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秋天的一次“走神”,进入遥远的精神漫游|九月书单

📖 乌云装扮者 2022-03-18


秋日既来,天光转暗,皮肤在感知凉意的时刻,人会坠入恍惚的深思。当你走神时,你身在这里,又似乎处于另一个世界——于是就有了本月书单的主题:更深、更远的世界。


有人选择像针孔摄像机一样探入自身与周遭。《成年人的谎言生活》《清洁女工手册》《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将都市失落的灵魂收放在一闪而过的故事中,李沧东封笔之作《鹿川有许多粪》与先锋插画演绎的鲁迅短篇《铸剑》叙述了更沉重的反抗之魂,《书店四季》《竟然是真的》《塔鱼浜自然史》以“日常”写透了小城与人的肌理。


也有人选择遁入更遥远的世界。《午夜降临前抵达》以年轻的灵魂在路途中碰撞古老的中欧,《雕塑的故事》《中世纪之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选Ⅱ》去往艺术与另一个时代探寻永恒之美,《雪山,青春与我》《昨天堂》以漫画、摄影重返自身过去的踪迹,而《制造东京》《森林之花》则以不同的细致漫游一个城市或热带雨林,也有《光年之外》《自私的人类》这样的科普作品从宇宙与生物学的角度追问“生命是什么”。


李沧东在电影《燃烧》中借海美之口提出了“小饥饿”与“大饥饿”:前者指的是满足温饱与衣食住行;后者则是生命意义上的饥饿。这一次,我们选择了那些在朋友圈引发讨论的新书,希望这份书单能帮助你在深秋思索的一瞬,免去“大饥饿”。



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最新一部作品《成年人的谎言生活》中文版刚刚面世,和“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中文版面世中间相隔四年。


在新书中,费兰特将故事聚焦于出身于那不勒斯中产家庭的女孩乔瓦娜——出身低等社区的“庶民”、埃莱娜和莉拉的反面——但她最终还是发现了那不勒斯上城和粗鄙、鲁莽的低等社区的真相。



在中文世界的旅行写作中,刘子超是个难以忽视的名字。在现代人习惯了坐享网络的信息便利之时,他坚持以肉身进入现场。不安与刺痛,光明与阴影,遥远的中欧如同镜像。他深入中欧九国,从柏林的游行中脱身,走在卡夫卡成为商品的街头,在布拉格的地下逃逸现实,在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床榻上入梦。旅行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抵达,而是如何抵达


跟随他展开一场逃脱重负、寻找意义的漫游。在后疫情时代反思旅行的意义,在一次次出发和抵达中确认自我。



露西亚·伯林一生居无定所,在美国、智利、墨西哥辗转生活。生前共发表 76 篇短篇小说,逝世后才获得迟来的喜爱。她白天做急诊护士、清洁女工、在监狱里教写作,晚上写下这些仿佛洗衣机里旋转着的色彩斑斓的故事。这些基于个人经历的写作,细节鲜活得像是手上的老茧、身上带有熟悉感的异味、洗衣房深夜的空气。你不由自主地盯着看,悲伤的、糟心的生活泛起泡沫,可偏偏有快乐源源涌出,照亮了世界。


你读完这些故事,推开门走出洗衣店,感到自己焕然一新。



李沧东封笔之作,此后他便转型导演并执导了《燃烧》等诸多电影作品。“生命意义上的饥饿”是他永恒的母题。这部中短篇小说集刻画了韩国民主抗争历程的至暗时刻下,一个个追自身价值的卑小人物。封面使用的“鹿川站”的地铁指示牌,也是小说主人公的人生发生重大转变的地方。


戴锦华评价其风格看似记录写实,但非常精准,“可以看到他整个文字之流所形成的那种语调,以及语调背后的叙事者完全不诉诸煽情与矫情的那种非常深的情感。”



“我已经改变了我的优柔的性情,要用这剑报仇去!”少年眉间尺,其父铸剑为王所杀,携剑报仇献上头颅,黑衣人复而为少年报仇,亦献上头颅,三颗头颅同沉滚水之中。黑衣人名叫“晏之敖者”,即鲁迅的笔名。


