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白露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廉洁上海 2023-09-23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秋露

唐 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节气由来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秋时节的开始。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进入白露时节,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2022年9月7日23时32分,

白露到来。

中国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一候“鸿雁来”

鸿雁是古代物候观测史上重要生物标识。白露时节,大雁自漠北而来,途中已然霜雪。

二候“玄鸟归”

小燕向越冬地飞去。春暖“玄鸟至”,来时是“比翼双飞”而来;秋凉“玄鸟归”,去时是“拖家带口”而去。

三候“群鸟养羞”

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群鸟趁着秋果丰硕、秋虫肥美之时大快朵颐,养得羽翼丰满,以此御寒。同时积攒和储藏美食,备足过冬“粮草”。


民间习俗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此外还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



养生话廉


“白露节气勿露身”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凉,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在饮食上也得多多注意。《难经》记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充身,泽毛。”意指在这一节气要预防秋燥,因为燥邪伤人。要预防秋燥,可适当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食物,如枸杞、银耳、黑芝麻、黑米、桂圆、梨、芹菜、百合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白露之后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结合。

“白露落而知秋重”,秋风带来凉爽的同时,也吹干了空气中的水分,“秋燥”渐起,容易让人产生心烦意燥、焦躁不安的情绪,躁动起来便无心学习、敷衍工作、效率低下。


修静心,要有志,立志方能沉静,解“浮躁”。作为党员干部要戒除“浮躁”心态,树立远大志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党员干部树立远大理想、宏大志向,工作激情才不会消退,智慧之花才能充分绽放,才不会在计较个人名利和地位的泥沼中挣扎不前。静下心来立志,要立长志、立远志,“有志者事竟成”。要把个人抱负和家国情怀紧密相连,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笃实笃行,不负韶华,行稳致远。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孙尹若

美编:赵燕婷


更多精彩,为您推荐

学习画报丨要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

警示钟声 | 忘本断送好传承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2年上半年对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