的酒席上,最好的蔬菜就是新鲜竹笋和香蒲。相传唐太宗也很喜欢吃春笋,每年春笋上市,都要召集群臣一起吃笋,称之为“笋宴”,   他还用“雨后春笋”来形容大唐人才辈出。苏东坡也是爱笋之人,曾有诗云:“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清代郑板桥也赞之曰:“江南竹笋赶鲋鱼,烂煮春风三月初。”近代书画大师吴昌硕对家乡的竹笋念念不忘,宴饮更是吟唱“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春笋多生在山林,不用施肥,不喷农药,无污染,且营养价值高,是纯天然的保健食品。春笋味甘、性寒,具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常食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还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林语堂曾说:“竹笋之所以深受人们青睐,是因为嫩竹能给我们牙齿以一种细嫩的抵抗。品鉴竹笋也许是辨别滋味的最好一例。它不油腻,有一种神出鬼没般难以捉摸的品质。”在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享受着这原生态的绿色美味,也算是一种清欢的小幸福吧。

4

春汤蒲公英

文<管弦


早春时节,蒲公英叶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经历了冬日的严寒和肃杀,进入春阳上升、万物生长的温暖时节,人要适当注意保持阴阳平衡、寒热均衡,这种相对平静、平衡的状态是养生保健的根本。因此,除了多开展户外运动、拥抱阳光,还要讲究平衡饮食,禁忌食用大热、大寒、过于肥腻的食物。于是,性味甘平、能够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蒲公英成为春天里非常适合食用的野菜。


初春的阳光轻轻拂在人们脸上,那流转的光生动盎然,凝着清玉般的章华。蒲公英正伴着春风,在绿草丛中安静地生长,她的根牢牢地钉在地里,碧绿的、羽状的叶子舒展着。惊蛰过后,春分之前,她还没有抽出花茎,顶端还没有开出黄色舌状花,叶子正清嫩精巧,是食用的最佳时间。于是,大家常在周边的岭上或江畔采摘蒲公英嫩叶,回家洗净沥干,用开水焯一下,放入铁锅小炒,加入适量切碎的红辣椒、大蒜泥、香油、食盐等,搅拌后装碟,味道清爽非常。


用蒲公英嫩叶洗净煮成蒲公英汤,也叫“春汤”,喝汤吃蒲公英,能够起到排毒养颜的作用,这就像俗语说的那样:“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特别是对于青春期脸上长痘的孩子,这个时候很适合食用蒲公英。蒲公英汤有两种用法,一是服用,二是待汤水稍稍冷却,涂抹在有痘痘的地方,过不了多久,痘痘便会消退。


蒲公英还可以消痈散结,将蒲公英茎洗净折断,用断处流出的奶白色汁液涂抹疖子,再将茎和叶子捣碎敷在疖子上,最后覆盖纱布,用胶带固定。敷上后,皮肤会有清凉之感,疼痛减退。元代医药学家朱震亨在《本草补遗》记载:“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丁肿。”


当蒲公英开出朝气蓬勃的黄色花朵时,它就长大了。她的花盘外壳由绿变为黄,种子由乳白色变成褐色,这时就可以采收了。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黄花地丁”,花语是“开朗”,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这时的蒲公英属于风。风来,它随风而去,飞舞,飘扬,向着远方的路;风停,它落絮生子,安静,坦然,不沉迷于过往,而那缓缓飘飞的羽屑,承载着浓浓执着的情怀,传达着切切柔暖的怜爱。

5

春来食艾

文<钟庆作

春来野蔬发满城,江南人家的餐桌上总少不了几样野菜和河鲜,其中,艾草早已成了春天里平常百姓家的餐桌常客。


艾草在南方的乡野随处可见,惊蛰到清明,正是疯长的时节,此时的艾草又嫩又脆,田埂上、果园里、小溪旁、菜地边……目光所及,都有它的身影,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在美好的春光里,艾草大口大口地吸足了水分,“噌噌噌”地长着。


恰逢周末,我和妻子撑着雨伞,穿上雨鞋,来到郊外的一片荒地上采艾草。看到满眼的绿色,我兴奋得像个孩子,东一下、西一把地采起来。妻子笑着说:“亏你还是农村人,哪能这样采摘艾草,要讲究方法的。”她告诉我,要


挑选苗青、叶肥、梗粗、汁多的采摘,对那些还在生长的嫩苗要“手下留情”,过几天又会是一片勃勃生机,留给以后需要的人。只见她弯下腰,小心


翼翼地贴着地面一根一根地掐下去,艾苗发出“啪啪”的清脆响声,不一会我们就采了满满两大袋子。


回到家,妻子把艾苗洗净,去梗,叶子在开水里焯一下,捞起后用力挤掉水分,以去除艾草的苦味,之后捣成糊状,加入糯米粉和成团。我看着手痒,也加入进来,嫩绿色的粉团不时从指间冒出,十分有趣。我们将嫩绿色的艾草团分成一个个等量的小块,搓圆、摁扁、摊平,把甜的、辣的、荤的、素的,各式各样的馅料包进去,形状随意,圆的像月饼,弯的似水饺。水开后放入锅里蒸20分钟,艾米果就新鲜出炉了。


我迫不及待地揭开锅,一股艾香味扑鼻而来,捡了个豆沙馅的,轻轻一咬,口感柔软,甜糯弹牙,豆沙细腻香甜,唇齿间满是艾草的芬芳,顿时觉得把春天含在了嘴里,一时还舍不得咽下。


艾草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种吃法。你可以在开水里放进艾苗,再打上一个鸡蛋搅匀,或者加入猪肝、瘦肉,煮开后配上佐料,就是一份上好的野菜汤;也可以把艾叶摘掉,只留下艾梗,切成小段,再放上一点辣椒,来一盘艾梗炒腊肉。不论哪种吃法,保证都让你回味无穷。


春来食艾正当时,赶紧走进大自然中,去寻找那片属于你的菜园子,享受春天和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