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的“金标”,到底有啥意义
广州马拉松对未来四年赛事运营权招标马上就要开标了,条件中有一条:必须在过去五年间运营过有国际田联金标赛事认证的马拉松赛事,方才有资格。很多人都以为这其实是想将广马原运营商智美体育剔除在外,但之后智美“暗渡陈仓”,声称与东营马拉松有协议,因为明天(5日)就将开跑的东营马拉松去年刚获得金标认证。广马开标结果我们姑且不论,在这之中频频出现的“金标”,到底是怎么回事?
厦马是每年全球首个金标赛事
国际田联的一种认证
通俗点讲,就是国际田径联合会对于旗下众多马拉松赛事设立的一套质量认证标准。这一认证始于2008年,起初只有金标和银标两种,2010年增加了铜标。国际田联每年授予一次标牌赛事的头衔,以此引领世界各地路跑赛事。
对于每一种标牌赛事,国际田联都拟定了一系列标准,哪个马拉松赛事想申请,按照要求一步步操作即可。该申请必须由举办竞赛的国际田联会员国签名,表明国家对此申请的支持。即国内马拉松赛事想申请,中国田协得同意。而且规定,申请国际田联标牌的新赛事第一年只能授予铜标。
对于一个想申请标牌的赛事,最大的问题是精英选手的邀请上,金标和银标必须有至少男女各五名,且运动员在赛前36个月内的表现获得国际田联认定(既达标成绩,金标一般要求男子在2:10以内,银标、铜标均有对应时间),或在最近举办的一次国际田联锦标赛、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国际田联越野跑世界锦标赛、奥运会马拉松赛中取得前20名的成绩。
不但人数上有要求,国籍上也有,这些精英选手中必须包括至少五个国籍,比如来自三个不同国家的男运动员和两个不同国家的女运动员。国际田联会定期公布符合金、银、铜标赛事精英选手的名单。
至于其他像赛道、转播、计时、兴奋剂检测等方面的标准,相对而言都不难做到。一个赛事,只要想评标,按照国际田联的诸多要求,照方抓药,便能获得国际田联认证,从铜标直至金标。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钱。
重庆马拉松今年刚刚晋升为金标赛事
中国马拉松的金标热
中国田径协会对于国内马拉松申请国际田联标牌赛事,有进一步的规定。想申请金标,要与中国田协共同主办连续5年以上,要连续两年以上获得中国田协金牌赛事。满足这些条件,你才能向中国田协申请,田协审核同意后,便向国际田联发去协会意见和文件的盖章页。
国内有两个老牌金标,北马和厦马,从2008年起,每年都是金标。2008年国际田联创办标牌认证时,金标才有12个,去年已增多至50个,今年上半年就已经33个了。到2013年,国内才出现了新的金标赛事,一个是扬州半马,一个是上马,四个金标一直持续到2016年。2017年又多了东营马拉松。
今年到目前为止,国际田联尚未公布下半年的标牌赛事,上半年除了这几个老的外,又增添了重庆马拉松和兰州马拉松。此外,香港马拉松是从2016年起,也晋升金标赛事。
在国内眼下这波马拉松热潮中,金标赛事成了很多赛事的追求,除了上述已经获得这一认证的,很多新兴赛事也旗帜鲜明地喊出,几年之内冲击金标。已经有一些赛事已被评为银标、铜标的,更是信心满满地要冲击金标。
去年国内的银标有三个,重马和兰马今年都如愿金标了,另外一个是广马。铜标还有四个:太原马拉松、河北衡水马拉松、杭州马拉松和深圳马拉松。
港马已是连续三年的金标赛事
还有比金标更重要的
在金标赛事上,我们看到了国内马拉松的热情。在很多马拉松组委会眼里,这事关比赛的档次和城市的形象,一定要争取。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从其本质上看,金标赛事对于精英选手们有意义,对于大众选手,并没有什么意义。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比赛,去片面地追求认证,代价昂贵。邀请精英选手的出场费及奖金,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不追求这种“名”,把这笔钱用在赛事上,无疑会给大众跑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再者,金标仅仅是一种标准上的人证,而非真正的世界顶级,其中也分三六九等。像去年全世界共有50个金标赛事,既有“六大满贯”这种世人皆知的,也有很多你根本没听说过的比赛。
国内的马拉松,需要几个金标赛事来“充充门面”,但对更多的赛事而言,不宜好高骛远,更应该脚踏实地,服务好大众跑者,用当你赢得跑者口碑,成为广受大家欢迎的一个赛事,其荣誉感并不会比一个金标来得差。
就像东营马拉松,去年很多跑友跑完后大失所望。而在国内各种马拉松影响力评选中,其也没有因为是金标就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