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年轻干部要锻造硬核能力克服本领恐慌
今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七种能力”。这是继去年3月和9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主讲“第一课”后,再次语重心长地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谆谆教诲。三堂“开班第一课”有何深意,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怎样才能提高“七种能力”?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纪检监察》杂志记者专访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靖北。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两年三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相继提出“加强理论修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提素质强本领的要求,这其中有何深意?
刘靖北:我想这个问题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来回答。从历史角度看,重视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升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经验。我们党自成立起,就认识到党的执政能力、干部执政本领关乎党的命运、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员干部的过硬本领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过硬本领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一劳永逸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势、不同发展阶段都会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干部执政本领提出不同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紧紧围绕时代发展新内涵、新特点、新任务,在不同维度和层面着力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干部执政本领。
再从现实角度看,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对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从国内情况看,收官“十三五”挺进“十四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踏上新征程,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这种情况下,如何守初心、担使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关键看党的执政能力强不强、干部执政本领够不够。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提出“七种能力”,为的是解决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执政本领“够不够”“行不行”“能不能”的重大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执政能力与工作本领根基。
记者:“七种能力”在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为什么是这“七种能力”,您怎么看?
刘靖北:欲干事创业,必先析形势、知不足。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愈加多样、越发复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中,有些干部暴露出比较明显的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实际上,不只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在面对更多新情况新问题时,部分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暴露出理论修养不足、斗争本领不强、理想信念不坚、调查研究不透、科学决策不够、改革攻坚不深、应急处突不快、群众工作不实、贯彻落实不力的问题,遭遇“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尴尬境地。这实际反映出党的执政能力存在短板,干部执政本领尚存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从战略高度精准把握当下干部队伍中不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短板,系统提出“七种能力”,可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奋战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抓紧锻造硬核能力,努力克服本领恐慌。
记者:“七种能力”中,提高政治能力排在首位,这有着什么样的深刻内涵?
刘靖北: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开班式讲话里讲得很清楚,政治能力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我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强调政治能力,体现出政治能力作为我们党的根本能力,在党的执政能力体系中具有先决性意义。政治能力主要体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政治原则等要求上。政治能力若不能在党的执政能力体系中起到引领作用,会直接影响党的整体执政能力提升。我想,这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深意所在。
当前年轻干部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艰苦环境的考验,有的存在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方向模糊等政治能力不足问题,容易造成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出现偏差。因此,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必须把好政治关,把政治能力作为第一能力来考量。
记者: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您认为对年轻干部提出本领高强的要求,蕴含着哪些方面的具体内容?
刘靖北: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必须具备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硬功夫。一个是复合型干部要成为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性、系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党的执政能力、党员干部执政本领提出更多内涵性、综合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又博又专、底蕴深厚是复合型干部的主要特征,他们在干事创业过程中,能自觉将自身多维度的能力本领应用于工作实践,形成同向发力的综合效应。复合型干部因其多维度的工作能力和本领,更能适应形势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成为我们党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重要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种能力”,正是新时代复合型干部队伍建设的“冲锋号”,为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能力锻造提供了科学指引。
另一个是实践导向要成为关键。党的执政能力和干部执政本领“够不够”“行不行”“能不能”,最终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党的执政能力体系建设,最终统归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高“七种能力”,目的是提高党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要求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执政能力建构,往往与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培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讲,“七种能力”提升过程是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的培育过程。政治素养是修身之本,业务素养是成事之要,二者在实践中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才干。
记者:关于年轻干部该如何更好地提升“七种能力”,克服本领恐慌,您有哪些建议?
刘靖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识好、解决好各种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年轻干部作为奋进“十四五”的中坚力量,应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
提升学习能力。形势在变化,知识在更新,学习能力不行,终究会被时代淘汰。学习的过程即是思想淬炼的过程。年轻干部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还要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尤其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抓住重点学,又要拓宽领域学,更要带着问题学,做到学进心里、学到实处、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锤炼党性修养。党性强不强,关键看在理想信念、政治方向、纪律规矩等重大问题上做得怎么样。年轻干部要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对党忠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尤其在涉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根本问题上,要信念坚、政治强、作风硬。
积极投身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年轻干部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在实践中闯难关、涉险滩,战风险、化危机,察实情、通民情,想问题、作决策,促改革、谋发展,让实践成为学知识、长见识、练本事、增才干的可靠途径。年轻干部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具体实践中坚韧不拔、埋头苦干,成为攻坚克难的实干家,决不能做理论的“空谈客”。
增长专业才干。年轻干部埋头干事创业,缺少专业化本领不行。专业化本领要求年轻干部既要懂经济又要懂政治、既要懂业务又要懂党务、既要懂专业又要懂管理。年轻干部应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健全、社会文化繁荣、社会治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的重大问题,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增强专业领域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让整体工作更富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原标题为《年轻干部要锻造硬核能力克服本领恐慌——专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
作者:白广磊 王畅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