这是一场弱者革命和幽灵的复仇,在猛火与滚水中诞生的新人性——鲁迅极具“鬼气”与现代性的故事,由先锋绘本作家昔酒全新演绎。“诗与魔幻的纸上剧场,分镜、转场、蒙太奇、马赛克,比火焰炽热,比刀锋明亮。”



美国当代文化标志性人物米兰达·裘丽的首部小说集。裘丽精灵古怪充满水瓶座特质,作品涵盖电影、小说、数字媒体装置等,甚至设计过鞋子和一款 App。她的人物是新的“迷惘的一代”,一群没有安全感、神经质、爱做梦而孤独的人:离家出走的一对同性恋女孩,为了生计接下各种荒谬工作;没有泳池和湖,失恋女孩教老人在地板上游泳;用奇异的幻想拯救荒凉镇子上的居民,同时也拯救了自己的人。


16 篇幽默又感伤的小说,笔法疏离却细腻,带有一种特殊的温柔。



18 岁的时候,肖恩和朋友散步经过一家叫“书店”(The Book Shop)的书店,他说:“这家店到年底一定倒闭。”13 年后,他买下了这家书店。肖恩应付层出不穷的奇葩顾客写下《书店日记》,凭借喜剧天赋、犀利毒舌成为英国书市的年度黑马。续篇《书店四季》中,女友安娜离开了,人气店员“女王”在年底离职,黑猫“船长”仍然镇守着他的地盘,绰号“奶奶”的意大利姑娘融入。这些“怪人”成了小镇肌理的一部分。纵使离开,小镇已然成为她们精神上的故乡。



雕塑可以调动、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


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的重要方式。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的对话。他们的探索突破了所谓"雕塑"的传统疆界,涉及巫术、仪式和舞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



翁贝托·艾柯被《剑桥意大利文学史》誉为“20 世纪下半叶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艾柯反对将中世纪视为“蒙昧时期”,在本书中论述了中世纪美学理论、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他汲取了神学、诗学、神秘主义、柏拉图主义的思潮,探讨作品涵盖教堂、雕塑、珠宝、绘画、音乐和古抄本。


经由他的阐释,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作品流溢出一种原始和独特的美感,呈现出自成一体的活力。它的缜密性和普适性直至今天都能够在我们身上激发出新鲜的见解。



莎士比亚之伟大掩盖了太多剧作家的光芒。著名翻译家朱世达历时六载完成的心血之作,共三辑百余万字,收录剧作多为国内首次译介,引入了十余位重要的“莎士比亚们”:托马斯·米德尔顿在悲剧、悲喜剧、历史剧和喜剧上都达到了高峰,这在任何时代、国界都极少见;克里斯托弗·马洛是最能代表当时“雄心过大”英国精神的剧作家;博蒙特和弗莱彻开创了悲喜剧这一戏剧种类……不了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坛就不会理解莎士比亚何以伟大



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代表作。为什么纯情不可以难以下咽?为什么绝望不可以无聊琐碎?黄丽群一再书写“不可克制而一再抚摸的人生小瑕疵”。她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拨动大命运上的小机关:老公寓里的弃女和养父,乡间卜算师与患病的儿子,梦游的宅男……十二个城市畸爱者的世界里坏掉的人。


秾艳幽美的文字,与一个个渗着凉气的结尾,形成黄丽群作品独特的张力。亦如晴日静好的午后,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



严明暌违六年的新作。年少时总愿意用最高成本解决问题,他辞职,专业游荡。没有跋涉,哪有相见,遇人见物,心思会变得开阔或细密。嘉峪关雪中翩然的舞者、四川安岳因千年风化而面目模糊的佛像、鹤岗黑龙江上的渔夫……他用生命最好的光景置换了这些影像,“照片是时间的偈语,每一声快门都是送别。”


贾樟柯评价他的作品“不是捕捉,而是深刻的创造。”生命终要提炼出什么,只有时间与才华值得忌惮。二十年后故地已成废墟,这是他的昨天堂。



法国知名漫画家让-马克·罗切特的自传式图像小说,其继《雪国列车》后的又一作品。一次登山训练,唤醒了少年罗切特的攀登冲动。在征服一座座山峰的道路上,他经历过痛苦,也收获过空前的愉悦。随着时间流逝,曾经同路的朋友们纷纷离开,一次攀登时的意外重伤,让他终于开始思考登山的真正意义:“登山的乐趣并不在于顶峰,而是在挑战体力和精神的极限后,还原内心中自己最真实的样子。”



