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权威发布:2022 年最值得关注的 22 个趋势
“预测未来”是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情。
过去几年,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但是,从乌云装扮者过去一年中所制作的那些关于生活、艺术、文化、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出发,我们将首次以微信公众号编辑的身份,带来这份“2022 年你最应该关注的 22 个趋势”。
在这份包含 22 个内容的趋势清单中,你将看到生活方式的改变、艺术的普及、环境保护领域的提升、时尚将走向科技、文化如何回归本质……
这一切能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基于团队经验和内容版块的趋势整理,并非作为大众生活指导出现,而是展现特殊视角下、世界的样貌,为乌云的读者带来启发。
生活和工作的改变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除了要面对新的年度 KPI 以及 Q1 工作计划,是时候了解我们正要面对的 2022 将是怎样的一年了。
感谢关注和支持,祝大家新年进步!
🅕
Fashion
① 运动员将更受品牌青睐
② Gorpcore将开始流行
③ 虚拟时装领域继续发力
④ 时尚行业将更加环保
⑤ 鲜艳的颜色将占据
更大市场
🅛
Lifestyle
⑥ 小红书将带领男士美妆
⑦ 你可以在“不是上海”的
城市找到生活方式
⑧ 室内生活和室内发明
将影响我们的生活
⑨ 人会越来越容易
标签化自己和他人
🅐
Art
⑩ 小场地艺术展
⑪ 私人博物馆的全球化
⑫ 艺术展走进 VR
⑬ 元宇宙艺术
🅒
Culture
⑭ 出版物的新形式:
重点不再只是文字
⑮ 广播电台会越来越时髦
⑯ 戏剧不再小众
⑰ 游戏里可游玩的景点
会越来越多
🅑
Brand
⑱ 品牌出杂志、报纸的
趋势愈发明显
⑲ 本地化内容的持续深耕
⑳ 品牌将根据风格
创作更多衍生品
🅤
Urban
㉑ 更多、更大、更实用的
“漂浮建构”
㉒ 城市用更多绿色空间
取代街道
你最近一定关注到了在社交媒体疯狂刷屏、作为现象级人物出现的谷爱凌。她以超高难度动作 1620 拿到了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竞技水平毋庸置疑,但人们对她的认知与喜爱早已超越了运动员身份,而事实上,谷爱凌早已在时尚圈炙手可热。16 岁时她获颁 InStyle 年度时代女性代表,18 岁作为唯一一位受邀参加的中国籍运动员出席 Met Gala,同时在过完 18 岁生日大约四个月后,登上 VOGUE 封面。到今天,她手中握有 20 余个品牌代言,这是很多一线娱乐明星也不能媲美的。
以往,运动员们也能拿到品牌的代言,但那些品牌大多数局限在运动相关领域,今年则明显不同。
这种趋势在谷爱凌因夺金彻底爆红之前、今年早些时候亦有所体现。健康、阳光且获得世界荣誉的运动明星们对品牌的吸引力正变得越来越高。
人们会比以往更在意身体健康,都市中每天伏案工作得不到锻炼的“白领”们更是如此。几年以前,人们出行时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做出选择、在服装的功能性和美丽外观之间。那时更多人会选择美观(想想有多少人会在城市中选择性能更好的冲锋衣或是厚重羽绒)。
但近两年的大流行暂时看不到尽头,没有人想在这个时间段伤风感冒,所以兼具功能性与优秀设计的服装也许会成为一个新的主题。
带来 Gorpcore 风格的服装大都有着坚实的材质和功能,同时其设计经过精心雕琢,让你从城市到荒野,都保持心情愉快。
🔗 来认识这个 G 开头的单词
自从 Facebook 在 2021 年 10 月正式更名为 Meta,本就蠢蠢欲动的虚拟时装产业更加蓬勃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 3D 软件制成的虚拟时装,通常不会实体生产,可以由你的虚拟形象穿戴,在社交媒体照片、视讯、游戏、购物、开会等线上环节中使用。
它被支持者称为“更加环保”且“更具时尚包容性”,但由于其正处于极为初期的发展阶段,一切定论都为时过早。
尽管如此,虚拟时装仍会是 2022 年一个值得关注的存在。不仅 DressX、The Fabricant、Auroboros 这样的虚拟时装屋新秀正在收到按日翻倍的订单,传统时尚品牌也在积极促成该领域内的合作与创新。
🔗 摸不着穿不上的虚拟时装,为什么还有人买?
