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 冬至阳生春又来
冬 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阳气慢慢开始回升。白天会渐渐变长,认为这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所以把冬至当作年周期、大自然气运周期、万物生长周期的真正起点,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
12月21日,18时02分,冬至节气来临。
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慢慢回升。传说中,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为阴,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阳气初生,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冬至是整个节气循环的开端,象征一元复始。
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里,忙碌一年的人们,从冬至这天开始休养将息,并衍生出丰富的节日活动和民俗之乐。民间有“提冬数九”的说法。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
说起冬至美食,可谓千里不同风。民谚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在我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在江南,冬至盛行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蛰虫伏藏,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也是人体养藏的时节。
民间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冬至进补可遵循“秋冬养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人们可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如鸡肉、羊肉、牛肉等;同时,也要多吃萝卜、豆腐、木耳、藕、白菜等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
冬天寒冷干燥,使人觉得鼻、咽部和皮肤干燥、容易上火,人们每天吃点水果不仅能滋阴养肺、润喉去燥,还能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人顿觉清爽舒适,如梨、猕猴桃、甘蔗、柚子等都是比较适宜的水果。
在冬季养生进补的同时,党员干部要注意“进补”强身。新时代面临新任务、新要求,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廉洁自律,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通过每一次学习、每一回实践,汲取不同营养,做到正确“进补”,练就“不腐”之心。同时,严格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创造出党与人民满意的业绩。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毕文 闫漫 郑靓
▶上海浦东纪检监察机关创新监督方式 护航新区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