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神光离合的董其昌小楷

2018-03-26 书法入门教程



对于董其昌的重新认识,这显然是一个新的开端。


对每一位熟知书法的爱好者来说,最大的喜悦,莫过于突然看到一件让你目瞪口呆而不知所措的作品——尤其当它出于你自以为已经非常了解的大师的时候。




几年前,一个微醺的冬日黄昏,九洲把董其昌小楷《舞鹤赋》和《洛神赋》给我看,我当时就觉得完全出乎预料。


董其昌本非我最喜欢的书法家,我被他征服,是看到他在《蜀素帖》后的两段题跋,其用笔繁复精致,似乎是比米字还要正宗的米字,其温文尔雅,却又远在米芾之上。


那天,这几页小楷放在面前,我突然觉得董其昌依然是如此陌生遥远,是如此高不可及。


伟大的晋唐名家们的小楷书,没有一件真迹流传下来,一件也没有。钟繇《荐季直表》留下了照片,结字虽高古,但笔法的简单程度,让人怀疑古人是否也会浪得名誉。而最为人们所推崇的二王《黄庭经》《十三行》等刻本,也无人能断然判定,二王就是这样写小楷的。这些在石头上流传的笔法消息,成了后人无止尽的解读话题。


而整整一个宋代,只留下了一件小楷绝品,就是米芾的《向太后挽词》。


米芾《向太后挽词》(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到来了,赵孟頫不仅简化了王羲之的行草,更俗化了晋唐的小楷,加上后来的文徵明,仅是将小楷书法恢复到晋唐经生的水平而已。而晋唐的写经,却早已被宋人贬驳到一无是处。有意思的是,赵孟頫还给人留下了一个“用笔千古不易”的谜语。


董其昌的这两件小楷,尤其是《舞鹤赋》,不经意中打破了赵子昂、文徵明的笔法规范。他的用笔、结字,完全没有赵、文的规矩,精神在工整与不工整之间离合,但在笔意上却无往不至。是的,董书在这里,遥接米芾《向太后挽词》楷中带行的流转精神,却散尽了米书的躁动,似乎让我窥到了曾经存在于王献之《十三行》真迹中,被刀与石剥夺殆尽的笔意,一种自由的神光离合。这种精神,岂是斤斤于赵、文小楷书者所能梦见?


我突然笑了。我看到了董其昌的狡猾。他把标准而精致的经生体《灵飞经》套上名人钟绍京的光环,自己却悄然逃遁了,逃回到《十三行》被刀和石所淹没的时代精神中,写出了属于自己的小楷。


现在,九洲把他的藏品公诸于世,对于要寻求“千古不易”的笔法的学书者说来,是真正的福音。对于董其昌的重新认识,这显然是一个新的开端


丨觉得好就转发给朋友哦 ,他们会感谢您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