2022 年的我们,大概不会再以客厅地板上的一整块虎皮地毯为荣,也不会再把铺张浪费当做奢侈来炫耀。随着全球变暖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急迫,“可持续”会逐渐变成一种潮流。我们在过去一年探索过,城市的士绅化咖啡厅如何“迫害”非洲的珍稀仙人掌,这代表着人们正越来越关心城市生活方式背后的代价——享受舒适而美的生活,不应以地球为代价。
比如说用环保皮草替代动物皮草逐渐成为了时尚界的一个共识:开云集团宣布旗下品牌均不使用使用动物皮革,但时尚界对于环保的努力不止于此。Bottega Veneta 的 Puddle 系列雨靴使用可降解塑料制作,也有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开始推出可降解单品;Stella McCartney 使用了仓库里长年累积的所有“废弃材料”制作了 2021 早秋系列,选择这样做的品牌也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品牌对于环保的态度也成为了消费者选择品牌的原因之一。
🔗 “环保皮草”对良心有益,但对地球有害?
Pantone 2022 发布的流行色是”长春花蓝”:一种鲜艳的紫。
Pantone 选取的年度流行色会给当年的时尚、家居、消费品等一系列领域的颜色选择以指导作用,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情绪和态度。换句话说:年度流行色拥有影响大众情绪的作用。
时尚作为视觉主导的产业,同样肩负着改变疫情时代消极氛围的任务,以鲜艳的颜色的引导大众重新获得积极情绪。
如果说一个男孩走进望京的美甲店里,还会被默认为来“陪女朋友”,但三里屯的美甲师已经对男孩做美甲这件事习以为常。起码在北京的时尚街区里,像美甲这种在传统观念上“女性化”的事情,已经显然不与性别产生必然的联系,而这离不开小红书对年轻男性在美妆产品领域的种草效果。
在以往,男性使用美妆、护肤类产品通常是受到身边女性的影响,或是提升自身对异性的吸引力,而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悦己”类的主动消费并不多见。而小红书短、平、快的种草形式,以及视觉导向的直观感受,将激励更多男性仅仅为了使自己开心而消费美妆类产品,进一步突破时尚对性别的界定。
🔗 男人们(终于)发现了美甲的乐趣
“生活方式”当然包括咖啡馆、买手店和精致干净的街道,但它更应该是整个城市所有人最舒服的一种“活法”,是时候放弃“只有上海才有生活方式”的刻板印象了——虽然,是上海“孵化”的方式开始被复制。
其实,不仅仅是北上广深,其他城市也拥有一切“生活方式”的潜质——前提是,在新的一年里,你得抱着一颗享受生活的心,重新走上自己城市的街头。
🔗 北京的朋友下次该去沈阳了!
🔗 太古里西区开业了
🔗 谁说胡同不好逛了?只要天上不下泥都给我去!
《BEAMS AT HOME 4 理想之家》在 2021 年末出版是对这两年“室内生活”的一个总结。不只是 BEAMS ,在过去的两年间无论是成年男士的生活指南 BRUTUS 还是建筑杂志 Casa ,都推出了“居家生活”特辑,居家办公成为主流的现在,审视自己的生活空间将会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
而越来越多的室内发明证明了这一点,由美国橄榄球运动员 Brandon Marshall 创立的运动机械品牌 Tonal 只需要占用一小块墙面,就能满足上班族们基本的健身需求。室内装置设计公司 Vaask 认为人们应该停止使用丑陋的洗手液泵,而是应该拥抱更具有未来感的室内消毒装置。
无论是室内健身器材还是消毒装置,这些“室内设计‘的出现都提醒我们,室内生活在未来会更加重要。
在这个属于互联网的时代,每一位用户的时间都被互联网公司想方设法地抢夺与分割。为了花费大量时间输出或输入其他碎片化内容,人们便越来越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他人。
在这个趋势下,“贴标签”成为了认识一个人的方式之一。从星座到 MBTI,再到各种兴趣爱好,几个字母或是词语就能了解一个陌生人的基本信息和性格,为节约社交成本,人们也会更加愿意将自己标签化。
越来越多的咖啡馆正在举办小型的艺术展,酒吧也更多地以 Space & Bar 形式存在。
以往人们想要接触艺术,要先像朝圣一样爬上大型艺术馆门前的台阶,但其实更多改变了艺术史走向的事件却发生在小场地展览之中,就比如 1874 年巴黎卡皮西纳大道一所公寓里举办的一次小型画展,参展人员包括莫奈、毕沙罗、德加和塞尚等人,他们后来被人们称为“印象派”。
而在大流行时代,小场地艺术展也能更好地规避大规模聚集。
大名鼎鼎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将跨国博物馆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从纽约、毕尔巴鄂、威尼斯再到尚未建成的阿布扎比分馆,古根海姆为其他博物馆打通了一条成为全球品牌的可能路径。
就连前馆长阿尔弗雷德·帕克芒说过“博物馆不是可口可乐工厂”的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也曾想在香港建立一个新的蓬皮杜文化机构,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该计划未能成功。
