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寒露 | 寒露惊秋晚 朝看菊渐黄

廉洁上海 2023-09-23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今日15时22分

寒露至


唐 • 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节气由来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露水先白而后寒”,较白露时节,此时气温更低,清晨之时的露气寒冷,花草树木上的露珠凝结为白茫茫的冰霜,透着深秋的寒气。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自白露起,鸿雁陆续南迁过冬,古人认为,先到为主,后至为宾,晚到的大雁就会被当成宾客;深秋之时,鸟雀不见,海边则出现很多蛤蜊,因贝壳的条纹、颜色与鸟雀相似,古人便认为是鸟雀变的;此外,菊花在寒露时节已遍地盛开。



俗话说,“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伴着秋风,趁着晴天,忙碌在田野的人们享受着收获的喜悦,华北地区加快了播种小麦的速度,种植棉花的产区正抓紧采收,南方正值生育期的晚稻则需要防范强劲的“寒露风”。


虽然天气上略有萧瑟之感,但秋景往往美不胜收。在民间,农历九月又称“菊月”,且与重阳节时间相近,邀约亲朋、登高赏菊也是寒露时节的一大“重头戏”。



此外,寒露之时的蛐蛐长得威武雄壮,且鸣声激越,极爱打斗,老北京就有着“斗蛐蛐”的民俗。而此时的南方,因气温下降迅速,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此时钓鱼易上钩、易收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钓边”。




养生话廉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此节气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俗话说:“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寒露还是吃柿子的好时候。正如陆游诗中所说,“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很多地方的柿子早已挂满枝头。柿子口味甘甜且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有着清热益肺的作用。


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寒露之后,天气转寒,要特别注意保暖。除了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春困秋乏,此时易出现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防“秋乏”的最好办法是“运动”。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奋斗激情,经常与人民群众“互动”,多沾人间“烟火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保持党员干部应有的“泥土味”“汗水味”“人情味”。从小事“动”起,从基层做起,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真功、求实效,解难题、办实事、谋福利。憋足一口气、铆足一股劲,以只争朝夕、竭尽全力的精神状态,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前进路上,用创造、用奋斗书写新篇章。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张静

美编:赵燕婷


更多精彩,为您推荐

评论丨更加自觉地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就综述

通报2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典型问题……9月反腐盘点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