本书记录了一种近乎失落的生活。天光云影、春耕秋收,是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们,逝去又永恒的故乡。作者邹汉明,江南村庄塔鱼浜原住民,玩于斯,也曾逃学于斯。他在那里度过人生最初的十五年,见证了村庄最后的完整。年轻时有过农事经验及斗草、搓绳、结网手艺,后因求学而离开。


这是书写者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书,日常事物中寄寓的深意与暗旧调子里透出的新意互为表里。把自身的微命揉入“梦中之地”,至微至广,粲然可观。



究竟是谁,怀着怎样的梦想,建造出了今天的东京?明治时期的东京曾走向衰微,甚至一度被政府放弃。无数人不断尝试、失败、推倒重来,商议、制定市区改善等规划,才一步步建造出今日的“造梦之城”。银座、浅草寺、新宿……作者眼中的东京是一个“有些过于庞大的森林”。书中援引历史典籍、政治家往来信件、城市规划设计图纸等大量资料,清晰展现东京的变迁。


读完本书,或许你也会想像本雅明笔下的城市漫游者,开启你所在城市的探寻之旅。



一部给 21 世纪人类的科学版“警世通言”。作者堪称文理双修的典范,以严谨的科学素养、出其不意的英式幽默,与散文诗般的文笔,将人类的生物学特征与数万年进化历程中的故事娓娓道来。从地球在宇宙中的形成,到人类的进化之旅,再到制造人类的遗传指令以及人体的运作方式,他为大众对人类崛起的幻想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回答:人类是极具创造力但又具有自我毁灭倾向的动物。这是一本令人颤栗、羞愧、深思且愉悦的科普书。



保罗·纳斯是 200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平时的他喜欢驾驶滑翔机和老式飞机,是个合格的丛林飞行员,还喜欢戏剧、逛博物馆和慢跑。这样一位生物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优秀的知识传播者。他通过生物学的 5 大支点:细胞、基因、自然选择的进化、生命的化学、生命的信息,为读者阐释了“生命是什么”。他在科普叙述中融入宏观的思考、闪光的细节和个人洞见,以动人的谦逊、幽默与诗意,呈现了生命的奇妙与复杂。



刘天昭曾出版散文集《出神》《毫无必要的热情》,小说《无中生有》。这是她的第一本诗集。她收集了拥挤昏困的生活中,忽然明亮的图景、忽然清晰的想法、忽然跌宕的情感、忽然如云朵投下阴影一般到访的记忆,以小说家的舒展的语言,对生命的深广感受,写出了平实易懂的文本。


作者几乎潜入下意识的文学自觉,令她可以在混乱的外部现实和恍惚的内部现实中锚定,为那些“昏昏中的恍然”定格,呈现出陌生而亲近的诗意。



玛格丽特生于中产家庭,战争时期帮助好友躲避纳粹,后进入飞机制造工厂绘制图纸为国效力。1956 年起,47 岁的她进入了巴西雨林,开始了动人而危险的探险。32 年,她带着水彩,亲历、见证并征服了那个地区。与伟大的植物探险家一样,她对亚马孙雨林及其植物、原住民有着深刻的亲和力。她对沿途遇见的花卉、树木、鸟类、动物、原住民做了诗意而细致的描述。


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她在旷野中安静而低调的声音是呼吁环保最洪亮的声音。



本书系统介绍了如何使用不同观测仪器(肉眼、双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等)观察常见天体。作者从宇宙中的天体和天文现象、如何选择观测仪器、如何进行初次天文观测等方面着手,阐释了复杂的天文现象和观测原理。详尽的实例、图表简明地呈现了必备知识点:最佳观测地点、最佳观测时期、理想放大率、滤镜的使用等。每一章都详细介绍了不同观测仪器的调试和各种天体的特点,是一本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宇宙观测入门指南。


撰文:秋也耶

编辑:Andy


很高兴认识你,以下都是我喜欢的
如果你也感兴趣,试试关注乌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