在世界各地的超级城市里建设“分馆”的趋势,将会在 2022 年更有存在感。
瑞典的摄影博物馆 Fotografiska Museum 就在 2021 年末宣布,将在柏林、上海和迈阿密建立三个全新的展馆。加上之前已经在斯德哥尔摩、塔林和纽约的展馆,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分馆最多的私人博物馆。
受疫情影响,不少美术馆需要采取限流、闭馆措施,当公众无法亲临展览现场,直播间正在成为艺术在疫情时代传播的答案。
不少美术馆在开展当天请到创作者本人或专业人士进行直播导览,对在线观众来说既避免了人群聚集的风险,又能听到专业的解说,而对策展方来说,直播间也能带来更大的网络曝光量,带动的周边产品消费能够弥补门票的损失。比如我们曾经报道过浦东美术馆邀请蔡国强以直播的方式带着网友参观了作为开馆展览之一的《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在线观展人数达到百万,影响力远超传统的观展形式。
除此之外,艺术领域的相关从业者、KOL 也开始在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发布艺术展相关 PGC,以北京 UCCA 的展览《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为例,即便不能亲临现场,你也能在抖音上以“刷短视频”的方式了解到莫瑞吉奥·卡特兰的生平、艺术理念,以及关于本场展览的解读。
🔗 在抖音和一百万人看了一场艺术展
🔗 难懂的当代艺术竟然在这个app里找到了解答
2021 年被很多人视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这个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新兴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人畅想了其应用场景,目前在艺术领域已经被较广泛地讨论。
这种虚实同源的媒体给用户提供了在虚拟空间“在场”的体验,目前有五种艺术媒介的演化让人较为期待:❶虚拟现实艺术:以实时在线数据构建的虚拟环境中发生的交互为依托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比如纽约艺术家约翰•克里玛(John Klima)的作品《金融系统》( Ecosystem)。❷游戏艺术:元宇宙逐渐实现了将虚拟物从一个游戏世界带到另一个游戏世界的可交换体验,在元宇宙中“游戏人生”是工作劳动价值的新的体现。❸互联网艺术:运用网络将一个固定的展厅、画廊移动到世界上的任意地方,观众可以在线与艺术互动。❹移动互联网元宇宙艺术:手机等移动自媒体艺术是作者运用的自媒体创作独立思想和情感的艺术类型,它是当代艺术脉络中的新媒体艺术,代表作品是 SENSEable City 实验室的作品“手机描绘的 Graz 景观”。❺智能元宇宙艺术:AI 和元宇宙的结合可以提高数字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能力,以 AI 与元宇宙结合而产生新的艺术作品将越来越多。目前可见的艺术雏形是奥斯卡•夏普和罗斯•古德温的作品《与车开小差》。
🔗 所以策展人的门槛已经这么低了吗?
虽然几乎每个人看手机屏幕的时间都远远多于书籍,但我们依然乐观地相信,出版物不会消失,实体书也不会被电子刊物取代。人们依然关心书籍的版式、纸张和设计,而出版商们也在努力推出新的花样。
过去一年里,我们探索过一百种写诗的方式,有人用丝线绣下诗句,有人把诗印在面包上,还有人从报刊杂志上剪下词句,组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拼贴诗”;我们还介绍过一本由“表情包”构成的书,把看动图的体验复刻到印刷品上。正是这些花样百出的“小心机”把我们从短视频的世界里拖出来,重新沉下心,捧起书或画册,耐心地翻看。2022 年,出版物吸引读者的方式绝不只是腰封上的“大家推荐”,一本优秀的书,会变成一件融合了设计与内容的艺术品。
🔗 全球最大的表情包网站,把GIF图做成了实体书
如今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广播电台”的时代,只要打开像小宇宙这样的播客软件,就可以收听全世界不同的声音。但是在日本,J-WAVE 这家广播电台仍然被年轻人追捧。
在过去的 30 年中,J-WAVE 伴随着松任谷由实和南天群星的歌声起航,而在 2022 年,他们邀请 00后音乐人 Vaundy 进行对谈。广播电台从来没“脱离时代”,在未来也会更时髦。
🔗 “我不在东京,怎么听 J-WAVE?”
过去一年里,我们采访了孟京辉、参加了阿那亚戏剧节,也在麦金侬酒店度过了“不眠之夜”——在不同的剧院中穿梭时,我们发现年轻人对戏剧的热情正在宣布戏剧不再专属于小众,它也可以走到我们的身边。其实仔细想想,“戏剧走进生活”不光代表更多、更亲民的演出,越来越受追捧的密室逃脱、剧本杀不也是沉浸式戏剧的一种吗?
🔗 干脆问问导演们:阿那亚戏剧节有什么?
🔗 五岁的它是我们热爱上海的理由
在过去的两年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无法旅行的世界。当过去唾手可得的冒险之旅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想,人类却没有因此被打败,而是想出了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游戏。
我们曾经在《新·美丽世界》里逛遍了涩谷的每个角落、在《蜘蛛侠》里凝视过纽约天际线, 2022 年,我们也将迎来《刺客信条》的新作、在《极限竞速:地平线5》中前往墨西哥,虽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前往世界各地,但在游戏中,我们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 人见人爱的“东京8分钟”从这里开始
我们曾经报道过由木下孝浩入职优衣库后主编的 LifeWear 品牌杂志,以及 Acne Studios 在 2021 年复刊的品牌杂志 Acne Paper。前者可以在优衣库门店免费领取,首期印量即达到 100 万本,后者则需要付费购买,复刊的第 16 期价格约为 380 元,前 15 期的精选集售价则高达 1500 人民币,却仍然一册难求。
国内,观夏同样推出了自己的品牌杂志《昆仑》,它采用了中文品牌杂志少有的巨大开本,从蔡国强的专访,到陶身体剧场的美学讨论,再到全国各地的佛塔,都在关注“东方”议题,而这一切又和产品特性相符。
如果说杂志这个载体曾被质疑在互联网时代是否还有价值,那么至少现在这个趋势已经无法忽视:越来越多的品牌,尤其是新品牌,开始制作杂志了。
🔗 “新消费榜样”观夏,正在为品牌内容树立新标准
远距离旅行的阻碍变得空前强大。
为了减少不可抗力的影响,城市年轻人以及本地品牌的目光也更容易着眼于当下的土地。来自外地的影响变小之后,由于客群的高度重合,本地品牌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更加地激烈,为了抢占更多的客源,持续深耕自身的擅长领域成为了除提高曝光量之外的不二之选。
对于城市年轻人来说,旅行限制导致年轻人对于本地的探索更加深入,当地网络博主也会与本地品牌产生更多合作,曝光持续上涨,将品牌与城市文化带到正向发展的循环中。
如今,评判一个产品好坏的标准早已不止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市场影响力也成为了重要考量标准。
以品牌风格创造更多衍生作品不仅可以在更多领域提高自己的市场影响力,也成为了最快速接触与获取新客群的方式。除了联名这种相互交换渗透客群的方式之外,以品牌风格基调打造一系列相关“元宇宙”作品除了可以更多元化的吸引新客群之外,也越来容易增强用户粘度。
2021 年 5 月,耗时近 10 年的纽约第一座“漂浮公园”——小岛公园(Little Island Park)正式开放。它采用革新性的 3D 设计和预制工艺,在最大限度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情况下,为居民开辟了一片全新的水上绿洲——不仅是放松、观景的好去处,也是能让现场演出继续的艺术乐园。
目前看来,它仍是一个先锋之举;但当印尼因为海平面上升以及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基塌陷而将首都迁出雅加达,我们不得不预测,学会在恶劣的水域环境中进行建造,将是城市的基本技能。
对“漂浮建构”的需求会加速上升。还是纽约,去年 5 月准许了“漂浮泳池” +POOL 在曼哈顿河的建造。它将运用多层滤膜,在不使用化学品的情况下,让居民直接在安全的河水中游泳,同时净化周边水域。
甚至,这种需求将逐渐更具“实用性”。2021 年 11 月 18 日,联合国人居署、韩国釜山市政府和科技公司 OCEANIX 签署了一份协议,将从 2022 年开始在釜山市建造首个可持续漂浮城市原型 Oceanix City。预计 2025 年建成时可容纳 1 万人居住,并自成一个零排放闭环系统。
久被海平面上升威胁的马尔代夫也在 2021 年宣布,将建造世上第一个完全漂浮的岛屿城市。
🔗 纽约拥有了第一座“漂浮公园”
曾经,人们砍掉树木给更多的房子和车子让路;但如今情况开始倒转,越来越多的城市决定把市内空间还给绿树——为了更好的空气、温度和生活质量。
马德里市在 2021 年宣布开启“城市森林”(urban forest)项目,覆盖区域周长可达 74 公里。将种植 50 万颗树,均为精心挑选的本地物种——虽然人们无法重建真正的森林,但至少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它更接近森林的功能,而不是简单的城市公园。
稍早些时候,巴黎宣布将在市中心开展“城市森林”计划,主要为市政厅广场、里昂车站、巴黎歌剧院和塞纳河畔建造环绕式小型森林。
蒙特利尔也直接将市中心一条主干道改造成“城市森林”,供居民享受而不是只用于通勤。
我们身边,也可以期待更多绿色空间出现在城市里。在 2021 年 3 月通过的最新五年计划中,在全国建设 1000 个大型公园史无前例地成为了“硬性要求”。
撰文:玛鲨、HaN、Lili、Attlee、y、Andy
插画:力力 编辑:Andy 策划:乌云
很高兴认识你,以下都是我喜欢的
如果你也感兴趣,试试关注乌云吧